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缩印本)

分享到:

定价:¥112.00

  • 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 页数:2176页
  • ISBN:7-100-04345-X
  • 主题词:时代汉英词典缩印本
  • 人气:179

显示全部序言

                <STRONG>代  序</STRONG>
                 Preface
           (关于双语词典和信息的一些随想)

  新世纪把人类带进信息化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信息生成的速度和数量,大大超过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国际互联网络开通了,更大大加剧了信息化的过程。
  信息存储,信息爆炸,信息共享,信息交换,都离不开语言——迄今为止,语言是信息最重要的载体。
  在现今这个信息世界里,任何地区任何事件都息息相关。西方学者说,巴拉圭山谷里一只蝴蝶展翅,可能诱发西非某处地震或海啸。
  现今这个世界没有桃花源。
  更准确地说,这个信息化的世界,再也不可能有桃花源。这个世界只有信息高速公路。
  人类驾驭着六千种语言驰骋在这信息高速公路上。语言不论大小(不论有多少人使用),理应平等地在这信息高速公路上并驾齐驱。  
  六千种语言中,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当推汉语和英语:汉语实际覆盖十二亿人口,英语号称覆盖十一亿人口(包括以之为母语或以之为第二语言的人口),合起来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因此,汉英两种语言,在全球化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此可知,汉语跟英语的接触和沟通,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上个世纪不止一位哲人说过:中国是世界的中国!
  那时世人可能不太理解这个命题的奥秘,可是新时代的中国人都确信固步自封、闭关自守不是强国富民之道。
  信息社会是全开放的。开放!开放!不改革不能开放,不开放不能走上信息高速公路,不走这条路,古老的文明国家不能进入新世纪信息化的文明世界。
  开放(在某种程度上)在信息化的社会生活中意味着交际、交往、接触。人与人的接触,民族与民族的接触,群体与群体的接触,国家与国家的接触,然后我们看到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任何霸道都不受世人的欢迎,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成为主宰世界的唯一方式。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强迫别的语言群体接受,汉语不能,英语也不能。语言霸权主义不受现时代世人的欢迎。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比另外一种语言先进或落后,汉语不比英语优越,也不比英语拙劣;反之亦然。
  因为世界不是单色调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
  在世纪之交世人已经领悟“对话比对抗好”,尽管有那么一小撮野心家仍然痴想着独霸世界,可是国际社会正朝着多极化的境地迈进。前途肯定有许多障碍,但迈进的步伐是不会停的。
  多极世界为缔造新格局所做的接触,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接触,多元文化自古以来不曾间断的接触,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都离不开语言。
  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自豪地确认汉语是优美的浯言,有着强大生命力的语言,是最能表达这个语言群体的思想和感情的媒介。同样,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也一样自豪地如此对待英语。他们,这两个群体,互相尊重对方的语言,同时也尊重其他群体的语言。
  在新的世纪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世人学习汉语,这是肯定的,正如在新的世纪中,英语也会越来越扩大它的应用范围,这也是没有疑义的。
  可见加速和加深汉语和英语相互接触和相互沟通,是多元文化背景下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没有什么人能挡住这个趋势。
  由此可见,双语词典会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也许可以认为,双语词典的关键就是给出两种语言的等义词(equivalent)和相应的(相同的,相异的,不尽相同的,相类似的)表现法。这远非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
  这是因为A语言某些语词,在B语言中可能找不到等义词,这时就需要导入外来词(如汉语的“阴阳”很难找到英语的等义词);或者只能找到语义相等而语感(nuance)不尽相同的等义词(如近二十年出现的“迷误”跟“失误”、“错误”的语感差别),那就需要采取某些辅助措施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还有一种情况,A语言在特定时期特定语境下创造的语词,照字面移译到B语言时,不能令B语言的读者得到确切的内涵语义,那就需要加上说明性的注释或能够说明问题的例句(如“大跃进”在特定时期的语义,大大超过它的字面语义)。
  如果像这部词典似的,除了语词(words)外还收载记录实事(facts)的专名和术语时,给出等义词(对应的语词)也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术语必须给出标准化的译名,因为某些实体词目(例如人名)需加上必要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得到确切的了解。
  现在《新时代汉英大词典》问世了。这意味着它进入了新世纪的信息社会中,它已不仅仅属于编纂者,也不仅仅属于出版者。它属于社会公众。广大读者有权对它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就发给它合格证。合格,但不完善,那就横挑鼻子竖挑眼,帮它完善,促它完善。
  一部大型汉英词典问世,它的意义不止是多了一部比较可靠的互译工具书,它还有更深的一层涵义:它意味着东西两种文化传统和东西思维方式在接触,在对话。它将引导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将引导中国更好地去了解世界。

