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戴高乐传(上下)

分享到:

定价:¥155.00

  • 著者:4016 
  • 出版时间:2006年05月本印时间:2006年05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1846页
  • 开本:16册数:2
  • ISBN:7-100-04550-9
  • 主题词:戴高乐
  • 人气:833

显示全部序言

<FONT size=3><STRONG>       戴高乐是20世纪的历史伟人</STRONG></FONT>
            ——《戴高乐传》中译本序言之一

  戴高乐将军与世长辞已经快35年了,但时至今日,他那无与伦比的个性和人生却继续引起人们的关注。究其原因,也许是戴高乐代表着一些时至今日遭到忽视的价值,而当代法国人往往对这些价值遭到忽视引以为憾。保尔—玛丽•德拉戈尔斯的著作《戴高乐传》以一种叹为观止的简明扼要的笔触,叙述了戴高乐将军的一生——从他在里尔度过的青少年时代,一直写到他在科隆贝双教堂镇故居的逝世。德拉戈尔斯避开那些由历来靠不住的心理分析造成的障碍,陈述了一些经过验证的和可以加以验证的史实,而这些史实会使我们理解那些使夏尔•戴高乐成为20世纪历史伟人之一的重要决定的由来和意义。
  1940年7月22日,我在伦敦同戴高乐将军第一次相见。由于当时不能接受贝当(元帅)政府签订法德停战协议这种可耻的投降行径,我决定到伦敦去投奔戴高乐,而此时,由于热爱法兰西和具有对祖国的责任感,戴高乐开始进行了抵抗斗争,这样就使他遭到了贝当政府的降职处分和缺席判处死刑。然而,在我看来,戴高乐是惟一能使法兰西免遭奇耻大辱的依靠。事实上,凡是认为独立和自由是不能屈从于任何妥协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戴高乐身上。1940年,在一切都似乎使德国纳粹当局和那些向德国纳粹效忠的法奸——据戴高乐的用语,这些人“擅离战斗岗位”——感到称心如意之时,必须具有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反对贝当政府的政策,经得起屈辱和诬陷,并在缺乏真正的军事手段的情况下开展斗争。戴高乐并不缺少这种品格,他特别具有一种强烈的和坚定的荣誉感,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感,而且是祖国的荣誉感。
  戴高乐坚韧不拔地追求他自己确定的目标,从而使他逐步地获得了大多数法国人的赞成。想当年,虽然不是所有这些法国人都参加了军事行动,但是,随着对纳粹德国的胜利成为可能,至少他们都与戴高乐心心相印。戴高乐本来只能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但他却善于成为一位国务活动家。因为他很早就懂得,仅仅从纳粹德国的占领中解放法兰西是不够的,还必须确保法兰西应在自由国家之林中享有全部权利的地位。正是从这一信念出发,戴高乐开始表示反对美国的计划——但这绝不是对美国计划怀有敌意。他坚定不移地恢复了法兰西民族政府的权威,从而避免在本土上建立一个要使法兰西接受战胜国占领和管理的“敌占区盟国军政府”。
  解放法兰西,确保法兰西的政治和军事独立,使法兰西拥有民主政体和现代经济,这就是戴高乐将军业已在国内实现的伟业。
  戴高乐在总统选举中引进普选制,以及实施公民投票,无疑是他在民主方面获得成功的最突出的范例。人们可以把这种范例看成是戴高乐个人专权的偏向,有些人——他们并不总是心地善良的——经常批评这种专权偏向,但他们却忽视了戴高乐身上一个令人尊敬的、至今还赢得人们赞赏的性格特点,这就是原则同行动保持一致。戴高乐尊重民主,每当大多数法国人做出一项与其信念相反的决定时,他就退出了政坛。德拉戈尔斯详细地描述了戴高乐在所有这些紧要关头,都让个人的政治雄心服从个人的荣誉感和正直感。这也是他看人的标准。
  无疑,假如戴高乐的行动只限于法国和法语国家的范畴,那他就不会在众多国家的人民中间产生深刻的影响。诚然,戴高乐是法国核威慑力量、协和式飞机和欧洲航天事业的创始人。但是,他特别是对法兰西帝国实行非殖民化的实践者。对此,只有了解戴高乐忠于各国人民都拥有不可让与的自决权这一信念,才能理解他的非殖民化政策。
  1944年1月30日,戴高乐将军发表了布拉柴维尔讲话,开辟了未来发展的道路。他在这篇讲话中声明说:“如果非洲人不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利用进步,如果他们不能逐渐地提高到能在本国参与管理国家大事的水平,那就毫无真正的进步可言。法兰西的义务则是,致力于(非洲)实现真正的进步。”1958年,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进行就新宪法公投的宣传运动时,非洲已经实现了戴高乐的这种意志。那些对新宪法投“赞成”票的海外领地,被承认在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共同体内部享有自决权;那些投“反对”票的海外领地,则马上赢得了独立。1959年,当我担任西非总督时,戴高乐来塞内加尔参加了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共同体的最后一次会议。他使那些没有提出独立要求的国家获得了独立,并私下对我说:“殖民主义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前途,即使在苏联也是如此。”
  阿尔及利亚和越南获得独立的进程,比非洲的独立进程更加悲惨,但戴高乐的指导路线却依然不变:要让那些不愿再接受法国托管的国家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前途。我深感,是尊重诺言和忠于自己发表的观点,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好地培养了戴高乐这位超群拔俗的国务活动家。由于这个缘故,整个法兰西的重要地位都得到了提高。然而,有时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使人们理解和接受戴高乐所采取的立场。1940年6月18日,他在伦敦发表广播讲话时是这样;1966年,法国撤出北约军事组织也是这样;1964年1月27日,法兰西共和国在不利于西方盟友、特别是不利于美国的情况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也还是这样,而美国只是在15年后才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纵观戴高乐的一生,他毫不退让地实行了历史传承下来的原则,同时也经常走到了时代的前面。戴高乐高瞻远瞩,才经常超越时代的偶然性,这方面的证据不胜枚举。作为其中的一个证据,我只想援引德拉戈尔斯在《戴高乐传》第34章最后引证过的、他在1964年1月31日记者招待会上就法中两国新关系发表的讲话中的这段精彩语录:“在世界发生的巨变中,尤其是有可能发生这样的变化:首先,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为人类的事业服务,即为智慧、进步与和平的事业服务;其次,各国人民的交往会继续减少那种现在开始发生的和导致世界发生分裂的、各阵营之间的悲剧性对比和严重对立;最后,世界各地的人们会早一点举行会晤,参加175年前法兰西向世界提出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约会。”戴高乐说得好,他捍卫的价值不仅是法兰西一国的价值,而且是全世界的共同价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德拉戈尔斯所著的《戴高乐传》必将开卷有益,有助于丰富中国读者的思考。

