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货币政策规则

分享到:

定价:¥25.00

  • 出版时间:2002年10月
  • 页数:479页
  • ISBN:7-100-03441-8
  • 主题词:货币政策规则
  • 人气:214

显示全部前言

  迈入21世纪,我们已进入一个更加开放的新时代。新世纪里,中国经济金融将逐步融入全球化,为此,货币政策如何选择?中央银行制度建设要做好哪些准备?在货币政策方面,我们需要为这个新世纪准备何种理念?思想?以保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对此,理论上要作出回答。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寻求货币政策制度历史变化的有关规律,以便为21世纪的银行家、经济学家、政治家,也为关心公共政策的公民,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参考。

  货币政策不仅决定利率水平变化、货币币值的升值贬值,而且与未来物价走势、就业总量变化、个人资产和财富的增值、国民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因此,货币政策不只是中央银行家、货币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的事情,而且是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具体运作的责任在于中央银行,但在有竞争力的经济金融制度下,政策的形成却来源于社会公众。这是因为: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子系统和主客体;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形成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即使是货币经济学家也常常将其主张和结论变成非技术性的观点,以便为公众所接受。因为只有被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货币政策措施,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货币政策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主题,然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货币政策不遵守一定的规则,随机漫步,就不能对社会经济有效发挥作用,甚至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因此,寻求货币政策规则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基础,也是评价和调整货币政策的标准。

  尽管货币政策是包括300多年历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但是,它总是一件新鲜的事情,总有不断创新的内容。实践中,有时出现通货膨胀,有时出现通货紧缩;有时制度性因素起到主要作用,有时经济循环处于主导地位;有时出现暂时性变化,有时产生长期性影响;等等。各国货币政策的历史表明,货币政策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寻求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规则是保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措施,也是理论工作者和金融从业人员共同的历史使命。

  本书以寻求货币政策规则为主题,以全球货币政策实践为基础进行研究,力在探求货币数量、利率、汇率与物价稳定的有关规律,展望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货币政策规则的基本思想。

  其实关于货币政策理论的探讨,国外经济金融理论派系很多,国内学术界也有不少分析,这些观点,看上去,纷争多于协作,矛盾多于和谐。我们能否从各国中央银行发展的经验出发,找到一条比较现实的路子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为此,作者谨慎地从一个较长的历史跨度来研究货币政策的内在规律,目的在于探索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货币政策规则。

  本书是作者“站在前人肩膀上”,广泛吸收各派学术观点,而得以充实并提高的研究成果。从某种角度看,假如本书研究有所贡献的话,也只能是成千上万经济学家所作贡献的聚集。我谨希望的是,书中所探求的有关规则,能在未来的研究中起到承前启后、抛砖引玉的作用,并能对未来的货币政策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显示全部后记

  本书的创作始于1994年,当时,我想对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进行一项系统、全面地研究,旨在寻求一条展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这项研究前后持续了近8年,期间,受当代货币政策理论创新和中央银行实践变革所影响,我曾对本书的研究主题、理论框架、结构体系、逻辑论证、经验概括、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多次修改,九易其稿。

  货币政策的理论发展涉及的时间长达几百年,纵向有众多流派,横向有纷繁学者,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研究系列中找出一套基本合理的理论体系,是我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本书进行的一次探索。我相信,货币政策的内在规律既是客观存在的真理,又需要不断加以充实和提高,而跨越时代,立足实践,展望未来,寻求货币政策规则又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正因为如此,从某种角度来看,本书的目标,既是货币政策理论的历史概括,又是中央银行实践的经验总结。让我深感荣幸的是,能够跨过历史的长河,追溯不同时代的伟大经济学家的思想,并把它们“吸收”进来,展示一个力求合乎客观规律的有关货币政策机制的合理框架。

  货币政策的任务是要保持货币币值稳定,这已经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同,并成为各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框架的基本理念,也是国际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实践告诉我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货币政策理论本身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特定经济环境的需要。

  尽管客观上人类社会赋予中央银行家多重社会目标,但是,中央银行最终目标应该具有单一性,而且保持货币政策的统一性、独立性、稳定性是有效执行货币政策的基本前提,而提高货币政策的可靠性、责任性和透明度又是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措施和保证。

  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往往需要选择合理的中介目标,而且中介目标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经济活动的变化进行选择。要在此基础上,规划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注重吸收各种货币政策规则的合理成分,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操作规则,有效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货币政策实践是对货币政策规则的具体运用,并要求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预见性、前瞻性、稳健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货币政策的社会效能。

  多年来,在本书创作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知名和匿名的国内外学者的帮助,与他们进行的广泛讨论和交流,使我对于货币政策历史、现实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加贴近客观现实,更加实事求是,承前启后,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因此,从某个角度来看,如果书中形成了某些有益的学术观点的话,就应该包括他们的贡献。我特别感谢诸多专家和学者为本书的形成所作出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贡献,尤其是以下诸君:

  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Kenneth N.Kuttner,Samuel N.Foxman,R.Spence Hilton,圣•路易斯联邦银行的Michael J.Dueker,大通证券(Chase Securities,Inc.)的Tom Kreitler,美林证券的Gerald Lucas,州街银行(State  Street Bank)的Avinash Persaud,英格兰银行的Mervyn King,Rob Hamillton,Gabriel Sterne,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y)的Richard G.Pierse,瑞典银行的Claes Berg,Jonas A.Eriksson,Martin Adahl,西班牙纳瓦拉大学(Universtity of Navarra)的Jordi Canals,中国人民大学黄达教授,北京大学秦宛顺教授,靳云汇教授,南开大学钱荣堃教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周林研究员,赵海宽研究员,等等。

  当然,书中观点存在的错误,除引用注释外,当由作者本人负责。诚请各位读者明晰、惠正。

                             钱 小 安

                        2001年春节于北京康乐里小区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钱小安,1962年11月生,江西丰城人。199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学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学习。1998年在国际货币基金学院学习。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室。现供职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研究室。

  主要从事货币银行、金融创新、宏观经济、国际金融等研究。有4篇论文获中国“八五”科技成果奖;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获“中央金融青年论坛”论文一等奖;多次获中国金融学会优秀论文奖。

  专著有《金融期货的理论与实践》、《金融创新成果》、《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通货紧缩论》、《信贷紧缩、银行重组与金融发展》等。主编《金融期货期权大全》、《金融信托全书》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从分析货币政策的起源出发,对货币政策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并对货币政策的统性、独立性、协调性、可靠性、责任性、透明度等基本特性进行了有益的探求。作者通过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了各种不同货币政策规则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货币政策工具选择、货币政策操作技术以及货币政策效能进行了系统总结。……。(略)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第一篇 理论纵横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货币政策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章 货币政策的兴衰

        第二篇 制度建立

第四章 货币政策的统一性

第五章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第六章 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第七章 货币政策的可靠性、责任性与透明度

        第三篇 规则探源

第八章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第九章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第十章 货币政策规则

第十一章 货币数量规则

第十二章 泰勒规则

第十三章 麦卡勒姆规则

第十四章 通货膨胀定标规则

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第四篇 实践变革

第十六章 货币政策技巧

第十七章 货币政策的效能

第十八章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

附录 货币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原则声明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