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英语(200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丛书)

分享到:

定价:¥16.00

  • 出版时间:2002年11月
  • 页数:228页
  • ISBN:7-100-03617-8
  • 主题词:英语年高二轮复习丛书
  • 人气:38

显示全部序言

  创建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社。创建之初,就以编辑出版教科书为主业。近年来,商务印书馆在大力发展优势出版方向的同时积极恢复教育图书出版传统,组建了“商务印书馆教育图书研究出版中心”,并延请一批专家学者作为中心的特聘研究员。本套“200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丛书”即为中心特聘研究员精心研制的成果。

  丛书共5册,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除文综和理综特别注重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外,语、数、外各册也都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充分体现《考试说明》所强调的在学科知识交汇点出题的高考命题方向。各册均着眼于归纳学科重点知识,构建学科及学科间的知识网络,重在探讨典型问题,力求通过分析一系列考试的重点、难点,总结复习应考的策略。全书讲、练结合,例题典型性强,练习题设题新颖,题目解析简明扼要,重在拓宽考生解题思路,增加解题技巧,全面提升思维、理解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讲和练中把握答题规律,进而提高应试能力。书后附有四套模拟试题及答案。

  鉴于上述编写思路,丛书有三大特色:

  方向性——紧扣命题思路与原则,预测命题指向与规律;

  针对性——体现高考的改革要求,兼顾考生的实际情况;

  时效性——关注2003年高考热点问题,注重考生能力与素质训练。

  参加丛书编写的专家,都是北京市有关重点中学的特、高级教师,多数曾参与过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高考课题的研究工作,是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研制人员,《考试》杂志编委,中央教育电视台《高考辅导》栏目主讲教师,清华同方教育科学院特聘专家。不仅多年在教学一线负责高三把关,而且长期在全国巡回讲学,具有辅导高考的实践积累和经验。尤为重要的是丛书全部由专家亲自撰稿,是作者本人几十年教学的研究与总结,具有较高的水平。

  丛书是2002年高考结束后根据最新材料开始撰写的,尽管我们字斟句酌地精心编稿,但由于时间仓促,其中不尽人意之处仍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以待再版时修改。

                               商务印书馆

                            教育图书研究出版中心

                               2002年10月

显示全部前言

  2002年英语《新课程标准》颁行。要求高中毕业生必须达到八级水平,在听、说、读、写诸方面有具体要求(见附表)。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在2003年复习备考研讨会上说,在2003年的高考中,命题组成员会参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试题命制。英语教育界权威人士陈琳教授,同时也是英语新课程标准一书的总策划,在2002年暑期成都的一次会上提出建议,希望2003年英语试卷的命制人员参照新标准进行试题命制。可以预见的是,2003年考试说明的有关阐述、样题、词汇表都会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因此广大准备参加2003年高考的同学们,请仔细研读附表中的相关条目,力争做到心中有数。

  2003年全国高考英语科就题型而言,不会有变化;其难度也依然会维持稳定(北京卷2002年始独立命题,思路与难度依然与全国卷保持一致。估计2003年有些题项会做小的调整,比如短文改错,有可能将10行缩为5行,且无正确行。余出的5分给短文写作,这样,30分写作可能会呈两部分,即传统法和一道具发散思维性质的命题)。本书将在有关篇或讲中逐一详述,包括命题特点及2003年可能出现的走势,这便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听力

  新课程标准对听的要求是:1.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2.能听懂有关熟悉的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3.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4.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2002年考试中听力的编排,大体可以得出如下结论:2003年高考英语听力测试部分的难度不会降低。

  2002年高考结束后,各方面的信息反馈显示,听力难度比2001年大,希望2003年降低些。对于前者,是事实;对于后者,不太可能。2002年听力确比2001年听力的难度大了一些,这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1.2001年全国范围内增加听力,抽样的结果是:难度为0.58,按20分计分,平均分为11.55。理想难度为o.55,说明存在一个提高难度的空间;2.20道题中的4、8、13题为听数字题,它们的通过率分别是70.7%、93.4%、88.4%,说明学生们在辨别数字方面的能力很强,若将题量减少些是明智之举;3.2001年部分听力题不需听,只要分析题干和选项就能进行正确判断。比如第20题。

20.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best describe the day the speaker had?

  A.exciting  B.unlucky  C.tiring

  这是常识题,讲话人此前已收到了停车罚单,肯定度过了一个unlucky day。类似的题还有三处。有鉴于此,进行2002年试题命制时,命题组将数字题减为一道,使题干与选项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尽量少露蛛丝马迹(第20题是个例外,仍能通过分析即可选C),这样一来,听力的难度肯定不再是0.58了。

为什么说2003年听力的难度不会降低呢?对2002年的试题分析说明,无论题干还是选项的编排,都很科学、规范。另外,命题难度没有超出新课程的规定。更何况,减少进而消灭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现象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说,期望和企盼2003年英语听力难度的降低是不切实际的。凡是高二学生都清楚,听力的1~5题虽然只读一遍,但对话电相对简单。6~20题中的几组对话或独白,虽然轮次多且独白长,但读两遍。这说明在进行试题命制的过程巾,命题组已充分考虑到中学生听力的现状。

  怎样才能提高听力水平呢?我们提供几种方法并要求广大同学在高中三年中,或至少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必须遵照执行。

