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墨学研究——墨子学说的现代诠释

分享到:

定价:¥22.00

  • 出版时间:2001年02月
  • 页数:386页
  • ISBN:7-100-03167-2
  • 主题词:研究墨子说的现代诠释
  • 人气:466

显示全部序言

<FONT size=3><STRONG>           序  一</STRONG></FONT>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淮南子•要略篇》论墨学的起源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丧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而《庄子•天下篇》对于墨子的救世精神阐述最为深切。《天下篇》论述墨子之学云:“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泛爱兼利而非斗,……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墨子提倡兼爱、非攻,不仅在理论上反对攻战,而且讲求守御之术,研究制造防御器具的方法,于是对于物理学、几何学等自然科学有较深的造诣,对于自然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在先秦学术中是独具风采的。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墨家归于歇绝。如果墨家不绝,则中国文化的发展将呈现另一面貌。中国自然科学的成就必不落后于近代西方。墨家重视谈辩,对于名理之学也有较深的造诣,在中国逻辑史有独特的贡献。发扬墨家研究自然科学与逻辑学的精神是有重要意义的。

  晚清、民初以来,研究墨学的著作渐多,但是仍有一些疑难问题尚待进一步的探索。徐希燕同志对于墨学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在各家著作的基础之上更加深入地考察,探赜索隐,解难析疑,尤其对于墨家的科学思想及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切的解析,达到更高的成就。这是墨子研究的新成果,是对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贡献。徐希燕同志以书稿见示,并邀序于余,于是略述研究墨学的重要意义及此书的价值,谨向读者推荐。


                           张岱年序于北京大学

                               1999年3月


<FONT size=3><STRONG>           序  二</STRONG></FONT>


  儒墨在先秦并称为显学,自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却几成绝学。清乾嘉以后,治墨者渐多,但较之儒、道、佛等思想研究,墨学受重视的程度明显不如前者。这与墨学研究的难度较大有一定关系。徐希燕的博士论文《墨学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提出了富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独立见解和新鲜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术界墨学研究滞后的状况。

  作者通过收集大量古籍文献资料,探刻、全面、精细地研究古贤与时贤的各种论著,深入体悟到了墨学之精义与真谛。论文对墨子姓名、里籍、年代的考证,基本解决了延续至今的众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同时运用数学上的交集计算墨子的年代,自成一家之言。论文对墨子思想渊源的探讨是极其富有启发性的。论文从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角度对墨学进行了透彻的研究,使得墨学之哲学精华得以呈现,特别是对《墨子》的时空观、物质观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了作者接受过科学技术哲学的正统训练。论文对墨子的政治、经济、科学、军事、逻辑、管理、教育等思想的研究,亦具有相当的功力。特别是对《墨子》的力学、运动学、光学、军事工程等方面的研究,配有直观的图表解释,说明作者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功底。论文对孙子与墨子军事思想所作的比较研究,也是独具特色的。总之,该著作是墨学研究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在墨学研究中,已经有十几篇论文发表于国内权威、核心期刊,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由于其对于墨学研究作出的新贡献,以及其所具有的物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等方面横跨文、理学科的宽广知识结构,作者被接纳为博士后研究工作。

  我对墨学感兴趣,是在五十年代初,曾习作《墨子散论》,其后未作深入探讨。在我任教的1959—1961年期间,被校方指定专门辅导苏联留学生季塔连柯撰写《墨子思想》的论文。他曾经是总统顾问,现为俄罗斯唯一的墨子研究专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时隔四十年,徐希燕则是我第二个指导写墨子论文的学生。虽然我在墨学研究方面比之学生自愧不如多矣,但这是值得欣慰的。

  吾师张岱年先生今年九十高龄,欣然为本书作序。本余不必再作序,但因是作者之师,义不容推辞,故添附张师之骥尾,是为序。


                           潘富恩

                       1999年7月于复旦大学


<FONT size=3><STRONG>           序  三</STRONG></FONT>

           ——墨学研究的突破


  墨翟和孔子并列,是中国文化巨柱之—。

  徐希燕的“墨学研究”是对墨翟的遗产及其学派的客观系统研究的真正突破。我认为它在墨家认识论,逻辑,政治,经济,伦理学,教育学,军事工程学思想系统化方面有特别的价值。作者对墨子及其学派的自然科学观点的现代诠释,以及对其国防方面的观点的分析有了很大的进展。

  作者对墨子学派和中国古代其他哲人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就为研究中国哲学对世界哲学的贡献的新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正是墨翟及其学派的逻辑,认识,和自然科学理论为他们的思想和古希腊思想家们思想的对比,揭示赫拉克利特说过的人类思维规律的统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徐希燕博士的著作还是引起关于“墨子”书的结构及其各章的作者的深入的,建设性的争论的导因。

  但愿这部有重大价值的关于墨子学派的巨著将译成俄语和英语。这将有助于确立对墨子及其学说在中国和世界哲学发展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的更客观的看法。