                    法兰西共和国前政府总理
                      法兰西研究院院长
                      皮埃尔•梅斯梅尔
                      2005年5月写于巴黎

显示全部后记

  翻译出版一部戴高乐传记,是我的一个夙愿。因为夏尔•戴高乐将军(1890—1970)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20世纪的法国民族英雄和世界伟人,中法外交关系的缔造者之一。历史已经表明,戴高乐是法兰西的伟大民族英雄和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正如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致戴高乐夫人的唁电中指出的那样,戴高乐是一位“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
  翻译出版一部经典的戴高乐传记,则是我在90年代翻译出版法国著名新闻记者弗朗兹—奥利维埃•吉埃斯贝尔先生所著的《希拉克传》和《密特朗传》之后的一个强烈愿望,因为我渴望通过戴传的翻译出版,来完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传记中译三部曲的计划。
  2000年至2002年期间,我在驻法国使馆工作,因此有机会在巴黎寻觅到保尔—玛丽•德拉戈尔斯先生所著的《戴高乐传》,并同这位年逾古稀的戴传作家相识。2001年6月,我第一次登门拜访德拉戈尔斯时,承蒙他对中国的热爱和对我的信任,热情地邀请我翻译他的新著,并委托我同中国出版界联系出版事宜。当时,他在我的法文版《戴高乐传》上写道:“致曹松豪先生:这部戴高乐传记对于我的一生和我的祖国具有那样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也是如此。希望此书符合您对戴高乐将军的关注,谨表友情,保尔—玛丽•德拉戈尔斯。”从此,我们相约要为《戴高乐传》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共同努力。
  德拉戈尔斯先生的新著《戴高乐传》严谨而生动地描述了戴高乐波澜壮阔的80年人生,真实而可信地塑造了一位法国和世界伟人的形象,对于世人深刻认识戴高乐的人生历史和丰功伟绩,进而深入研究20世纪法国现代史来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堪称一部经典的名人名传。
  《戴高乐传》全书38章,可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青少年时代》至第七章《入阁》,从1890年11月9日戴高乐诞生写到1940年6月法国沦陷,重点描述了职业军人戴高乐的前半生和他的军事思想。第二部分包括第八章《自由法兰西》至第十五章《起义和解放》,从1940年6月戴高乐奔赴伦敦领导抗战写到1944年巴黎解放,重点描述了他反对法西斯侵略和争取法兰西民族解放的丰功伟绩。第三部分包括第十六章《国家和权力》至第二十七章《重返权力》,从1944年6月戴高乐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到1946年引退,从引退到1958年第四共和国衰亡,重点描述了他建立法兰西人民运动,在科隆贝故居写作回忆录,以及他眼中的第四共和国政局。第四部分包括第二十八章《第五共和国》至第三十八章《人生终点》,从戴高乐1958年9月建立第五共和国写到1969年因公民投票失败而主动辞职,重点描述了戴高乐总统执政对法属殖民地实行非殖民化、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促进欧洲联合、解决1968年五月运动等光辉业绩。最后,《结束语》叙述了1970年戴高乐将军之死,对传主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
  《戴高乐传》史料新颖,内容详尽,考证严谨,结构合理,在戴传创作中独树一帜。首先,作者同传主有过直接的接触。他穷尽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在1964年出版《在两个世界之间的戴高乐》一书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创作,并且作为惟一同戴高乐本人进行过接触和谈话的戴传作家,在新著中首次发表了60年代戴高乐谈话的内容。其次,作者引用了最新档案。他在创作中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考证,引用了自从戴高乐逝世30年以来法国和世界发表的最新著作和史料,特别是利用了二战主要参战国首都巴黎、伦敦、华盛顿、柏林和莫斯科在90年代中解密的官方档案。第三,作为戴高乐派,作者曾积极参与政界活动,对战后法国政局的风云变幻了如指掌。他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出版的无数戴高乐研究成果的同时,作为重大事件的知情人,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运用第一手材料,使史料与史论相结合,因而使传记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因此,翻译出版德拉戈尔斯所著的《戴高乐传》是一个正确的选题。
  使译者感到高兴和幸运的是,商务印书馆在中法建交40周年前夕决定采用德拉戈尔斯先生所著《戴高乐传》的翻译选题,并准备在法国文化年(2004年10月—2005年9月)期间出版其中译文。毫无疑问,在此天时地利人和条件都成熟之际,出版德拉戈尔斯的《戴高乐》是一个译介最新西方传记名著和促进中国法兰西学研究的盛举,也是一个缅怀戴高乐将军、庆祝中法建交40周年和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盛举。
