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世界体系论与中国

分享到:

定价:¥21.00

  •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 页数:401页
  • ISBN:7-100-03045-5
  • 主题词:世界体系中国
  • 人气:210

显示全部序言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我很欢迎王正毅教授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本书中他努力寻求世界体系分析与当代中国的相关性。

  世界体系分析作为一种知识分子运动仅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但正如作者所表明的那样,它根植于许多重要的知识思潮中: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的原著以及那些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看待世界体系的学者们的著作;叙述历史事件的年鉴学派,特别是布罗代尔和他对长时段研究的重视;熊彼特、波拉尼和普雷维什,所有这些人都强调作为资本主义运行基础的制度性结构;以及关于长波(康德拉捷耶夫)的论述。

  世界体系分析不是历史学,不是经济学,不是政治学,也不是社会学,世界体系否定与这些仍然框定我们大学体系的19世纪的范畴有任何知识的相关性。世界体系分析呼吁一种统一学科的历史社会科学。为了创造一种研究社会现实的单一的认识论方法,世界体系分析也呼吁超越结构和历史的矛盾。

  最后,世界体系分析呼吁超越社会科学中的欧洲中心论倾向,建立一种面向21世纪的社会科学,那将是全世界学术界的共同成果,它根植于世界所有主要地区,并在世界各地根深叶茂。这将使我们能够摈弃任何学者个人,甚至任何学者群体的著作中必然持有的各种偏见。中国,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传统以及世界1/4人口的国家,在建构21世纪新的社会科学中肯定起核心作用。仅这本书不会达到这一目标,但是,我们希望这本中国学者的著作能在激励中国的学术工作方面起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不仅中国需要,而且全世界都需要。

  50年以后,世界将与现在非常不同——无论是社会经济世界还是知识世界。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以便使得未来的世界不只是[与现在的世界]不同,而且更好。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王正毅,1965年生于山西。1982年考入南开大学,1989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1995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在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教授指导下做博士后。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开始任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政治地理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 中国社会科学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代表著作有:《现代政治地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边缘地带发展论:世界体系与东南亚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和评价世界体系论的专著。这一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沃勒斯坦为本书写了序。本书共分四大部分,前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世界体系论的起源、基本观点、分析方法、对当代国际社会科学各主要领域的影响及存在的有关争论等。第四部分主要对世界体系论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文明的出路及知识系统的重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的出版对推动我国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显示全部目 录

序言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导论

第一部分 世界体系论的兴起

 一、世界体系论的社会现实起源

   1.社会现实变革的历史溯源

   2.“现代化理论”的崛起

   3.“现代化理论”面临的困境

 二、世界体系论的学术思想起源

   1.资本主义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

   2.市场威胁着人、自然和社会:波拉尼的《大转变: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

   3.国际体系的中心-外围性:普雷维什的《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

 三、世界体系论的分析方法起源

   1.法国年鉴学派:长时段和大范围

   2.康德拉捷耶夫:经济周期和百年趋势

   3.卡尔•马克思:资本积累

 四、世界体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部分 世界体系论的理论和方法

 一、概念框架与理论体系

   1.“世界体系”的定义、逻辑假设和特征

   2.世界体系理论的分析框架

   3.世界体系论研究的课题

 二、世界体系的经济分析

   1.世界体系的起源和形成

   2.世界体系的运作和机制

   3.世界体系的周期和趋向

 三、世界体系的政治分析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政治特征

   2.国家与世界体系:功能分析

   3.国家与世界体系:结构分析

   4.反体系运动

 四、世界体系的文明分析

   1.世界体系作为一种被“普遍化”的文明

   2.资本主义文明与发展的“二难境地”

   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的秩序

第三部分 世界体系论:影响及其争论

 一、世界体系论的影响

   1.世界体系论与国际关系

   2.世界体系论与地理学

   3.世界体系论与历史学

   4.世界体系论与社会学

 二、世界体系论的争论

   1.1500年以前的世界体系是否存在?

   2.世界体系究竟有什么特征?

   3.世界体系的未来是社会主义还是其他?

   4.世界体系论是否是一种新的理论?

第四部分 世界体系论与中国

 一、世界体系论者关于中国的几个命题

   1.为什么哥伦布不是中国人,而是欧洲人?

   2.为什么中国会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文化大革命?

   3.东亚的发展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的延续还是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

 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社会历史进程

   1.中国与东亚世界(1800年以前):朝贡体系

   2.中国与西方世界(1800—1945):条约体系

   3.中国与世界体系(1945—)

 三、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思想历史进程

   1.“富国强兵”与西方社会科学的传入(1840—1912)

   2.社会科学和中国的社会(1912—1949)

   3.社会科学和新中国的建设(1949—1976)

   4.社会科学与中国的改革开放(1978—)

   5.中国文明何处去:继承、转化还是超越?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