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区域经济政策

分享到:

定价:¥26.00

  • 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 页数:510页
  • ISBN:7-100-04225-9
  • 主题词:区域经济政策
  • 人气:105

显示全部序言

              <FONT size=4>总    序
</FONT>
  区域经济学是目前我国经济学门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应用经济学科之一,由于社会需求巨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任务繁重,教学和研究队伍正在日益扩大。然而,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各方面还不尽成熟,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正是基于这种状况,我们着手撰写、陆续出版这套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原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是国内设立的第一个区域经济教学与研究机构,也是全国最早确立的两个区域经济学博士点之一,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以来,我们努力坚持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学风,力求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在长期的学术交往与合作中,得到了兄弟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许多支持帮助,深受同行关注,也期望我们在研究生层次的教材建设方面作出贡献。这些都是我们决定编写这套教材的重要动力。
  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保证学科的持续发展。这套系列教材是我倡议编写的,得到了全所教师的一致响应。为了编好教材,我们曾多次进行了封闭式研讨。每本教材的大纲都是先由责任人拟定初稿,经集体讨论,提出修改补充意见,最后确定下来。参加编写的教师都是我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显著的科研成果,他们都具有博士学位,大多数曾游学国外在著名学府学习或研究。精干的队伍为编好这套教材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我来撰写总序,并不表示我的学术水平比他们高,而仅仅是因为我作为所长担负了组织协调工作。
  全套教材共计六本: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规划、区域融资与投资环境评价、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这些内容也是我所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此外,城市经济学和城市规划等课程也在专业课之列,因为以后还要编写城市经济与管理系列教材,故未列入其中。
  编写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新的开拓和探索。由于能力所限,加之时间紧迫,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陷,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正。在此,我们要感谢商务印书馆,作为我国最负盛名的出版机构之一,他们对本套教材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

                         陈秀山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2003年春,于中国人民大学宜园

显示全部后记

  从2002年开始至今,本书的写作历时两年有余。我提出提纲初稿后,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的教师在提纲讨论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区域政策是区域经济研究中操作性极强的、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目前国内区域政策实践与研究都不十分完善,作为教材,本书没有合适的范本作为参考。许多国家的区域政策实践比较规范,而且区域政策研究比较深入,但尚没有一本广泛认可的区域政策教材。可以说,写作一本区域政策教材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本书的结构与内容都是作者依据个人多年研究结果和教学经验而确定的。在结构方面,作者主要是从区域政策操作的角度来安排的;在内容方面,作者将重点放在区域政策的基本理论问题与一般操作问题上,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的区域政策问题。本书的主体部分吸收了大量国外有关研究成果,特别是一些有借鉴价值的方法和案例。在有关区域政策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工具选择和中国区域政策的方向等方面,本书的主要观点属于作者个人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应该是一种研究性教材。因而,有些观点可能需要时间检验,这是在使用本书作为教材时应该注意的。
  由于中国将进入区域政策兴盛期,本书在最后两章对中国的区域政策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作者希望这对完善中国区域政策有所帮助。中国区域政策的实际操作问题十分复杂,需要专门的深入研究。
  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本所教师与办公室人员为我写作此书提供了许多帮助或良好的环境,我的妻子承担了许多我分内的家务劳动,我的博士生与硕士生帮助我校对了本书初稿。在本书付梓之际,谨向所有提供过帮助与便利者表示衷心感谢。
  在两年多的写作过程中,作者一直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这本书上,节假日几乎没有休息过,经常熬夜至次日凌晨二三点钟。尽管耗费了极大的心血,但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存在纰漏。读者若在阅读或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希望同我讨论有关问题,欢迎用电子邮件同我联系,我的电子邮件地址为:<A href="mailto:zhangkeyun@mparuc.edu.cn">zhangkeyun@mparuc.edu.cn</A>或<A href="mailto:zhangkeyun@sinoss.com">zhangkeyun@sinoss.com</A>。

