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白话的中国——20世纪人文读本(1)

分享到:

定价:¥24.00

  • 出版时间:2003年12月
  • 页数:274页
  • ISBN:7-100-03940-1
  • 主题词:白话中国世纪人文读本
  • 人气:247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FONT size=3><STRONG>       《青春读书课》出版说明

</STRONG></FONT>

  《青春读书课》系列丛书选文涉猎广泛,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量按照现代岀版规范,进行统一修改。一是对“的、地、得”的使用进行了区分;二是对异体字及繁体字进行了统一转换;三是对选文中的一些明显错讹进行了改正。除此之外,对选文中岀现的数字,也按国家岀版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加工,即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但针对个别文体文章适当保留了中文数字。所做这些修改都是针对中学生读物的特点,力求给年轻读者—个符合现代文字规范的读物,以免导致其对语言文字认知的误解。敬请作者见谅。

  本丛书收录文章的原著作权授权基本完成,因各种原因还有个别尚未取得,若有当事人或知情者,请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联系:


<STRONG>联系地址</STRONG>:西城区车公庄大街甲4号物华大厦5层

<STRONG>邮    编</STRONG>: 100044

<STRONG>联系电话</STRONG>:(010)—68003911

<STRONG>联系人</STRONG>:  骆女士

显示全部序言

           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钱理群

                (一)

  简直不敢相信,这厚厚的七大卷书竟出自于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一人之手。——我编过类似的中学生课外读物:《新语文读本》,我们是动员了十多位朋友,先后折腾了两年,才编出来的,其中的艰苦,我是深有体会的。因此,我懂得这数百万字的分量。

  对于一直在关注、思考中学语文教育的我,这套书更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当我发现在许多重要的教育理念、编辑思想上,我,以及我们《新语文读本》的朋友与本书的编者严凌君确有相通之处,自有一种志同道合的欣慰感,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反映了一种共同或类似的教育思潮的;而当我进一步发现,严老师的思考有许多属于他自己的独立创造与开拓,更是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正是我要感激严凌君先生以及他的学生的:他们的试验激发与深化了我的思考。

  因此,我十分乐意为本书写序,也借此向严老师,以及所有处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们,表示我的最大的敬意。因为只有他们,才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主力,如果不能保证中学语文老师自由言说的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落实到他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就会如有些老师所担心的那样,仅仅成为一阵喧嚣。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成败,全系于语文老师的文化、精神素质和主动精神。严凌君老师编写的课外阅读教材和他主持的深圳育才中学“青春读书课”的成功,之所以如此令人振奋,就是因为这是期待已久的第一线老师的个性化的言说,是他们对中国语文教育的思考与追求的独立表达;而且我知道,像严凌君这样的已经或准备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努力实践的老师,其绝对量并不小,而且将会越来越多:这正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希望所在,也是这套读本的独特价值所在。

                (二)

  严老师说,他的读书课和他编的教材,都是他送给学生的“礼物”。听听学生的反应,是不能不为之感动的——“读书课给予了我们一个和伟人交流的机会和氛围,再不是和网友胡侃,不是包围在数理化题海里,不是每天重复过着日子,平庸地思考。它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在思考着这么一些问题,发现原来世界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知道原来我们祖先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文明……。老师的一句解说让我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引起太多太多的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活着?自由的意义是什么?……原来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那么一点精神的支柱;我终于懂得,不仅需要知识武装自我,还需要有精神来升华自我。”

  这里,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学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中学阶段,正是人生的起始,是人的个体生命的“童年”。而中学生活与人际关系的相对单纯,无邪,明亮,充满理想,就使得中学更是人生中的梦之乡,它不可重复,留下的却是永恒的神圣记忆:一个人有、还是没有这样的神圣记忆,是大不一样的。中学阶段当然需要学习知识,但更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带有梦幻色彩,却会为终生精神发展垫底,成为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而且可以时时反顾,是能够反归的生命之根。

  严老师正是从构建学生精神家园这一大视野,去思考与设置他的中学阅读教育的作用与方式的。他提出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平面的生活”与“立体的生活”即“第二生活”。所谓“平面的生活”是受具体时空限制的,是偏于肉体的,物质的;而“立体的生活”则是精神的,心灵的生活,是超越时空的。中学生就其平面生活而言,显然是狭窄有限的;但却可以通过书籍这个秘密通道,打破时空的限制,穿梭古今,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这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精神生活面,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在与创造人类与民族精神财富的大师、巨人的对话中,重新经历他们在书中所描述的生活,自会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

  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基本理念:“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理念是贯穿全书的。

