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心灵哲学

分享到:

定价:¥56.00

  • 出版时间:2002年07月
  • 页数:1145页
  • ISBN:7-100-03323-3
  • 主题词:心灵哲学
  • 人气:460

显示全部前言

  心灵哲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哲学分支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其渊源甚至可以追溯至原始思维,在那里已有“丰富的”“灵魂”观念,并形成了关于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的“前哲学”。说它年轻,是因为作为一门独立的、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哲学分支学科,严格说来,是现代哲学向纵深发展以及与有关科学互动的产物,而步入健康、迅猛发展的“快车道”则只有约50年的历史。尽管年轻,尽管只是与语言哲学、道德哲学等处在同样层次的分支,但它“后来居上”,一跃而成为哲学领域的具有基础意义和举足轻重地位的学科。如果说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运动经过了所谓的“哥白尼式革命”,语言哲学由此取代认识论在近代哲学中的“重心”“基础”地位而成为现代哲学的重心和标志,那么在当今哲学的百花园中,心灵哲学则成了重心之重心、基础之基础。对此,美国著名哲学家J•塞尔作了精辟的概括:心灵哲学是语言哲学的基础,“语言哲学是心灵哲学的分支之一。”(《意向性》,剑桥大学出版社,1983,Ⅶ.)如果说本体论、认识论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语言哲学的话,那么同样可以说,语言哲学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有关心灵哲学的探讨和发展,例如,要说明语言的意义、指称、性质、特征等,当然要诉诸于心理状态的意向性,尽管不是唯一地由之所决定的。J•塞尔的断言是否言过其实,只要随便翻翻西方尤其是英美最近一、二十年出版的哲学书籍和杂志就清楚了。心灵哲学方面的论著数量之多、问题之深广、见解之新颖别致、争论之激烈、进展之快确实令人震惊。至少可以肯定,心灵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家关注的重心和热点之一。

  心灵哲学研究的主要是心理现象的形式、范围、本质、特征、心与身的关系、心理内容及其根源等,并对常识心理解释模式和心理学进行哲学反思。随着认识的深入,心灵哲学已改变了或正在改变传统的心理观。由于心理现象是宇宙结构图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心灵哲学的最新探索也触及到了一些根本的宇宙观问题,如随附性、依赖性、决定、协变、还原、规律等。有迹象表明,心灵哲学向纵深的发展将是引起未来哲学变革的重要根源和动力之一。由此看来,心灵哲学不是一门狭隘的心灵学问,而是一个有着相对稳定的硬核、模糊的边界、开放的性格和远大的前途的广博的研究领域。

  为了了解西方心灵哲学的最新发展,推进我国心灵哲学的研究,我们选编了这本文集。本选辑由于篇幅所限仅从该学科的大量研究领域中挑选了最近研究较多、属前沿和焦点问题的九大问题。它们分别是:一、心身问题,即心理现象的本质、心与身的关系问题,当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还原主义、功能主义、“实现”和物理主义的二难困境等问题上。二、感受性质,即人在经历感觉等心理状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的特征或现象学性质。非物理主义者认为:物理主义已能同化各种“反例”,但是不能同化感受性质。感受性质是心理世界的“新大陆”,是物理主义无法说明的非物理的东西。而物理主义者针锋相对,在反击中将物理主义艰难地向前推进。三、随附性。这是心灵哲学中的一个新问题、新范式,指的是心理现象由物理现象所决定、依存的伴随或随带发生的特征。当然也可泛化到其他关系、属性之上,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这一研究是人们试图进一步把握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以及在宇宙结构图景中的地位、在还原论和二元论之间寻找中间出路的产物,涉及到决定、还原、必然性、心物规律等心灵哲学和宇宙观的重大问题。四、意识。这里所说的意识是狭义意义上的意识,即贯穿于人的各种有意识心理现象中的共同的“觉知”“知晓”特征。围绕意识问题已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独立的研究领域,有的还提出了"意识学"的概念。意识问题林林总总,现在有人把它区分为两大类问题,即“困难问题”和“容易问题”,前者指“经验”问题,是倍受关注的问题。五、思想的语言和心理表征。前者指的是不同于自然语言的“机器语言”,是人脑思维的真正媒介,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自然语言有形、声等特点,根本不可能为人脑所加工。后者指的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自身所得的信息的存储、加工的表达形式。这些研究真正深入到了心灵世界的内部结构、运作及机制。六、意向性和内容理论。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崭新的问题,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正是在此相交汇的。许多人认为:自然语言的意义与心理状态的意向性有关,而后者又根源于思想的语言、心理表征的语义性。但思想的语言的语义性是什么,与心理状态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关系,与心理语句的句法是什么关系,其语义性又由什么决定?这些是当前争论的焦点。七、他心知问题,即我心以外有无他心?如果有,如何认识、如何证明?认识他心的基础、根据、过程是什么?判断对象如机器人有无心灵、智能的根据是什么?争论主要集中在他心知怀疑论和类比论证两大问题上。八、行动哲学。这是在传统的自由意志问题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个专门研究行动的领域。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动的特征、标志、结构、解释和评价等问题上,触及到理由与原因的关系、有无涵盖心物关系的规律、心理有无原因作用等根本哲学问题。九、心理解释与民众心理学的地位。这也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民众心理学是潜藏在我们每个人心理生活和日常解释活动中的、关于行动之原因的常识心理学理论。一般人包括很多哲学家在内所持的心理观、心身观以及由此所构成的宇宙观实际上是常识心理学的观点。这一研究不仅涉及到如何解释心理、心理学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心理现象的地位和命运、心理学有无自主性、是否会被还原、取消等根本问题。