                         陈 原
                       2000-07-07北京

显示全部前言

               <STRONG>前    言</STRONG>
              Introduction

  值此世纪交替之际,《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部词典收词十二万条,另有附录二十余种。它兼顾学习与参考两个目的,以广大英语学习者、使用者为服务对象,也可供外国读者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之用。本书编者不避寒暑,历时十载,三易其稿,反复修改、增删,所刻意追求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求新、求确、求实。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飞速发展,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汉语新词层出不穷。为了反映这种时代特点,满足读者的需要,本书以求新为宗旨,对那些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承认和使用的词语,尽量搜求,并提供确切的英语释义。
  在基本语词方面,本书收集了相当一部分近年来涌现的新词语,以及新近进入普通话的方言(含港台词语)和外来语,如“价位”、“低迷”、“误区”、“大款”、“大腕”、“资深”、“发烧友”、“国脚”、“迷你”、“唱衰”、“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等。求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对旧词所形成的新义着力辨析和诠释,因此本书在词义方面多有增益。如“包装”的对象由商品扩展到人和其他事物,“驱动”由“施加外力使动起来”引申为“驱使行动”(受金钱的驱动/在暴利的驱动下)等。
  本书不拘泥于一般语词工具书不收或少收百科词条的惯例,在这方面广为搜录。在经贸、金融等社科领域,即收词一万余条,包括不少新词,例如,“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期权”、“投资组合”、“对冲基金”、“风险资本”、“物业”、“按揭”等等。
  随着各学科的相互渗透,许多自然科学词汇,特别是高科技词汇,已逐渐进入一般人的工作和生活领域。为此,本书对自然科学方面的词语也收录了一万余条,并特别注意收集将对新世纪产生长远影响的新词,例如:“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球”、“因特网”、“主页”、“电子邮件”、“网上交易”、“下载”、“黑客”、“千年虫”、“防火墙”、“朊毒”、“克隆”、“仿真技术”、“智能机器人”、“禽流感”、“二恶英”、“隐形飞机”、“灵巧炸弹”、“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
  所谓求确,首先是力争英语释义切合汉语原意,避免望文生义、以讹传讹、“貌合神离”。例如“文韬武略”,原指《六韬》、《三略》,均属兵书,后引申为用兵的谋略。有的英译为“civil and militarys kills”,显属望文生义,我们改译为“military expertise;military strategy”。再如“特异功能”,如果译成“extraordinary powers”则形似实非,应译为“extra-sensory perception(ESP)”。关于我国文化的词语,往往更难确切地给以英语释义。例如“节气”一词的传统译法是“solar term”(太阳运行的某一阶段),其解释则往往只指特定的一天及其后的一个阶段。实际上,“节气”首先指太阳到达黄经某一度的时刻,其次指那一天,再次指从这一时刻到太阳抵达下一个黄经度之前的时期。因此,我们对“节气”首先释义为“seasonal division point”,然后给以比较完整的解释。由于反映中国文化的用语,在英浯里往往找不到相同或相似的说法,一般词书就语焉不详,甚至予以回避。我们对其中比较常用的或属于“国粹”的,都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努力予以介绍,如关于线装书的“版口”、“黑口”、“白口”等,在本书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在立条方面,以基本语词而论,我们参考了《现代汉语词典》和其他权威词典,收入了大量的词、词组、惯用语、成语、俗语、谚语等。为了避免随意性,本书努力坚持收词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经过一定时间考验已站住脚的新词语;2.常见或仍有某种用处的古旧词语;3.比较通用的方言词语(主要是北京或北方方言,以及港台词语);4.常见的、结构比较固定、已经产生某种转义的词组。
  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在词形变化上一无一有,在义项的划分上我们坚持按意义差别区分词义,以“立足汉语,兼顾英语”的原则来规范义项。一般实词条目不生硬地标示词类,只是在难以用对应词语释义的虚词(助词、介词、连词)和某些实词(量词、叹词、象声词和个别副词)条目中才标明词类,说明用法。而对于汉英两种语言的某些共通之处,如某些植物与其果实同名,某些词的本义可以作同样的引申,或者一个词的某些义项在英语里无区别或区别甚微,我们就不墨守汉语辞书所划分的义项,而是根据英语特点灵活处理(比如合并义项),并举例来说明。
