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近代中国农业结构、商品经济与农村市场

分享到:

定价:¥21.00

  • 出版时间:2000年08月
  • 页数:408页
  • ISBN:7-100-03164-8
  • 主题词:中国农业现代化近代结构商品经济农村市场
  • 人气:206

显示全部前言

  本书是由本人负责的国家教委博士点“七五”项目“中国近代农村产业结构与商品经济(1989—1992)”和国家社会科学“八五”项目“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与市场(1992—1995)”两个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合并而成的。其出版得到南开大学211工程资助。从立项到出书,已经十余个春秋。在此之前十来年,笔者已开始研究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并有幸参加许涤新受周恩来总理委托与吴承明共同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3卷,人民出版社已出齐)写作组,承担近代农业部分的研究与写作。在与京沪前辈学者合作和接触中,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主编许涤新在医院病榻上仍坚持审阅、修改书稿,直到心脏停止跳动;吴承明在长期家有病人的情况下,孜孜不倦地工作,撰写书稿、组织指导、修改定稿;编写组成员埋头苦干,并有五位献出了宝贵生命……。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编写组强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提倡史论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史料的收集和有关史实与数字核对;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争鸣……,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我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所始终遵循。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了一些关于近代农业的论文,其中《关于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试论中国近代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均获得天津市优秀成果奖,后者还被译成英文,先后刊登于《南开学报》(英文版创刊号)和英国麦克米兰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早期的中国经济》(英文版)上。还为《中国经济史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撰写了有关近代农业的40多个条目。

  完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书稿写作任务后,又接连承担上述两个关于中国近代农业史的课题,继续深入研究农业结构,农村商品经济与农村市场。这期间应邀参加洋务运动学术讨论会,撰写《洋务运动与传统农业》,论证传统农业对现代工业的性质、发展道路和规模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从工农业关系的新角度探讨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还应邀为财政部主编的《中国农民负担史》第二卷撰写了有关抗战时期汪精卫伪政权统治区的农民负担,其所用史料,大部分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资料。课题组成员慈鸿飞,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近代中国镇集发展的数量分析》等2篇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论文,并被译成英文,作为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另一成员朱秀琴,撰写了第三章第一节的部分初稿,经本人修改后收入。本书就是在这样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之作。

  本书由丁长清撰写导论、第一编和第二编,慈鸿飞撰写第三编。

  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曾得到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刘君煌教授(已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吴承明研究员等的关心和指点;南开大学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提供了查阅资料的方便。我们对于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本书的人,表示衷心感谢。




                             丁长清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丁长清,河南唐河人,1939年7月生。1964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 《民国盐务史稿》、 《中国盐业史》 (3卷本)、 《中国经济和社会中的煤矿业》(译著)、 《试论中国近代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 (中英文)、 《中国古代市场与贸易》(简、繁体字本)等。

  提出和解决了一些重大的经济史学术理论问题,首次从不同角度估算出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中国近代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揭示出中国煤矿业中工资水平、劳动生产效率及其变动趋势和原因、煤业市场上的垄断的实质及其特征;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近代盐业资源分布、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税收和盐务风潮等问题。

  慈鸿飞 1948年11月生,辽宁省盖县人。现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84年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共发表论、译文40余篇(含英文论文3篇),合著专著3部。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政府的经济改革和近代中国农村市场研究。是中国大陆最早提出对国民党政府经济政策进行重新评价的重要学者之一。近年来又对近代中国农村市场作了创新性研究,完成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项目《20世纪华北与四川地区农村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并获世界银行资助。1997年以《20世纪华北农村隐性资本市场》一文荣获“第九届太平洋盆地国家、地区财政金融会议优秀论文奖”。现正主持关于西部资源、生态和土地制度的两项国家和教育部课题。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从多侧面对中国农业商品化的程度和水平进行了系统估计,认为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农民经济生活基本上仍保持着半自给状态。本书对比了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30年代全国集镇状况,全面分析了集镇官商的经济活动及特征,把有关中国近代农村商品化的程度,原因、性质和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对于中国总题的研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显示全部目 录

前 言


导 论

 一、关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二、各编的主要内容

 三、关于本书的意义和若干特点


           <STRONG><FONT face=幼圆>第一编 近代中国农业结构及其演变

</FONT></STRONG>

第一章 倾斜型的农业地区结构

 第一节 人口和耕地增长与区域分布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人均耕地


第二章 失平的土地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 中国近代农村的公共土地所有制

 第二节 近代中国农村私人土地所有制


第三章 传统与近代并存的农业制度与经营结构

 第一节 中国近代农业中的封建租佃制度

 第二节 农业中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第四章 以农为主的农村产业结构

 第一节 农业部门结构及其演变

 第二节 农业种植业结构及其变化

 第三节 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变化趋势和意义


          <STRONG><FONT face=幼圆>第二编 近代中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FONT></STRONG>


第五章 曲折发展的农村商品经济

 第一节 分解未“了”的农村自然经济

 第二节 中国近代农村商品化程度的多方位测度


第六章 中国近代农村商品化的原因、性质与影响

 第一节 中国近代农村商品化相关因素分析

 第二节 中国近代农村商品经济的性质探讨

 第三节 中国近代农村商品化货币化影响评价


           <FONT face=幼圆><STRONG>第三编 近代中国农村市场的发展

</STRONG></FONT>

第七章 商品化货币化与农村市场发展

 第一节 农村经济货币化与农村经济增长

 第二节 商品化货币化与农村经济增长

 第三节 农村市场网络与交易制度

 第四节 主要农产品市场

 第五节 农村要素市场


第八章 典型地区农村市场

 第一节 华北与四川地区的农村商品市场

 第二节 华北地区的农村资本市场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农村市场


第九章 近代农村镇集的迅速发展

 第一节 南北方两个典型地区镇集的发展

 第二节 农村镇集数量的迅速增长

 第三节 中国镇、集发展的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