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之一

分享到:

定价:¥37.00

  • 出版时间:2003年04月
  • 页数:757页
  • ISBN:7-100-03537-6
  • 主题词:世纪中国哲学走向国际大会论文集之一
  • 人气:333

显示全部序言

<STRONG><FONT size=3>    《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总序
</FONT></STRONG>
  1999年7月,在台湾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上,我接受了两年后在北京主办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的任务。国际中国哲学会自1975年在夏威夷注册成立以来,它的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中国哲学会议,通过这一活动联络和团结世界各国各地区热爱中国哲学、热心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为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使其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共同奋斗。前七届会议都是在美欧国家召开的,1993年的第八届会议首次回到中国哲学的故乡,会址选定在北京。我作为那次大会组委会的副主任曾参与一些具体工作,深感这一事业前途无限。以后三次会议分别在波士顿、汉城和台北-嘉义召开,东西方学者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中国哲学研究队伍也不断有新人参加。各国学者普遍认为,新世纪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其前景不应是如某些西方学者所预言的“文明的冲突”及其所造成的灾难,倒是主张“和而不同”的中国哲学所指出的多种文明的共存之道更符合全人类的愿望,也更具有现实性。在新世纪,中国哲学智慧应该受到更多的尊重,中西两种哲学传统的平等交流、对话、互补与融合很可能会进入一个新阶段。因此,将于新世纪头一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就具有特别重要的象征意义,大家希望这次会议能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召开。多年来一直热心推动这一事业的成中英教授说:“从第一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到第十二届大会,可以说是一种精神的回归,象征着中国哲学回归本原。面向新世纪,这次大会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站在这块伟大的土地上,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步伐将迈得更加坚实而有力。”他的话代表了各国中国哲学研究学者的共同心声。
  经过一年多紧张的筹备工作,2001年7月21―24日,由国际中国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奥地利、瑞典、斯洛文尼西、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越南、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300多位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共提交学术论文250余篇。除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之外,召开了4次全体大会,52场次分组会议,204位学者在大会或分组会上报告了论文。各国学者围绕着本届大会主题“中国哲学与2l世纪文明走向”,就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其普遍价值、儒/道/佛/墨/易学哲学的原创性贡献及其现代意义、经典与诠释、世界伦理与生态伦理、中外哲学比较与会通、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反思、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文明对话与文明冲突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会议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正如刘文英教授在大会总结发言中所指出的:“这次大会的规模之大,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哲学在世界上受到如此广泛而隆重的关注,它表明古老的中国哲学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将对中国现代文明和世界现代文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国政府经过15年艰苦努力,终于在这一年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今后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在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召开前一周(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了成功,表明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已经得到并将进一步加强;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明显减速的情况下,200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快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不仅大大振奋了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也使古老的中华文化重新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和研究兴趣。历史实践证明,人类的“轴心时代”涌现出来的几大文明在今天都有着不衰的生命力,今后的世界仍将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产生于“轴心时代”的中华文明也将再次迎来它的春天,21世纪很可能就是伟大的中华文明复兴的世纪。作为中华文化之核心的哲学智慧在这个时候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是毫不奇怪的。
  然而,正当人们对新世纪充满美好希望和憧憬之时,2001年却发生了不幸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接着美国飞机连续两个月在阿富汗的土地上狂轰滥炸,在摧垮塔利班政权的同时,也炸死炸伤了数千无辜平民。文明冲突所造成的巨大灾难使全世界人民怵目惊心,永难忘记。人们更为以暴制暴、冤冤相报有可能使这个世界永无宁日而深感忧虑。当今人类面临的另一严重问题,就是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以及后代的生存与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共同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协议、公约与宣言,要求全人类共同遵守,特别是要求那些消耗自然资源最多、造成环境恶化责任最大的发达国家首先遵守。但是,2001年3月,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美国却单万面宣布退出防止地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使这一国际公约不能生效因而也得不到全面贯彻实行。以上提到的都是在新世纪、新千年的头一年,也就是第十二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召开的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情。
  面对着困扰当今人类的这两大难题――生态破坏与文明冲突,人们在思考、探讨对应之策时惊喜地发现,古老的中国哲学早已为此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智慧成果,或者说其中早已蕴含着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正确的思想原则,这就是“天人合一”与“和而不同”的智慧。并不是说我们的先哲早就预见到了今天的人类会面临如此严峻的生态危机和文明冲突问题,而是在他们的时代也必须面对这些矛盾、冲突的萌芽或原始形态,也必须思考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因此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学说和主张,不过在中国哲学中主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天人合一”论、主张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和而不同”论始终占主导地位而已。中国传统哲学对“天人合一”也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与诠释,其中不乏神秘主义和道德主义的说教,但其中心价值确实是阐明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民胞物与”、“万物并育而不害”的宇宙观。中国的先哲早就认识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因此,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就不只是一个人文主义的思想原则,而且还必须落实到善待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行为中去,这从我国上古时期就设有“虞师”之类的生态环境保护官员,战国时期就有了《田律》之类的自然资源保护法,以及《礼记.月令》中一系列保护自然生态的制度性规定都可以看得出来。在人类生存坏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这种古老的生态智慧尤其显得弥足珍贵,对现代人仍极富启发意义。中国哲学中的这些关系到人类命运与文明走向的重要的思想资源,自然是本次大会各国学者关注的重点,在会上有许多精彩的阐析和发挥。
  为了把本次大会的主要学术成果保留下来,大会组委会决定编辑出版会议论文集。论文集共四册,其中英文一册,中文三册。英文一册即以大会主题《中国哲学与21世纪文明走向》为书名,由张丰乾博士负责选编。中文论文按其内容分别编入《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诠释》、《中西会通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换》、《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三册中,吴卫国博土、谢荷生博土、高全喜博士分别负责三册的选编工作。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次大会收到的论文中还有近百篇未能入编论文集,我们除了向作者表示歉意之外,也要对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为会议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久负盛名的商务印书馆承担了论文集的出版工作,我们深感荣幸,也不胜感谢。最后我还要提一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卓越知识分子,成功的科学家、事业家,中国文化的守护人,也是本次大会的与会代表,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和本论文集的出版作出了无私奉献,在这里,我要以大会主席的名义对他深表敬意。
                          方克立
                        2002年7月20日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之一,收入任继愈、成中英、方立天等人所写45篇论文,探讨了中国哲学的多种问题,并对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趋势作出了后望。