  本书注意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及权威机构或权威辞书的定译来规范外来词译名。比如Internet,我们采用“因特网”而不是“英特网”。但为了方便读者,仍列出某些常见的别译、旧译,并用“参见”(see also)方式引导查阅有关的定译。至于汉字的字形和读音,也根据权威部门或权威辞书认真予以规范。
  至于例证,本书尽力做到三点:1.选例恰当,能说明问题;2.英译准确、地道,符合英语习惯;3.通过不同的例证,引导读者跳出单纯寻求对应说法的窠臼。
  总之,无论是英语释义,还是例证翻译,为了对读者负责,我们不仅组织全体编写人员反复推敲,在某些难点上与英美专家切磋,拿出译文来征求他们的意见,还专门聘请经验丰富的英美专家认真审读全书,以保证英语的质量。
  所谓求实,就是注重实用性。这表现为:
  一、为满足读者在知识面上的多种需求,本书力求收词广泛,仅基本语词就收录近九万五千条。另外,如上所述,本书注意搜集社科和科技等方面的词语,共两万五千余条。
  二、注意例证的多样和实用。本书举例尽量做到既有各种常用短语,又有体现不同用法的句子,并注意长短搭配,直译意译结合。通过例证,引导读者进一步理解词义,体会词语在不同语境下使用上的差异,注意运用上的灵活性,以及遣词造句中的种种微妙之处。
  三、为读者在使用上提供种种方便。在释义上,本书尽量少用“互见”(cross reference),尤其避免让读者为了一个简单的对应词去“见”(see)另一相隔甚远的词条。对重要人物、地名、团体、企业、事件等,除提供对应词外,还附有简释。在某些常用字中,特意选用一些有用的“逆引”例证,如“花”字下列举了“牡丹花”、“荷花”、“菊花”、“梅花”等四大国花和“杜鹃花”等常用花名,以免读者一一查找。对于专名的译文,一般人名以汉语拼音为主,必要时附以旧译;而对近现代的一些重要人,则一般采用通用的译名,附以汉语拼音。另外,本书还搜集了我国少数民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非汉语拼音的常见专名,以及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但读音迥异的日本、新加坡、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重要专名。书后附有二十多种各有特点、比较实用的附录,内中不少颇具中国文化特色,如“亲属关系”、“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甲子纪年”等。
  本词典在为期十年的编写过程中得到外交学院和商务印书馆领导的大力支持。部分词条的修改稿经英国专家David Crook和美籍专家Jane Su的校改。附录中有些问题曾经外交部有关同志协助解决。吴岫光、曹燕萍、庄南滨、张良谦、杨莉等参加了部分词条的编写工作。特别是本书篇幅浩大、涉及面广,在最后的编辑工作中,商务印书馆外语工具书编辑室薛琪、周欣、胡龙彪、王良碧、卢艳丽、许江天、孙亮、张月中、杨冀、周治淮、周陵生、黄家宁等全力以赴,加班加点,认真复核,对保证本书的出版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在此,编者谨对上述单位和人员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
  十年来,我们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以编纂一部能在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上适应21世纪读者实际需要的新型汉英词典,然而直到完成本书之后才真正体会这一任务的艰巨,并深感仍然存在不少力不从心、有待改进之处。现在我们把这本《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奉献给广大读者和同行专家,请大家在使用中比较、批评,以便进一步补充它、完善它,使它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这正是我们编写这部词典的目的所在。

                         编 者
                      1999年8月于北京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由商务印书馆于世纪之交隆重推出,是一部篇幅大、收词全、内容新的大型汉英词典。   本词典在我国著名英语专家、《汉英词典》主编吴景荣教授和外交部资深英语专家程镇球先生的主持下,由十多位活跃在当今英语界的专家教授通力合作、呕心沥血十余年编纂而成。   ●收词广泛,全书条目近十二万。注意收录政治、经济、文化、金融、高科技等方面的流行新词(含港、台词语),并提供各领域重要的专有名词及其背景简释,具有百科功能。   ●释义准确,译文精当,所有词条和例证均经汉语和英语专家审定。   ●例证丰富,兼顾多种表达,体现不同搭配。   ●条目编排便于翻查,释义一目了然。   ●二十多个附录各具特点,其中有一些为汉英对译的需要而特设。

显示全部目 录

代序
Preface
前言
Introduction
凡例
A Guide to the Use of the Dictionary
新旧字形对照表
Old and New Forms of Characters
部首检字表
Radical Index
<STRONG>词典正文
Text of the Dictionary</STRONG>
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Words or Expressions Beginning with Western Letters
附录
Append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