  墨子的关于博爱,人的主动和他的劳动对确立和培养社会的健康关系的作用的人道思想还在十九世纪末就引起了伟大作家列•尼•托尔斯泰的注意。他是在俄罗斯最早高度评价了墨子的道德典范及其学说的作用的人。

  墨翟以其为正义和平民权利而斗争的范例及其学说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中国人民在曲折的国家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最鲜明的民族特性。他的“尚同”,“尚贤”,“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奠定了对国务活动家和政治家的活动的道德评价基础。这种思想至今有其现实性并有世界意义。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

                复旦大学哲学系1961年毕业生  米•季塔连科

                М.Л.Титаренко


<FONT size=3><STRONG>           序  四</STRONG></FONT>


  当代学者对墨学的研究,虽时有所见,但若不失之泛,就失之一偏。这可能和墨学所涉及的内涵有关。墨学有极通行的一面,也有极专门的一面:墨子讲兼爱、讲非攻、讲尚贤、讲尚同、讲节用、讲节葬、讲非乐、讲非命、讲明鬼、讲天志,都可说是极通行的一面,构成墨学之为显学的内涵,但若不能发挥其中心思想、抓紧其所面对的问题,切入其所追求的目标,则易流于泛。墨学发展到后期,形成墨辩之学,在语言用辞的分析与逻辑原理的建立上进行了探讨,更同时对自然的光力现象也进行了科学知识的即客观的考察,这就构成了墨学的专业部分。若对此专业部分不作深入的理解与阐发,并使之与墨学前期通行的中心思想联系起来,则难免陷于一偏。

  墨子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当时,它代表了新兴自由工商社群的进步思想。墨子所倡导的“兼相爱、交相利”明白地提出公利即公义的原理,可说是认识了现实经济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据此要求推行社会与政治制度的改革。它的改革主张很别致,当时颇能吸人从此观点论之,墨子讲兼爱是独开生面,它讲天志也是别有用心,不能算复古。这是由于他企图用一个他认为理性的方法论——三表法——来论证或推出它的观点。但他的三表法所包含的理性是否经得起理性细密的批判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之”、“原之”与“用之”是三个不同的标准,三者是否有必然的交集尤令人起疑。墨子哲学思想的整合性与他方法学上的整严性固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但由于学说完整性的需要,方法上的整严性也必须加强。因之,墨学不得不向逻辑分析方向发展,走向墨辩之学也是极为自然之事。墨辩之学却因而开拓了中国的逻辑方法学与自然科学思想,是非常伟大的贡献。但不幸后继乏人,暴露出历史的另一转向,值得学者深思,更值得我们进一步解释。至于墨辩之学的内涵及其潜在的性能,当然也是当今学者必须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

  徐君希燕博士从事墨学研究,由来有自。他在复旦大学写的博士论文就是他致力于墨学研究的成果。它从不同的方面探索墨学的内涵,究其源流,扶其精义,得见于学术论文者,无一不尽其精微。可说已包含墨学的各端而不流于泛,深入墨学的概念学说并涉及墨辩之学的细节而不陷于一偏。徐君可谓今之墨学新军者欤,新一代墨学复兴之中坚者欤!余认识徐君虽不过三载,余已知徐君之长,并可期徐君之成。是故此书之出,余甚乐为之序。


                        成中英 序于美国檀香山

                            1999年11月


显示全部后记

  本论著之构思始于1997年初,修改稿成于2000年4月26日。在论著即将付印之时,余深感对于墨学研究方才肇始。在草拟提纲时,原拟撰写“墨学之精义”、“墨学与诸子”、“墨学与西学”、“墨学与当代”四个部分,现仅才写了“墨学之精义”中的大部分,还有墨子的伦理思想、法制思想,以及墨学衰微原因考等均未来得及涉及,《经说上、下》之校对也仅仅完成了一部分,这只能有待于将来的努力了。余期望本论著能抛砖引玉,促进墨学研究的繁荣。

  在拙著初步完成之际,余对于众多指导、培养、帮助我的良师益友、亲朋好友深表诚挚的谢意!

  真诚地感谢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为拙著题写书名,余对于先生之慷慨惠赐与知遇之恩致以深切的谢意。真诚地感谢北京大学哲学教授、祖师张岱年先生,他认真过目初稿并欣然作序;真诚地感谢中国哲学教授、余之导师潘富恩先生,在先生指导下,我的学业不断进展。没有先生的指点,拙作难以问世。师恩如山兮,余受益之无穷!深切感谢潘先生为拙著作序;真诚感谢俄罗斯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自然科学院士、哲学教授、原总统顾问、墨学专家米•季塔连科先生应邀为本书作序,真诚感谢他对余之研究的鼓励与支持;真诚地感谢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夏威夷大学国际中国管理研究学院院长成中英先生多次指导与赐教,真诚感谢他慨然作序;真诚感谢世界管理协会联盟(IFSAM)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会长苏东水教授为本书撰写的评语;真诚地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张立文先生为本书作评语,并推荐本论著出版,感谢张先生的鼓励和帮助。

