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逻辑哲学

分享到:

定价:¥20.00

  • 出版时间:2006年05月
  • 页数:356页
  • ISBN:7-100-03550-3
  • 主题词:逻辑哲学
  • 人气:310

显示全部序言

  逻辑旨在通过构造公理形式系统以及推理规则,以一种严格的方式来表达那些有效论证的形式。逻辑哲学致力于逻辑中产生的哲学问题的研究:澄清有效性、指称、真以及必然性这样的概念;解释形式系统并给出选择不同逻辑的标准;以及研究形式的逻辑语言与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
  我感到研习这些问题的人们极需要一本一目了然,但又不过于简单的教本,因而就撰写了《逻辑哲学》。很自然,当得知我的书不仅满足了英语国家的读者的需要,而且,如本书的中译本的出版所表明,还满足中国读者的需要,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尤其感到荣幸的是能够步杜威和罗素之后尘(他们俩都曾访问过中国并且作过讲演),因为他们都是使我受惠匪浅的哲学家。
  杜威强调,逻辑的发展受逻辑和历史这两个方面的影响。譬如,亚里士多德擅长于表达生物学中的论证,这影响到了他的逻辑理论的结构和特征。我也发觉历史的因素十分引人注目。例如,在我看来,弗雷格在构造后来成为现代逻辑的基础的形式系统时,他主要关心的是要发明一种适合于表达数学中的论证的语言,这个事实部分地说明了为什么标准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没有表达时态的明确手段。
  然而,在另一种意义上讲,逻辑所研究的东西是普遍的:如罗素所强调,不论其题材是什么,不论其是通过什么语言来表述的,有些论证是有效的,有些则是无效的;——是什么使得它们成为有效的,这个问题本身无论如何都是不依赖于语言和文化的。或许有理由认为,现今标准的罗素符号比弗雷格的《概念文字》(Begriffsschrift)中的两维的符号体系受欢迎,部分原因在于它那线型的、水平面的表示法似乎对多数其母语恰是用同一种方式来书写的读者来说,更简单、更容易。当然,猜测一下中国读者是否会认为弗雷格符号十分不“自然”,倒是十分有意思的。不过,且不谈符号问题,我倒是希望,本书的中国读者会觉得书中讨论的问题及其答案,既通俗易懂,又饶有风趣。

                             苏珊•哈克

显示全部前言

  自弗雷格的《概念文字》问世以来,现代符号逻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这种状况与传统形式逻辑二千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照。现代逻辑在高度形式化的同时,注意到了与自然语言的关系,各种非标准的逻辑体系,如内涵逻辑、相关逻辑、时态逻辑、多值逻辑、模糊逻辑等,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破土而出。各种各样的哲学问题也就随之冒出来了:什么是逻辑?到底有多少种逻辑?逻辑是否可误?逻辑与自然语言的关系是什么?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就构成了一门崭新的哲学学科——逻辑哲学。
  逻辑哲学在国外被列为哲学院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译者翻译本书意在让国内读者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本书作者苏珊•哈克教授是国际上知名的女学者,现执教于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哈克教授197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逻辑哲学、知识论和实用主义等方面的研究,除本书外,还撰有《异常逻辑》(剑桥大学出版社,1974年)、“实用主义的真理论”(载《英国科学哲学报》,1976年)等许多著作和文章。本书自1978年出版以来,曾被译成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多种文字,并且有许多学校将其作为教科书使用。本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本入门的好教材。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曾得到彭信娥、桂起权、朱志方等同仁的鼎力相助,其中有些章节(第二章)曾恭请江天骥先生斧正过,在此鸣谢。
                                罗毅
                             1991年3月于广州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逻辑哲学致力于逻辑中产生哲学问题的研究,澄清有效性,指称真理和必要性等概念;解释形式系统并给出选择不同逻辑的标准;研究形式的逻辑语言与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本书对上述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此书自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被一些大学选作辅助教材。

显示全部目 录

序言
记法与缩写
第一章 “逻辑哲学”
 §1.逻辑、逻辑哲学、元逻辑
 §2.逻辑的范围
第二章 有效性
 §1.对论证的评价
 §2.演绎有效性:兼评归纳强度
 §3.形式逻辑系统:“L中有效”里的“L”
 §4.有效性和逻辑形式
第三章 语句联结词
 §1.形式的考察
 §2.联结词的意义
第四章 量词
 §1.量词及其解释
 §2.形而上学的插曲:蒯因关于量化式与本体论的观点
 §3.解释的选择
第五章 单独词项
 §1.单独词项及其解释
 §2.名字
 §3.摹状词
 §4.无指称名字:虚构
第六章 语句、陈述、命题
 §1.三种研究方向
 §2.语句、陈述、命题
 §3.“语句字母”、“命题变元”、还是别的什么?
 §4.真值承担者
 §5.换一种方式来提这个问题
第七章 真理理论
 §1.概说
 §2.符合论
 §3.融贯论
 §4.实用主义理论
 §5.语义学理论
 §6.关于语义学理论的评价
 §7.冗余理论
第八章 悖论
 §1.说谎者悖论及其相关的悖论
 §2.对于悖论的“解决方法”
 §3.不出现“假”的悖论;再论冗余真理论和恶性循环原则
第九章 逻辑和多种逻辑
 §1.“经典”逻辑与“非经典”逻辑
 §2.对于要求改造标准的形式系统的压力的反应
 §3.第一个案例研究:时态性谈话的逻辑
 §4.第二个案例研究:精确性与“模糊逻辑”
  附言:真值度
第十章 模态逻辑
 §1.必然真理
 §2.模态系统
 §3.对模态逻辑的批评
 §4.模态逻辑语义学
 §5.前景
 §6.再论蕴涵:关于“相关逻辑”的一个附录
第十一章 多值逻辑
 §1.多值系统
 §2.哲学的动机
 §3.多值逻辑与真值
 §4.非真值函项的异常逻辑
第十二章 关于逻辑的一些形而上学和认识论问题
 §1.形而上学问题
 §2.认识论问题
 §3.逻辑和思想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