                            张可云
                 二○○四年四月十八日于北京世纪城

显示全部目 录

1.问题区域与区域经济政策
 1.1 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政策
  1.1.1 经济政策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关系
  1.1.2 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1.1.3 区域经济政策的特点
 1.2 问题区域与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
  1.2.1 区域问题与问题区域
  1.2.2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概述
 1.3 区域经济政策的萌芽与兴起
  1.3.1 区域经济开发与改造和区域经济政策的萌芽
  1.3.2 区域经济差距与美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兴起
  1.3.3 区域经济萧条与欧洲区域经济政策的兴起
 1.4 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的地位和内容
  1.4.1 区域经济政策在区域研究中的地位
  1.4.2 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本书的框架
 1.5 本章小结
2.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2.1 区域经济政策必要性的理论争论概述
  2.1.1 区域经济研究中的自由主义理论观点
  2.1.2 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干预主义理论观点
  2.1.3 不平衡的区域结构与布局和干预主义的合理性
 2.2 区域经济联系与发展格局演变的非均衡
  2.2.1 区域分工贸易的非均衡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2.2.2 区际要素流动的非均衡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2.2.3 区域发展格局演变的非均衡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2.3 区域微观主体的有限理性与区域利益非均衡
  2.3.1 “囚徒困境”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2.3.2 区域经济活动的区际外部性与利益矛盾
  2.3.3 区域利益主体的信息不对称与利益矛盾
 2.4 本章小结
3.区域管理机构设置与区域经济政策程序
 3.1 区域经济政策机构与组织
  3.1.1 区域经济政策机构
  3.1.2 区域经济政策组织
  3.1.3 区域经济政策下放问题
 3.2 区域经济政策程序
  3.2.1 区域经济政策总程序概述
  3.2.2 区域经济政策制定的程序
  3.2.3 区域经济政策实施的程序
  3.2.4 区域经济政策监督与评价的程序
 3.3 欧盟区域经济政策机构与程序——一个典型案例
  3.3.1 欧盟区域政策机构和组织
  3.3.2 欧盟区域政策程序
 3.4 本章小结
4.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对象
 4.1 区域经济政策作用对象的基本问题
  4.1.1 明确区域经济政策方向的基本前提
  4.1.2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选择原则
  4.1.3 问题区域发展水平指标
  4.1.4 标准区域划分与问题区域识别概述
 4.2 标准区域划分
  4.2.1 标准区域划分的原则
  4.2.2 美国BEA经济地区划分案例
  4.2.3 欧盟的NUTS划分案例
 4.3 问题区域识别
  4.3.1 问题区域识别需要明确的主要问题
  4.3.2 作为匀质区域的问题区域识别方法
  4.3.3 作为功能区域的问题区域识别方法
 4.4 本章小结
5.区域经济政策目标
 5.1 区域政策战略
  5.1.1 移民就业和移业就民选择
  5.1.2 最困难区域和潜力最大区域选择
  5.1.3 地区繁荣和人民富裕选择
  5.1.4 充分就业和结构优化选择
  5.1.5 全面发展和增长中心选择
 5.2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的类型
  5.2.1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的一般分类
  5.2.2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的属性分类
 5.3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5.3.1 主要的区域经济政策目标
  5.3.2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的准确表述与量化问题
 5.4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与协调
  5.4.1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内在矛盾的一般分析
  5.4.2 国家利益与区域目标
  5.4.3 总体效率与区域间平等
  5.4.4 区域间目标的相容性
 5.5 本章小结
6.区域经济政策工具
 6.1 区域经济政策工具分类
  6.1.1 传统的区域经济政策工具分类
  6.1.2 区域经济政策功能性质分类
 6.2 直接援助:区域经济政策奖励措施之一
  6.2.1 拨款
  6.2.2 优惠贷款
  6.2.3 税收减免
  6.2.4 直接援助政策工具的强度与存在的问题
 6.3 间接援助:区域经济政策奖励措施之二
  6.3.1 发展基础设施
  6.3.2 创建工业与科技园区
 6.4 控制措施:控制与许可制度
  6.4.1 控制措施的由来
  6.4.2 控制措施的优缺点分析
 6.5 区域经济政策工具协调与基金工具
  6.5.1 区域经济政策工具选择与组合
  6.5.2 区域经济政策基金工具
 6.6 区域经济政策工具案例
  6.6.1 美国联邦政府的区域援助工具
  6.6.2 盖尔森基兴科技园区案例
 6.7 本章小结
7.问题区域发展和地方发展政策协调
 7.1 萧条区域的发展
  7.1.1 萧条区域的形成概述
  7.1.2 萧条区域的特点及其识别标准
  7.1.3 萧条区域的发展政策
 7.2 落后区域的发展
  7.2.1 农业区域的发展政策
  7.2.2 自然条件极端区域的发展政策
 7.3 膨胀区域发展的控制与内城地区发展政策
  7.3.1 控制聚集体的发展
  7.3.2 内城地区——新问题区域及其治理方向
 7.4 地方发展政策及其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关系
  7.4.1 地方发展政策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异同分析
  7.4.2 地方发展政策与区域经济政策的矛盾
  7.4.3 地方发展政策与区域合作政策
 7.5 本章小结
8.区域经济政策评价
 8.1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基本原理
  8.1.1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内涵与作用
  8.1.2 区域经济政策干预逻辑与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
  8.1.3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关键问题与区域经济政策效益评价
 8.2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类型
  8.2.1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分类概述
  8.2.2 区域经济政策事前评价
  8.2.3 区域经济政策中期评价
  8.2.4 区域经济政策事后评价
 8.3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阶段与步骤
  8.3.1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安排阶段
  8.3.2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观察阶段
  8.3.3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分析阶段
  8.3.4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判断阶段
 8.4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方法
  8.4.1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古典福利方法
  8.4.2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方法选择的困难
  8.4.3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方法的分类
  8.4.4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间接方法及其应用
  8.4.5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部分方法及其应用
  8.4.6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综合方法及其应用
 8.5 本章小结
9.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分析
 9.1 中国区域战略的演变
  9.1.1 中国区域战略的阶段性变化
  9.1.2 不同区域战略阶段的主要区域经济政策缺陷
 9.2 中国的主要区域问题与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
  9.2.1 不同时期的主要区域问题
  9.2.2 不同时期的区域经济政策:以贫困地区政策为例
 9.3 中国目前的区域问题与区域经济政策现状
  9.3.1 中国目前突出的区域问题
  9.3.2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缺陷
  9.3.3 西部大开发政策案例分析
 9.4 本章小结
10.区域经济政策的未来方向
 10.1 区域经济政策演变的基本规律与方向
  10.1.1 不同阶段的区域经济政策重点
  10.1.2 有关区域经济政策方向的争论
 10.2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
  10.2.1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趋势判断
  10.2.2 中国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建设
 10.3 本章小结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