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新编西方美学史

分享到:

定价:¥26.00

  • 出版时间:2004年02月
  • 页数:503页
  • ISBN:7-100-04103-1
  • 主题词:新编西方美学史
  • 人气:118

显示全部前言

  美学的主要理论知识,应当来自于美学史。因为美学理论中的范畴、思想,都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并不断被丰富、深化的。譬如“美”这一概念,在今天的中国与古代的中国,今天的西方与古代的希腊,其内涵肯定不一样。只有通过美学史的学习,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体悟这些概念的内涵与本真意义。
  美学这一学科名称来自西方,它的知识体系和观念、方法,到目前为止,还主要是西方的。东西方的知识体系之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不同,思维的方式不同,因而描述世界的方式也不同。西方美学是从古希腊到今天西方学者关于人类审美经验的系统学说。它以西方人生活的历史经验为基础,探讨了美和艺术的根本问题,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相比之下,中国美学的学科还未成熟,它的对象、体系和方法,还处于探索中。探索和研究中国美学的本质特征、根本问题以及研究方法,仍然是中国学者目前首要的课题之一。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就必须要明白美学自身的学科特征。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西方美学史,不仅对于我们了解西方的美学思想和理论是必要的,而且对于研究美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以及中国美学的研究,都是必不可缺的。所以,我认为西方美学史是美学这一学科最基础的科目和课程。
  西方美学史是北京大学开设的历史最悠久的课程之一。20世纪初,蔡元培、邓以蜇两位先生就曾在北大讲授过这门课的基本内容。从60年代开始,朱光潜先生开始系统讲授这门课。80年代以后,朱光潜先生已达耄耋之年,他原先的助教阎国忠、李醒尘两位先生继续这门课的教学。从90年代初起,我在前辈的鼓励下,仰望高贤,始作舌耕,开始讲授这门课程。近些年来,这门课从哲学系本科的选修课、美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推广到全校学生的通选课。课程所面对的听众愈加广泛,选课者有时甚至达到几百人之多,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之中。在为期十多年的教学中,我自己对于西方美学的理解和体悟也有所加深。这本教材就是在我的讲义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是这些年来我的教学经验和思考的一个小结。
  1963年,朱光潜先生出版了汉语世界的第一部《西方美学史》,从基本的体例、使用的术语以及写作的范式上,奠定了汉语西方美学史著作的基本形态。虽然在后来近半个世纪中,不断有类似的著述问世,然而,从总体上说,都没有在根本观念上出现新的突破。但是,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再来看朱光潜先生的这部力作,不免有种种不足的感受。
  首先,我们看到这部著作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对于西方各种美学思潮和理论的评价上,有很重的意识形态色彩;同时,这部著作对于一些重要的美学大家哲学思想的介绍,有简单化的倾向;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理论上的缺陷隐藏在全书中。
  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下卷,写了“关于四个关键性问题的历史小结”一章作为全书的“结束语”。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印行的修订版中,朱光潜先生特意对这一章又进行修改(他生前一直把这个版本当作定稿,事实上他最终也没有再作修改)。从章节的安排上看,这一章是整个下卷的第三部分,有90页的篇幅,占有l/3的分量。由此可见朱光潜先生对于这一章的重视非同一般。这四个“关键性问题”就是“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从全书可以看出,朱光潜先生不仅把这四个问题作为整部著作的内在线索来梳理,而且还嫌意犹未尽,在全书总结时又给以突出强调。
  今天看来,朱光潜先生所特别强调的这四个“关键性问题”,只有“美的本质”和“形象思维”才属于真正的美学问题,而“典型人物”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则属于文艺理论的问题。这种对于美学根本问题把握上的偏差,贯穿在朱光潜先生的整部著作中。在几乎对每个美学家和每一种美学思潮的介绍和评述中,朱光潜先生所谈的都是这几个问题或者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样,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不仅出现了篇幅不少的与西方文艺理论和批评史重合的部分,具有很浓的西方文学批评史的色彩,还存在对于西方美学中美学基本线索的描述和理解的偏颇。由于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界的巨大影响,这种偏颇已经造成了汉语西方美学研究的一个误区。
  基于这个分析和判断,我的这本教材力图对上述的问题进行弥补和校正,试图以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意义的美学家的思想为线索,锁定几个基本的美学问题,结合哲学史与文学艺术史的发展和演进,从美学问题与哲学问题及文学艺术现象的内在关系的辨析中,介绍西方美学思想从诞生至19世纪的发展过程,评述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近代启蒙、德国古典这几个阶段的美学,展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这种写法也许对于上述的理论偏差有所匡补,但是,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生活在汉语语境里的中国人,我们现在所进行的西方美学史的研究和写作,无论是知识水准还是文化背景及学术素养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不但缺少对于西方历史和文化的深切体验和感受,而且还难以直接面对西方美学的第一手原始材料和文本,只能依靠大量的翻译(包括英文的和中文的)。我只是在阅读这些翻译的美学材料的基础上,把目前所能够看到的几部西方学者的美学史著的一些看法进行整理和综合,谈谈我的一些简单的意见,算是自己的一点理解。我的企望是力图能够帮助汉语西方美学的初学者,进入真正当下视角的阅读之中。
  当然,如果我通过对于一些美学难题的解析,展示出理论自身的深度和意义,能够让读者体验一种“思”的愉快;并能够从美的观念切人,通过揭示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发掘出一点人与美、人与艺术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本质意义,由此让读者达到对于我们自身生活的审美意义的一种新的认识和自觉,那么,这也是作者莫大的慰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作为大学美学史教科书,本书系统整理了自古希腊至十九世纪西方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作者以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意义的美学家的思想为线索,锁定几个基本的美学问题为美的哲学、艺术形而上学、审美的趣味与观念,艺术的形式与特征等,结合哲学史与大学艺术史的发展,从美学问题与哲学问题,文学艺术现象的内在关系的辨析中,评述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近代启蒙、德国古典美学等,展示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发掘人与美、人与艺术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本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