  1.听广播看电视。具体做法是,如果时间允许,先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虽然这一切都是中文,但你能够对国内外大事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晚间收听收看英语电视或新闻广播。比如当你听到Premier Zhu Rong-ji paid a visit to... 时,你可能没学过Premier这个单词,但与朱镕基连到一起时,你肯定会知道该词意为“总理”:再比如,最近广播中有这样一条新闻提要Beijing spitters face clamp-down,听者未必明白clamp-down的意思,但知道spltters是“吐痰者”。尔后听到短讯:While China’s workers have been enjoying a wee of leisure for National Day,there has not been much rest for casual spitters in the capital.Beijing has come up with some tougher rul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50-yuan fines were for careless spitting.你虽然没听懂有些单词,但大体上了解了“北京出台更有力的措施制止随地吐痰的现象”,还知道了要罚50元,从而知道了clamp-down大体上是“制止”或“惩罚”的意思。这样日积月累,不断收听收看,你的听力自然提高了。

  2.选择适合你水平的有声读物。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听力,还增大了阅读量。具体到哪种材料更好些,一看你的程度,二看你手边有哪些有声读物,三看你所在的地区能买到哪种有声读物,只要你听后觉得不错,不论新旧(“旧”指的是你以前曾听过),都可选用。

  3. 学英语歌练听力。中学生对歌曲普遍感兴趣,与其听中文歌,不如听英语歌,不仅学了歌,还学习了英语,重要的是提高了听力水平。此外,同学们可能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听有声读物,一旦听懂后就不想再听了,然而学歌或听歌则不然,即使会了,还能不厌其烦地听,或别人唱你能和,这无疑增加了你实践的机会。读报与听广播时,你希望自己读或读与听同步。然而,学歌时则是先听,甚至反复听,直到学会为止,除非实在听不懂,否则你是不会对照歌词的。这样做,无疑对提高听力有帮助。

  4. 与你们的非英语学科的年轻教师说英语。中国人缺少外语活动,相互间说英语在一般学校不太现实。但在当前全民都要学说英语的热潮中,社会上提倡一部分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活动中。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还没忘掉上大学时学的英语,潜意识中也愿率先搞双语教学,但苦于缺少实践机会。你若与他们用英语交流,肯定对他们是个促进。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不仅提高了你的听说能力,或许通过你及你周围广大同学的努力,使你的学校成为所在地区第一批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5.出声朗读英语。当前广大高中同学缺少这方面的练习。学校及老师强调多说,但至于怎样说则很少讲,因此同学们不论是说还是读,距地道英语相去甚远。换言之,缺少外国味。而高考中的听力则不然,它是由Native speakers speak native language。因此语音、语调、重读、弱读、连读、意群、清辅音浊化及失去爆破都自然地交融到一起。反观我们说的英语,就差得太多了。出声朗读则能克服不足,改进、提高你的听力水平。2000年高考听力第5题题干为:When will they meet?

  A.at 10:00  B.at 10:30  C.at 11:00

  当年此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失误,究其原因是在听对话时,缺少上边提到的八大因素的概念,对话为:—Shall we meet at 10:00 pm?—Why not go half an hour later? 第二人在讲时,分明运用了连读,将half an hour,读作<FONT size=2><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Batang;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900;</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Batang;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h</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MS UI Gothic';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ɑ:</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Batang;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MS UI Gothic';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600;</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Batang;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n//nau</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MS UI Gothic';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600;</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MS UI Gothic';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SPAN>而不是<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MS UI Gothic';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h</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MS UI Gothic';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ɑ</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MS UI Gothic';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MS UI Gothic';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aelig;</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MS UI Gothic';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n//au</SPAN></FONT><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MS UI Gothic';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600;。</SPAN>这表明,当你依上述八项要求出声朗读时,在你脑海中留下印象,久之则有些概念,自然听时能反应出来。

2002年北京高考卷有这样一道题: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woman?

A.She doesn't really want to go.

B.She works hard at school

C.She doesn't like music.

此题答案为:A。北京考生为71245人。误选B的同学有41563人,占58%;误选C的同学为极少数;做对的同学有26778人,占38%。但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低分段(指英语科总分)选对者要比高分段的同学多,呈现非正常状态。若仅从以上数据分析,人们很可能怀疑命题组在命制该题时难度把握不对,或设存在缺陷。然而经过对原对话反复审听,才发现问题的症结不在题目本身,而是考生们没能根据讲话人的语调、语气、停顿而正确理解讲话人的意图。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毕业生是这样要求的:“根据语音、语调了解和表达隐含的意图和态度”;第7题正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的。该题对话如下: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范存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从事中学英语教学30年,一直坚持和谐教学法并取得一定成效。近10年致力于高考命题研究,讲学足迹遍及除西藏、台湾外的各个省、市、区,受聘担任各地数十所中学英语指导教师,并受托于国家考试中心和考试院进行一些有关高考的课题研究。目前兼任全国科协教育专家委员会,商务印书馆教育图书研究出版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教育报•招生、就业、考试》专家组成员,《光明日报•考试》编委,《21世纪报(中学生版)》编辑顾问,《高考》杂志编委,《课堂内外》专家顾问组成员,《轻松英语》编委,北大附中网校、志鸿网、中教网等远程教育网校顾问。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针对高三学生二轮复习需要,提炼高考英语考试的重点知识和应试能力。注重讲解,辅以适当的练习,后附四份高考(2003年)模拟试题。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篇 知识网络

第一讲 动词

  一、动词时态与语态

  二、非谓语动词

  三、情态动词

  四、正确选用动词

  五、短语动词

第二讲 句子

  一、复合句

  二、并列句

  二、简单句

第三讲 形容词与副词

第四讲 冠词与名词

第五讲 代词

第六讲 综合训练

         第二篇 专项研究

第七讲 完形填空解法及训练

第八讲 阅读理解要诀及训练

第九讲 短文改错方法及训练

第十讲 书面表达技巧及训练

         第三篇 模拟试卷

高考模拟试卷(一)

高考模拟试卷(二)

高考模拟试卷(三)

高考模拟试卷(四)

附录一:2002年高考英语试卷(全国)评析

附录二:2002年高考英语试卷(北京)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