  严老师的这套读本共分七卷;按我的理解,似乎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初级读本一至三卷《成长的岁月——我的学生时代读本》、《心灵的日出——青春心智生活读本》与《世界的影像——文学理想启蒙读本》,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生命读本”,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从童年到少年、青年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精神命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其中又贯穿着两个教育理念:“成长的权利”与“敬畏青年”。严老师满怀激情地这样写道:“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个人要用二十几年来求学,在这个期间.他无须对社会有所贡献,他的任务就是学习、成长”,于是就有了“成长之美”与“成长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还有“成长的权利”:“儿童的权利,就是探索、发现和成长的权利”。而“青春时代不只是为了成年生活做准备,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最多的梦想,最纯的情感,最强的求知欲,最真的人生态度……。让我们一边欣赏自己青春的美,一边为自己的未来播种”。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正是在于对孩子仰望天空的幻想的权利的剥夺,好奇、探索、发现、创造的欲望的压抑,用残酷的生存竞争,打磨年轻人生存的锐气,消解他们的理想与青春激情,最终把学生变成一个“成熟”的庸人。严老师的读本所要做的工作,不过是要把“属于孩子的还给孩子”,放手让他们自由而健康地成长。

  初级读本第四卷《古典的中国——日常生活人性读本》,高级读本第一卷《白话的中国——20世纪人文读本》,高级读本第二卷《人类的声音——世界文化随笔读本》,则可以视为“文化读本”。严老师也自有独特的理解与处理:讲中国古代文化,他强调要引导学生“看中国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知道中国民族文化的好处,才能高高兴兴地做一个中国人”。他认为,引导青年学生“阅读20世纪白话文本”,“就是认识20世纪的中国,从文字上为百年中国把脉”。这是刚刚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中国”的现实生活有着血肉联系,对于今天的学子是更为休戚相关,也更重要的:“书籍一定要与人痛痒相关才值得去读”。而讲到外国文化,他这样开宗明义:“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世界,是我们共有的世界;一切的文化都有我的一份;一切的声音,都有我的音量”。他要引导学生建立一种“人类的家园”意识:一切非本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它者”,而是“我”的一个部分;“我”也应该对人类文化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一卷《人间的诗意——人生抒情诗读本》,是以“诗歌”为“读书课”系列读本作“结”,这里包含着对“诗”与“年轻的生命”的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几乎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仿佛只有诗歌才能述说满腹的心思、书写对生活最初的感应。每个年轻人天生的就是诗人”。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严老师所要做的,正是要恢复诗歌本身,以及中学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从整套书系的结构上看,这显然是一个提升:将所有的阅读,思考,讨论,都升华为纯净而丰厚的心灵的诗。

  这不仅是对生活的诗意把握,更是对语言的诗意的感悟。“汉语家园”是“精神家园”题中应有之义:母语,是一个人存在的永远的皈依。引导中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感受正确而自如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建立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根扎在心灵的深处,并在此基础上构造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也是严老师这套读本的归结点:这里充溢着思想之美、文学之美与语言之美,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成年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能从中受到许多启示。

  2003年4月20日—29日为防病毒传染封闭于家中,陆续写成,原文两万余字,7月19日删节成此文。

显示全部前言

  20世纪,中国人换了一种自然的腔调作文——史称“白话文”。白话文的功绩不只是替代了文言这种纯书面文字,它也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相伴而来的是心态的开放、个性的解放、与世界交流的强烈欲望,以及文化教育的普及。一个民族开始用正常的声音说话了,中国文字由贵族的语言变为平民的语言。

  世纪之初的启蒙者,大多是平民身份的知识分子,他们以一本杂志(《新青年》)、一所大学(北京大学)为堡垒,以科学与民主为弹药,向不合时宜的旧文化发动攻势。结果一呼百应,遍地开花。建立民国,五四运动,都是来自民间的运动,古老帝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陈独秀、胡适、鲁迅、刘半农……一代启蒙精英,个个都像霹雳火,直面现实,满纸生烟。写大文章,谈大话题,以文字干政,虽不脱传统士大夫策论习气,但文心已是现代化、个性化、自由化了。此后战火不断,文学的火种也绵延不绝。国难当头,抗战文学席卷文坛,文学与政治发出统一的声音。即使文坛遭遇浩劫,中国还有顾准、张中晓、遇罗克、张志新等在暗中闪烁。其后,新时期文学扑面而来,标志着新一代思想者进入话语圈。老者巴金以暮年大勇带头忏悔,年轻的学人和作家以独立的意见充实着今天的白话文学。