  而今,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劳动,终于在2004年11月底译完了德拉戈尔斯的这部巨著,完成了我在巴黎对他作出的庄严承诺。在此2005年春节到来之际,我情不自禁地回首译事,既感到了长征的艰难,也感到了长征的喜悦。
  回首译事,我首先想到的是本书的传主戴高乐将军,以及曾经对戴高乐给予高度评价的毛泽东主席。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戴高乐是一位杰出的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东方无产阶级政治家,他们是不同社会制度的领导者。然而,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历史中,戴高乐和毛泽东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反霸斗争使这两位世界伟人同气相求,心心相印,谱写了一曲中法建交的世纪篇章。因此,在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利用学习和翻译《戴高乐传》的心得体会,撰写了几篇纪念戴高乐将军的文章,其中有2003年12月参加“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文章《20世纪的法国伟人戴高乐将军》,2004年1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遥听科隆贝教堂的钟声——缅怀20世纪的法国伟人戴高乐将军》等。这是我翻译戴传期间的重要收获之一。
  回首译事,我也想到了本书的作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德拉戈尔斯先生。虽然我们相识的时间不长,而且是忘年交,但共同的“戴高乐情结”和参与中法文化年活动的心愿,使我们努力追求一个美好的目标:要在举办法国文化年活动之际,向中国人民介绍戴高乐将军。2004年10月,德拉戈尔斯先生偕夫人访华,专程来北京参加了法国文化年和“戴高乐生平展”的开幕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翻译出版《戴高乐传》的极大关注。正如德拉戈尔斯在临别时,特地在他赠送的法文版《戴高乐传》上题写的那样:“致我的朋友曹松豪:我为此书题词,是因为它留下了我努力的足迹,而您要把此书译介给伟大的中国人民,并为此付出了无比的辛劳。值此戴高乐将军生平展在北京开幕之际,谨纪念您对我们的热情接待,感谢您非凡的合作,并见证我的深厚友谊,保尔—玛丽•德拉戈尔斯,2004年10月12日题于北京。”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在北京贵宾楼一别竟成了我们之间的永诀……
  回首译事,我也想到了四年多来对翻译出版《戴高乐传》提供过直接支持和帮助的中法两国朋友们,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以时间为序)。1.感谢已故的著名对华友好人士、戴高乐将军的部长阿兰、佩雷菲特先生来函,专门向我介绍了法国出版戴高乐传记的近况,供我选书时参考。2.感谢蔡方柏大使在选书方面,对我提出了要选“最新的”、“有名气的”戴传的指导性意见。3.感谢古稀之年的法共历史学家热尔梅娜•维拉尔夫人和年逾八旬的法国友人贝尔纳•戴高乐先后以极大的努力,审读了德拉戈尔斯的戴传新著,向我提出了翻译此书的建议。4.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孙绳武、原商务印书馆历史编辑室主任沈愈和驻法国使馆前文化参赞侯湘华,向商务印书馆推荐了戴传的选题。5.感谢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决定接受德拉戈尔斯先生的戴传选题,表现了出版家的胸怀和精神,以及对译者的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6.感谢作者德拉戈尔斯主动向巴黎佩兰出版社做工作,为商务印书馆联系中译本版权提供了很大的方便。7.感谢我的女儿曹明超积极承担了在电脑上修改全部初译稿的任务,为此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感谢中联部年轻干部李伟民和金大龙先后在电脑修改二稿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以上三位发扬了助人为乐的风格,对译者提供了热情而无私的支持。8.感谢商务印书馆译作室主任陈小文和责任编辑积极支持戴传的翻译出版,对出版工作认真负责,在编辑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此外,谨以作者和译者的双重名义,对为《戴高乐传》中译本写序的四位中法知名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戴高乐的老战友和法国前总理皮埃尔•梅斯梅尔先生,法国前宪法委员会主席和现任戴高乐基金会主席伊夫•盖纳先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法国大使和现任中国法兰西研究会会长蔡方柏同志。这四位知名人士欣然撰写中译本序言,表达了中法两国人民心中永远的“戴高乐情结”,将为中译本出版增添异彩,是中法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话。
  最后,当我怀着无比轻松而愉快的心情写完这篇戴传译后记时,北京城里刚刚下过了两场小雪。新春佳节,华灯初上,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我再次浮想联翩,想到了自己对2005年的美好祝福:祝愿那一朵朵美丽纯洁的雪花给中法互办文化年带来新的喜讯,祝愿翻译出版《戴高乐传》赋予我历史的力量、友谊的力量和宁静的力量,祝愿《戴高乐传》中译本在新的一年里问世,成为中法两国人民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

