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法律文化史谭

分享到:

定价:¥29.00

购买电子书:
  • 出版时间:2004年09月
  • 页数:455页
  • ISBN:7-100-04148-1
  • 主题词:法律文化史
  • 人气:256

显示全部序言

<FONT size=3><STRONG>         《法学文库》总序
</STRONG></FONT>
  商务印书馆与法律著作的出版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学界对此尽人皆知。民国时期的法律著作和教材,除少量为上海法学编译社、上海大东书局等出版之外,绝大多数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尤其是一些经典法律作品,如《法律进化论》、《英宪精义》、《公法与私法》、《法律发达史》、《宪法学原理》、《欧陆法律发达史》、《民法与社会主义》等,几乎无一例外地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目下,商务印书馆领导高瞻远瞩,加强法律图书出版的力度和规模,期望以更好、更多的法律学术著作,为法学的繁荣和法治的推进做出更大的贡献。其举措之一,就是策划出版一套“法学文库”。
  在当前国内已出版多种法学“文库”的情况下,如何体现商务版“法学文库”的特色?我不禁想起程树德在《九朝律考》中所引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1613—1682)的一句名言。顾氏曾将著书之价值界定在:“古人所未及就,后世所不可无者。”并以此为宗旨,终于创作了一代名著《日知录》。
  顾氏此言,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研究成果必须具有填补学术空白之价值;二是研究对象必须是后人所无法绕开的社会或学术上之重大问题,即使我们现在不去触碰,后人也必须要去研究。这两层意思总的表达了学术研究的根本追求——原创性,这也是我们编辑这套“法学文库”的立意和目标。
  具体落实到选题上,我的理解是:一、本“文库”的各个选题,应是国内学术界还没有涉及的课题,具有填补法学研究空白的特点;二、各个选题,是国内外法学界都很感兴趣,但还没有比较系统、集中的成果;三、各选题中的子课题,或阶段性成果已在国内外高质量的刊物上发表,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四、具有比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能为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性材料。
  法律是人类之心灵的透视,意志的体现,智慧的结晶,行为的准则。在西方,因法治传统的长期浸染,法律,作为调整人们生活的首要规范,其位亦尊,其学亦盛。而在中国,由于两千年法律虚无主义的肆虐,法律之位亦卑,其学亦微。至目前,法律的春天才可以算是刚刚来临。但正因为是春天,所以也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希望的季节。
  春天的嫩芽,总会结出累累的果实;涓涓之细流,必将汇成浩瀚之大海。希望“法学文库”能够以“原创性”之特色为中国法学领域的学术积累做贡献;也真切地期盼“法学文库”的编辑和出版能够得到各位法学界同仁的参与和关爱,使之成为展示理论法学研究前沿成果的一个窗口。


  我们虽然还不够成熟,
  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
   
                            何 勤 华
                           2004年5月1日

显示全部后记

  1998年,法律出版社出版了笔者的第一本文集《法律文化史论》。本书作为其姊妹篇,收录了笔者在法律文化史领域中的29篇作品。它们中除少量外,大部分是1998年以来在各法学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新作。
  对法律文化史,笔者在上一本文集中作了界定。本书仍然遵循当时的观点,将其研究对象界定在中外历史上所发生的各重大法律事件,在历史上有巨大影响的著名法典和判例,对推动世界法学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法学家和法学作品,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仍然发挥作用的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和原则,以及已经构成我们目前学术之一部分的历史上出现的法律概念和术语等。依据这一对法律文化史的理解,本书收录了笔者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一方面“中国法与中国法律文化”,内含八篇论文和译文,分别对清代的法律渊源,儒学以及渗透了儒学之影响的《历代刑法志》等历史文献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清末民初直隶高等审判厅所汇编之《华洋诉讼判决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关系,唐律中关于债的规定,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留下的巨大痕迹,以及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对民众的法律意识与国家的法律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做了探索。
  第二方面“外国法与比较法律文化”,也收录了八篇论文和译文。重点阐述了德国竞争立法的百年演变史、中国与西方泛讼与厌讼的文化背景、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发展与儒学的影响、1898年日本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与问题、关于远东法观念的误解以及日本法律文化的特点与启示等。
  第三方面“法学近代化研究”,收录了三篇论文。《法学近代化论考》和《中国古代法学的死亡与再生》以宏观的世界历史为背景,探讨了各国法学近代化的进程、特点、成果与问题,而重点对中国古代法学的死亡以及经由近代西方法观念之浸润而获得再生的现象做了阐述。《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法学》则对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以及因这种活动而促成了中国近代法学的诞生与成长等做了描述,并对其在中国法律文化史上所起的奠基作用作了分析和阐明。
  第四方面“法学家与法学作品”,收录了四篇论文和译文,分别对程树德与其代表作《九朝律考》,杨鸿烈与他的《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以及《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的影响》,丘汉平与其法理、法史、宪政等作品,以及格老秀斯与他的《战争与和平法》等专题作了论述。
  第五方面,收录了笔者的六篇短论,虽然篇幅不大,写作时间前后不一,但作为笔者思考的心得,即使在目前看来也仍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因此,设了一个“法治随想录”的栏目,将其归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有四篇是笔者翻译的国外专家的译文,虽然不是笔者原创,但考虑到它们的独特的学术价值以及与本书主题的密切联系,加之译文原发表的论著发行量不多,为扩大其影响,更好地为学术界所利用,故也收录进了本书。在此,谨对这些译文的原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所收的29篇论文和译文,基本上都是填补国内法学研究空白的作品,虽然在观点和材料上可能存在不少问题,学术水准也不划一,但课题本身都具有原创的学术价值。对于这些课题的探索,笔者的宗旨都在于抛砖引玉,希望它们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兴趣和重视,大家一起来开垦这些处女地。
  我的博士研究生曲阳、郑少华、陈灵海、陈颐、任超等,为本书各论文的编辑做了许多技术性的工作,商务印书馆的领导为本书的立项与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该社的责任编辑王兰萍副编审为本书的编辑付出了相当的心血,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则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资助。本书的编辑也得到了原载刊物各责任编辑的热心帮助。对此,均表示笔者一片赤诚的谢意。
  学术创作是一件耗竭心神的艰苦的劳作,寻求真理又是一次永无边际的寂寞的旅行。因此,学界的对话与争鸣固然必需,彼此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更加重要,而终身不悔的执着,则尤为可贵!在此,笔者愿与读者朋友一起,以一句充满了哲理的广告语来共勉:“在人类寻求智慧的旅程里,永远是山外有山!”