  白话文学,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奠定尊严的文学,是白话文作家确立个性的文学,是中华民族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探索自身命运的文学。一边是大刀阔斧的拓荒开路,一边是沉默坚忍的耕耘播种,白话文学逐渐堆积起文言时代所没有的厚度与广度。众多的声音沉淀下来,有鲁迅、李敖、王小波一路的思想呐喊,也有周作人、林语堂、张晓风一路的日常话语;有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舒婷的浪漫激情,也有穆旦、冯至、余光中、北岛、海子的冷峻深思;有茅盾、张爱玲、白先勇的都市斑斓,也有沈从文、贾平凹、张承志的乡土中国。中国的白话文作家们,实际上一直在为建立现代中国人的自由、多彩的民间生活而努力。

  阅读20世纪白话文本,就是认识20世纪的中国,从文字上为百年中国把脉。文学的目的不是文学。阅读文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会阅读文学作品。文学是人类的精神遗存,每一代阅读文学的青年都是从这个辉煌的通道中去品味生活——人的生活,世界的存在。回顾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国历史,不要让现在求学的青年误以为我们只有一个落后挨打的中国,一个精神荒芜的中国,一个风花雪月的中国,一个歌舞升平的中国,而是还有我们一百年的精神遗产,我们的白话的中国。

                                严凌君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中学语文阅读课教材。本册为高中第一卷(1)。

显示全部目 录

<STRONG>上编:民间生活

启蒙者鲁迅

</STRONG>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 迅

灯下漫笔               鲁 迅

墓碣文                鲁 迅

过客                 鲁 迅

附:《鲁迅:自剖小说》前言      王晓明

<STRONG>呼唤“新青年”

</STRONG>敬告青年(节选)           陈独秀

“五四宣言”             罗家伦

附:五四那天早上           刘 东

<STRONG>“文学革命”写“新诗”

</STRONG>文学改良刍议(节选)         胡 适

《尝试集》(选二)          胡 适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繁星•春水》(选三)        冰 心

<STRONG>革命者告白

</STRONG>就任临时大总统宣誓词         孙中山

遗嘱                 孙中山

多余的话(节选)           瞿秋白

<STRONG>歌代啸

</STRONG>死水                 闻一多

口供                 闻一多

毕业歌                田 汉

义勇军进行曲             田 汉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田 间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春                  穆 旦

头发                 苏金伞

追物价的人              杜运燮

风景                 辛 笛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STRONG>挣扎,观察,创造

</STRONG>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郁达夫

饿                  萧 红

破落之街               萧 红

政府利刃指向《观察》         储安平

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致陶文渼  陶行知

自立立人歌              陶行知

<STRONG>新中国

</STRONG>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节选)       毛泽东

我来了               红旗歌谣

劳动号子               王进喜

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邓小平

<STRONG>“牛鬼蛇神”篇

</STRONG>野兽                 黄 翔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焚书                 流沙河

哄小儿                流沙河

不准                 黄永玉

笑的故事               冯骥才

豹笼大师               无名氏

冒险记幸               杨 绛

科学与民主              顾 准

附:愧对顾准             朱学勤

<STRONG>知青与“地下诗歌”

</STRONG>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 指

相信未来               食 指

回答                 北 岛

宣告——献给遇罗克          北 岛

雨夜                 北 岛

一代人                顾 城

门前                 顾 城

远和近                顾 城

葡萄园                芒 克

风中的向日葵             芒 克

<STRONG>经典情绪

</STRONG>扬眉剑出鞘              佚 名

重量                 韩 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梁小斌

神女峰                舒 婷

中国摇滚(3 首)           崔 健

<STRONG>青年思想者</STRONG>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节选)         王小波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情书与遗愿              王小波

遥想教授当年             谢 泳

巨人何以成为巨人           摩 罗

请国人温习常识            《读书》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南方周末》

<STRONG>下编:学问精魂

诠释中国

</STRONG>独白下的传统(四题)         李 敖

<STRONG>文化随笔</STRONG>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人间词话(二则)           王国维

龙凤                 闻一多

宫体诗的自赎             闻一多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

白发苏州               余秋雨

中国文人的“慢性乡土病”

 ——由“悯农”与“田园”谈起    李 锐

河边的爱情              李书磊

<STRONG>今天的汉语表白

</STRONG>反思三题               钱理群

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         朱学勤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        朱学勤

平静的坏心情             朱学勤

长城的价值              葛剑雄

世界上不止有中文           葛剑雄

学者的人间情怀            陈平原

一切的虔诚终当相遇

 ——《释中国》编后记        胡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