                             曹松豪
                  2005年2月写于北京嘉桐斋,8月改定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严谨而生动地描述了世界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戴高乐(1890—1970)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塑造了一位法国领袖和世界伟人的形象,是迄今为止有关戴高乐的最新和最详尽的传记作品。该书的出版对于人们深入了解戴高乐,研究20世纪法国现代史,继续推进中法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堪称一部经典的名人名传。 该书作者是法国著名新闻记者、评论作家、历史学家保尔—玛丽•德拉戈尔斯,曾作为戴高乐派积极参与政界活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最新档案和第一手材料。 译者是法国史研究资深学者、翻译家曹松豪先生,为翻译这部长达130万字的巨著,他前后花了两年多业余时间,三易其稿,精心完成。 人民日报上一篇题为《中国与他有不解之缘——写在〈戴高乐传〉中文版出版之际》文章,对该书作了专门报道。

显示全部目 录

<STRONG>             上 册</STRONG>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 战争的考验
第三章 和平的考验
第四章 要进行兵器革命
第五章 失败的战役
第六章 相约战争
第七章 入阁
第八章 自由法兰西
第九章 向法兰西帝国进攻
第十章 自由法兰西,自由国家
第十一章 同法兰西会合
第十二章 在国际舞台上
第十三章 对维希的胜利
第十四章 筹建共和国
第十五章 起义和解放
第十六章 国家和权力
第十七章 同法兰西重逢
第十八章 法兰西的改革
第十九章 从法兰西帝国到法兰西联盟
第二十章 在战胜国之列
第二十一章 共和国问题
第二十二章 从议会选举到戴高乐辞职

<STRONG>             下 册
</STRONG>
第二十三章 秋季“反攻”
第二十四章 建立法兰西人民联盟
第二十五章 “跨越沙漠”的战役
第二十六章 决裂
第二十七章 重返权力
第二十八章 第五共和国
第二十九章 阿尔及利亚停火的先决条件
第三十章 法兰西帝国的终结
第三十一章 要成为经济强国
第三十二章 独立和反霸
第三十三章 欧洲战场
第三十四章 遥望苏东
第三十五章 五洲四海
第三十六章 是否与法国人同行
第三十七章 5月的死亡危险
第三十八章 终点
结束语 在20世纪与世长辞
注释
书目
人物索引
戴高乐年表(1890—1970)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