                         何 勤 华
                    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
                       法律史研究中心
                        2004年3月20日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何勤华 男,1955年3月生,上海市人。现为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学士(1982年)、博士(1998年),华东政法学院硕士(1984年)。1993年起任华东政法学院教授。
  自1984年以来,共出版《西方法学史》、《法律文化史论》、《中国法学史》(两卷)、《20世纪日本法学》等多部专著及合著,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
  曾于1988年、1993年两次赴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进修法制史。
  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1997年1月起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2000年4月起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
  199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关于法律文化史研究的20余篇新作,它们分别对清代法律渊源,儒学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清末民初华洋诉讼与中国近代社会,中国与西方厌讼与泛讼的文化背景,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发展与儒学的影响,1898年日本民法典的编纂经过与问题,德国竞争立法的百年演变史,远东法观念的误解以及日本法律文化的特点与启示,法学近代化,中国古代法学的死亡与再生,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法学,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对民众法律意识与国家法律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等我国法学界所关注的专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考证与阐释。同时,对中外法律史上著名法学家:格老秀斯、程树德、杨鸿烈以及丘汉平的生平与作品进行了评述。   本书的各个专题,已先后在国内各核心期刊以及台湾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大部分属于填补国内法学研究空白的原创性成果。   本书主题鲜明,资料翔实,论述充分,文笔流畅。虽属专题研究,但读来不觉乏味,给人以颇多心智与启迪。

显示全部目 录

总 序                   何勤华

           <STRONG><FONT face=黑体>1.中国法与法律文化</FONT>
</STRONG>
清代法律渊源考
历代刑法志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中国法文化的特质与儒学的影响       [日]石川英昭
唐律债法初探
《华洋诉讼判决录》与中国近代社会
试析买卖婚姻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的“补课”问题
统一司法考试后的法学教育

           <STRONG><FONT face=黑体>2.外国法与比较法律文化</FONT></STRONG>

德国竞争法之百年演变
 ——兼谈对中国竞争法之借鉴意义
泛讼与厌讼的历史考察
 ——关于中西方法律传统的一点思考
试论儒学对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影响
日本古代法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对近现代法的影响
传统与近代性之间
 ——《日本民法典》编纂过程与问题研究
略论儒学对日本政治与法制的影响     [日]青山登志郎
关于远东法观念的误解          [日]大木雅夫
日本法律文化现代化的特点及其启示

<STRONG>           <FONT face=黑体>3.法学近代化研究</FONT>
</STRONG>
法学近代化论考
中国古代法学的死亡与再生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法学

            <STRONG><FONT face=黑体>4.法学家与法学作品</FONT></STRONG>

程树德与《九朝律考》
杨鸿烈其人其书
丘汉平其人其书
格老秀斯的作品及其影响         [美]D.J.赫尔

             <STRONG><FONT face=黑体>5.法治随想录</FONT></STRONG>

立法超前——法律运行的规律之一
“司法超前”与判例创制
法律史研究需要方法论的变革
小议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批判借鉴外国的廉政经验
健全“循环型城市”的法制环境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