显示全部目 录

1.瞻望21世纪的中国哲学
2.21世纪与中国哲学走向:诠释、整合与创新
3.论中华文化的第三次融合
4.世纪之交中国哲学往何处去?
 ——冲突与包容互动 矛盾与互补并存
5.论21世纪中国哲学的时代使命
 ——通古今之变,融中西之学,究天人之际
6.传统、现代、后现代与中国哲学的价值
7.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与21世纪文明建设
8.中国古代人天观在21世纪中的价值和意义
9.中国哲学传统与21世纪中国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10.文化变革的歧路与21世纪的整合
11.在世界哲学中中国哲学的定位
12.文化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与世界
13.中国哲学将成为世界思想的明灯
14.中国哲学:自我继承与综合创新
15.中国哲学传统与创造精神
16.“道”形上学之根本精神对21世纪人类文化所能作出的贡献
17.从中国哲学看意象语言把握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18.试论中国哲学的语用学转向
19.澄清语言:21世纪发展中国哲学的第一步
 ——以形而上学中的经验语词“气”为例
20.现代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及言说语式
21.现代中国哲学的政治哲学转向
22.中国传统的精神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23.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
24.为人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普遍意义
25.21世纪的中国伦理学
26.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与生态发展
 ——中国伦理应对“全球化”的价值理念
27.儒家哲学的现代转型及其在21世纪的价值
28.走出政治儒学
29.生命儒学的复位与21世纪文明
30.后新儒学的思考:“存有三态论”与21世纪的中国哲学之可能发展
 ——环绕当代新儒学所做的一个思考
31.后现代新儒学的可能命运
32.儒家思想在21世纪东亚的发展前景
 ——从“儒家复兴”寻找共同点
33.在21世纪儒教与普遍伦理之可能根据探索
34.世界历史、全球化和儒学运动
35.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
 ——中国道家文化的综合创新
36.易德与21世纪
37.中国易学研究在21世纪
38.论《墨经》哲学在21世纪的积极价值
39.先秦诸子思想在21世纪的价值
40.天台佛性论的诠释学与中国佛教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
41.和合学与21世纪
42.中国和合思想与21世纪的人类和平
43.和谐管理之道
 ——中国传统治道的当代价值之一
44.论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
45.中华民族“崇德重仁”的价值观对21世纪民族关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