  关于本书的选编、译注,有几点需要予以说明:(一)编者在选编过程中查阅过国外较多版本的“心灵哲学原著选辑”,尽力取各家之所长,但又努力追求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因此编者依据多年的积累及研究,结合我国哲学发展的需要及现状,对体例和内容选裁作出了新的尝试;(二)书中涉及到大量国内少见或未见的人名,已有通行译法的一律照旧,凡新译人名一般据《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1997)和《简名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8)译出;(三)大多数文章或著作后均附有较详细的“注释”和“参考文献”,酌情译出,有些作了较大删节,参考文献的顺序一般根据出现于文中的先后顺序排列;如作者较多,一般只译第一人,然后加“等”字样;文章篇名用引号、著作用书名号分别予以标示;(四)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中的有关概念,译者酌情加了一些注释,并用*予以标示。

  本选辑由我们两人共同选编,并组织翻译、校改及统稿。具体分工是这样的:储昭华译第八部分、编人名对照表,熊哲宏译“心理语义学或者真值条件从哪里来”,杜保友译第七部分前三篇,殷筱译“随附性的种种概念”,周克武译“心理表征”,徐弢译“人”和“上帝心灵中的还原”,其余内容均由高新民所译。

  本书从构思到具体翻译自始至终得到陈小文先生的指导及帮助;牟博先生对本书的选编和翻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为联系外国版权付出了辛劳;张大松教授审读了与现代逻辑联系较为密切的译文,刘红平博士审读了第四部分涉及到现代物理学的译文,均提出了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及建议;刘雅琴及我们的研究生舒年春、董强、季岸先、戴振宇等作了大量校对工作,有的还结合学习我们所开的"专业英文翻译"课程、对照原文指出了一些明显的错误,在此一并谨致谢意。

  心灵哲学的译介在我国刚刚起步,许多术语、内容第一次表现为中文,加上编译者学识所限,错漏一定不少,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高新民 储昭华

                          2000年12月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心灵哲学是现当代西方哲学中与语言哲学、科学哲学具有同等地位的哲学分支。心灵哲学主要研究的是心理现象的形式、范围、本质、特征、心身关系、心理内容及其根源等,并对常识心理解释模式和心理学进行哲学反思。

显示全部目 录

第—部分 心身问题


  心身问题、描述心理学与心理物理学问题  罗德里克•M.齐硕姆

  心理与物理的偶然等同论         D.M.阿姆斯特朗

  心理事件与大脑             保罗•K.费耶阿本德

  自然层次的连续性            威廉•G.利康

  把功能还给功能主义           埃里奥特•索伯


第二部分 感受性质


  副现象的感受性质            弗兰克•杰克逊

  玛丽不知道什么             弗兰克•杰克逊

  成为一只蝙蝠可能是什么样子       托马斯•内格尔

  感受性质与物理主义、取消主义      金在权

  功能主义与感受性质           悉尼•休梅克

  感受性质、表征论与自然主义       弗雷德•德雷特斯克


第三部分 随附性


  随附性的种种概念            金在权

  本体论的随附性             约翰•豪格兰德

  上帝心灵中的还原            丹尼尔•博恩瓦克

  物理主义、随附性与依赖性        保罗•K.莫译   J.D.特劳特


第四部分 意识


  “意识”一词的两种用法         诺曼•马尔科姆

  勇敢地面对意识难题           大卫•J.查默

  意识、信息与泛心论           威廉•西格尔

  意识、民众心理学与认知科学       阿尔文•I.戈德曼

  关于心灵起源的四个假说         朱利安•杰恩斯


第五部分 思想的语言与心理表征


  为什么仍必须有思想的语言,其意何在?  特伦斯•霍根  约翰•廷森

  心理语义学或者:真值条件来自哪里?   J.A.福多

  表征与心灵理论             莫顿•韦格曼

  心理表征                哈特里•H.菲尔德


第六部分 意向性与心理内容理论


  心灵能做什么:非意向世界中的意向性   普莱尔•雅各布

  计算心理学与解释理论          H.普特南

  什么是心理表征理论           斯蒂芬•斯蒂克

  内容理论                J.福多

  关于心理内容的种种理论         桑福德•戈德堡  安德鲁•佩辛


第七部分 他心问题


  类推                  伯特兰•罗素

  情感的类比               斯图尔特•汉普希尔

  关于他心的知识             诺尔曼•马尔科姆

  关于他心的类比推理           亚历克•希斯洛普

  人                   P.F.斯特劳森


第八部分 行动哲学


  行动、理由与原因            唐纳德•戴维森

  行动的心理原因与解释          辛西娅  麦克唐纳


第九部分 心理解释与民众心理学的地位


  民众心理学及其职责           威廉•利康

  心灵哲学中的工具主义          加里•富勒

  联结主义、取消主义与民众心理学的未来  斯帝芬•P.斯蒂克等

  民众心理学不会消失           特伦斯•霍根等

  联结主义与心灵哲学概论         威廉•贝希特尔

  解决心灵哲学问题的控制论方案      肯尼思•M.塞耶


  人名译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