  感谢权威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对青年学子所给予的大力扶持和对于本人研究事业所赐予的鼓励和帮助;特别真诚地感谢哲学博士、责任编辑王希勇先生,他对本论著的出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真诚地感谢编辑丛小眉女士所给予的支持。

  真诚感谢关壮民先生、张福良教授、邴正教授、黄涛教授、姜德安教授、孙承叔教授、朱宝荣副教授、刘猷桓教授、袁彪教授、陶康华教授、张志蛟先生、顾美娟老师、缪硕老师、朱开元老师、汪达开老师、黄启岑先生、朱元老师、杨夕坤老师、冒爱云老师、肖继平先生、钱平凡博士等对于余之事业发展所给予的有力帮助。感谢众多的良师益友,感谢我的母亲尤梅芳女士和妻子朱一平女士以及亲戚与乡邻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若本书获得一星点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圣贤墨子和墨家弟子、还要归功于古今中外墨学研究诸家和培养、教导、关心我的老师们;本书存在的不足之处,完全是由于本人研究粗糙疏漏所致,祁请海内外诸位大家海涵与赐教,余深表感谢。


                           徐希燕

                   2000年4月26日谨识于上海宝山专家楼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徐希燕,江苏如东人,出生于1963年12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从学士到博士依次学习理论物理学、科学技术哲学和中国哲学,现为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墨子是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所提倡的非攻、兼爱举世皆知。墨子的科学思想代表了当时中国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领先的,墨子的逻辑思想,也是中国逻辑学思想的发端。此外,墨子的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等都很有特色。本书研究了墨子的生卒年代、典籍、墨子思想的来源及墨子政治、经济、科学、军事、逻辑、管理等方面的思想,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显示全部目 录

序一(张岱年)

序二(潘富恩)

序三([俄罗斯]米•季塔连科)

序四([美国]成中英)


             <STRONG>第一编 导言

</STRONG>

第一章 墨子其人其书

  第一节 墨子其人

      一、姓名考

      二、里籍考

      三、生卒年考

  第二节 墨子其书

  第三节 墨学研究价值

第二章 墨子思想渊源

  第一节 墨学源于夏文化

  第二节 墨学源于周文化与儒学

  第三节 墨学源于宋文化

  第四节 墨学源于生产实践


            <STRONG>第二编 墨子哲学精髓

</STRONG>

第一章 墨子的本体论

  第一节 墨子的时空观

  第二节 墨子的物质观

第二章 墨子的认识论

  第一节 “知”的定义

  第二节 认识的过程

  第三节 认识的来源与知识的分类

  第四节 直觉(直观)认识

  第五节 认识的动因

  第六节 认识的目的

第三章 墨子的方法论

  第一节 墨子对“方法”的定义

  第二节 墨子的观察法

  第三节 墨子的实验法

  第四节 墨子的思想实验法

  第五节 墨子的类推法

  第六节 墨子的归谬法

  第七节 墨子的比较法

  第八节 墨子的归纳法

  第九节 墨子的辩证法

  第十节 墨子的三表法

<STRONG>

             第三编 墨子思想精华</STRONG>


第一章 墨子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国家起源说

  第二节 政长选举制

  第三节 贤人治国论

  第四节 君主集权制

  第五节 智囊库系统

第二章 墨子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墨子的生产观

  第二节 墨子的消费观

  第三节 墨子认识的价值规律

第三章 墨子的科学思想

  第一节 墨子的力学思想

  第二节 墨子的运动学思想

  第三节 墨子的光学思想

  第四节 墨子的数学思想

第四章 墨子的军事思想

  第一节 墨子论“非攻”

  第二节 墨子论“救守”

  第三节 墨子论“出诛”

  第四节 墨子的军事战略

  第五节 墨子的国防战略

  第六节 墨子论国际关系

  第七节 孙子与墨子军事思想比较研究

  第八节 墨家的防御工程立体图

第五章 墨子的逻辑思想

  第一节 本质论

  第二节 概念论

  第三节 判断论

  第四节 推理论

  第五节 规律论

第六章 墨子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 以人为本

  第二节 尚贤使能

  第三节 尚同控制

  第四节 察其志功

第七章 墨子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内容

  第三节 教育的原则

  第四节 教育的方法

  第五节 教育理论

  第六节 教育建制

  第七节 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附录

  一:墨子行踪略图

  二:墨子在鲁阳的遗迹、遗址

  三:墨子鲁班棋盘石石刻

  四:关于墨子的语录

  五:有关黑姓的传说

  六:墨子故里确认的重要证据

  七:墨子故里遗址照片

  八:徐校墨经原文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