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办了“纪念王力先生诞辰100周年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来自国内外的学者近二百人参加了研讨会,并提交了论文。会后,组织了《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的编辑委员会,其成员是(以姓氏的汉语拼音为序):曹先擢、郭锡良、何九盈、蒋绍愚、陆俭明、裘锡圭、唐作藩、王福堂、徐通锵、张双棣、张万起、朱庆之。编辑委员会经过认真的审阅和讨论,选出58篇论文,并提出修改意见,提请作者本人修改后编入本书。本书的出版得到商务印书馆的资助和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编辑委员会
2001年7月
正文共收58篇论文,其中小部分内容是论述王力先生对我国语言学事业的贡献和阐发王力先生语言学学术思想的,大部分内容涉及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音韵、方言、语法、词汇、文字、少数民族语言、语言学理论以及语言政策等各领域中的诸多方面。
另有附录两篇,后记一篇。
释《韵法直图》 邵荣芬
《说文》“读若”所反映的声调现象 唐作藩
安然《悉昙藏》里关于唐代声调的记载——调值问题 平山久雄
上古元音构拟问题 何九盈
《洪武正韵译训》学习笔记 宁忌浮
朝鲜朝对译汉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蔡瑛纯
《诗集传》支思部独立献疑 刘晓南
论禅船崇母的分化规律——兼说“有音变条件”和“音变规律” 陈保亚
辞——汉语传统语法的初芽 麦梅翘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方面的贡献——重读《汉语史稿》 郭锡良
《水浒传》量词“条”调查分析 张万起
语法化机制探赜 孙锡信
两汉时期的双宾语结构 刘宋川
王力先生和教学语法 田小琳
《吕氏春秋》含“之”的体词性向心结构的考察 殷国光
王力先生与汉语语法研究 宋绍年
中古汉语中的“VP”不式疑问句遇笑容 曹广顺
《商君书》的时间副词 李杰群
从《左传》谓词“出”的91种译法看影响语法分析的若干因素 张 猛
从方言的角度看时间副词“将”“且”在战国秦汉
出土文献中的分布 大西克也
试论关系位 邵永海
正确使用称谓词 吉常宏
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 王 宁
从《红楼梦》词汇与现代词汇的词义比较看近、现代汉语之间
词义的承袭与演变 王绍新
谈谈王力先生的汉语词汇史研究 王小莘
《同源字典》补例 金 毅
试说“切脚语” 王 锳
说“某一意义相同”——兼评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现状 黄金贵
读《广雅疏证》札记 蒋绍愚
王力先生的古汉语词汇研究 张双棣
《同源字典》中的“实同一词” 张联荣
魏晋佛经的三音节构词现象 竺家宁
《说文》中的联绵词训释与许慎的联绵词意识 王若江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解 刘勋宁
“泥日”“泥曰”与“泥洹” 朱庆之
“具”“俱”之别及其源流演变 杨荣祥
“背”音变构词所反映出的原始词和滋生词音义关系的两种
值得注意的现象 孙玉文
《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形式 藤田益子
关于标点理论和汉语标点特点的一些问题 林穗芳
析一种特殊的主谓结构——从“一个萝一个坑”谈起 傅雨贤
论汉字文化蕴涵 向光忠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历史文献――读《论审音原则》 曹先擢
王力先生对现代汉语规范工作的重要贡献 李行健
关于递系式 陆俭明
述补式“把”字结构中补语动词的虚化和弱化形式 沈 阳
述结式的论元选择及其句法配置 袁毓林
《汉语拼音方案》与汉语方言注音方案 周耀文
略论广西“平话” 詹伯慧
汉越语和湘南土话、粤北土话中並定母读音的关系 王福堂
广州话某些语气助词音变与语义的关系 欧阳觉亚
台山淡村方言的变音 余霭芹
汉语探源 向 熹
论中国文体分类及文体与句法的关系 周锡
试论王力先生对我国词典编纂理论的创建和实践 黄丽丽
绘景法、象似性和汉语的结构——附论上古汉语词头“有”
(有字式)的语义功能和语义的标记理论 叶文曦
汉语声母在八排瑶语里的反映形式 陈其光
诗经、楚辞状语与苗语状语比较——兼释“被之僮僮”
“被之祁祁”等 曹翠云 冯爱洪(苗族)
一封最新的东巴文书信 喻遂生
附录一 纪念王力先生诞辰100周年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附录二 研讨会分组讨论日程表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