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培养论纲

分享到:

定价:¥11.00

  • 出版时间:2003年12月
  • 页数:171页
  • ISBN:7-100-03873-1
  • 主题词: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培养
  • 人气:93

显示全部序言

  本书作者王宏林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获法学博士学位;他长期执行律师业务。此书(《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培养论纲》)是他近年来的一本专著,体现了他对法律人才培养的精心考察,有很多独到观点。

  从该书中也可了解到作者对法律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知识和理论。

  总之,该书是我国当代中青年法学家中的一位代表的杰作之一,值得予以推荐。


                          沈宗灵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2003年9月

显示全部后记

  本书包括“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培养论纲”和“法律职业比较研究”两篇论文。后者是笔者博士论文“当代中国的法律职业——从比较法角度分析”一文的凝缩,重点比较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几种法律职业的情况;前者是作者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国际化的条件下法律人才培养问题的一些思考。

  博士论文原文十二万多字。1998年,为纪念业师沈宗灵教授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五十周年,《中外法学》编辑部和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法学理论教研室联合举办了“沈宗灵学术思想暨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以该会论文为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了《法理学与比较法学论集——沈宗灵学术思想暨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笔者的博士论文被缩写成六万多字并以“法律职业比较研究”为题被收入该论集。

  1994年,笔者从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毕业后,专职从事律师工作;2000年,笔者到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访问学习。在美期间,笔者走访并进一步交往了一些美国律师,其中包括那些与笔者有着长期业务合作关系的美国律师。在多年的法律实践中,特别是在国际间同行交往和业务合作中,笔者对法律职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有了更为直接的体悟和感受。面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新局面,笔者对中国如何培养国际一流法律人才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写成“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培养论纲”一文,发表于《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2002年秋季卷。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是密切联系的两个主题,对这两个主题的研究在我国尚较为薄弱。“法律职业比较研究”和“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培养论纲”这两篇文章虽然都已公开发表,但国内接触该两篇文章者为数不多:《法理学与比较法学论集——沈宗灵学术思想暨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改革与发展》一书部头较大,发行量很少;《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出版于法国,未在国内公开发行。承蒙商务印书馆对两文有兴趣结集出版,笔者对它们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法律职业比较研究”偏重于不同国家法律职业比较的学术性研究,而“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培养论纲”则更侧重于对中国社会法律人才培养的一些现实问题的讨论。这两篇文章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很初步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们只是提出了问题。然而,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恐非笔者之力所逮,笔者不揣浅陋将两文付梓,正是为了提出问题,以期引起有关方面应有的重视。

  业师沈宗灵先生以八十之高龄执笔为本书作序,并多有奖掖、鼓励之词,使笔者诚惶诚恐。惶恐之余,敢不努力体味先生之苦心,当不遗余力,尽可能为法律工作多做一点实事。

  笔者在为博士论文收集材料时,曾得到一些朋友的大力支持。此次整理出版,特别得到了丛青茹博士的鼎力相助。商务印书馆的常绍民主任和责任编辑的热心、认真和谨严的职业精神尤使笔者对该馆在业界享有盛誉之缘由似有所悟,进而,对笔者为人、做事和治学的心态亦有所砥励和鞭策。

  至于文中的粗疏不当之处,尚祈学界前辈和同道们不吝斧正、赐教。


                            王宏林

                     于北京华英法律学校

                       2003年6月10日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法律职业比较研究”和“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培养论纲”两部分,前者比较、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前苏联和中国等国家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几种法律职业的有关制度;后者是作者对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地国际化的条件下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问题的一些思考。

显示全部目 录

      <STRONG>上篇:国际一流法律人才培养论纲


</STRONG>第一章 中国加入WTO与国际一流法律人才

第二章 国际一流法律人才的知识结构

第三章 中国现有法律人才的知识结构概况

第四章 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

第五章 更新观念,创新法学教育模式

第六章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培养国际一流法律人才


      <STRONG>下篇:法律职业比较研究


</STRONG>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法官

第三章 检察官

第四章 律师

第五章 法学教师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