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从颠覆到经典——现代主义文学大家群像平装

分享到:

定价:¥54.00

  • 著者:4386,4387 
  • 出版时间:2007年09月本印时间:2007年09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65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7-100-04856-7/I•95
  • 读者对象:中文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
  • 主题词:颠覆经典
  • 人气:13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该书是了解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首选读物。

显示全部序言

  从历史进程看,20世纪无疑属于现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凡诞生于20世纪的人或出版于20世纪的书都具有“现代精神”。“现代精神”是一个狭义概念,有其特定的质的规定性。时间的前进是无可阻挡的,但它本身无法完成“划时代”的任务,而拖泥带水地携带着大量上世纪甚至上上世纪的固有观念和陈规陋习。只有少数时代的弄潮儿——文艺中叫“先锋派”或“现代主义者”,在新世纪到来之时,甚至之前,就探悉到新时代的先兆,并以非凡的锐气和勇气,突破重围,横空出世,通过自己的作品,将新的时代精神注入时代,并进而刷新时代。文学中,这样的弄潮儿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出现了,那就是以波德莱尔为代表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们。他们以振聋发聩的声音,敲开了20世纪的大门,迎来了各路文学新军: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戏、新小说、黑色幽默……它们的旗帜不同,口号各异,但其为反叛则一——背弃“模仿论”,主张“表现论”;弃客观,重主观。有的甚至走向了“反戏剧”、“反诗歌”、“反小说”的地步。在价值观上,他们在“上帝死了”的名义下,颠覆了启蒙运动以来强调的理性精神,否定固有的习俗观念和伦理道德原则,奉行“非理性”主义;追问人的存在价值,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人性的“异化”等等。可以说,现代主义在人文观念和审美观念两个层面上全面更新了文学。
  20世纪西方文学的这一变革不是偶然和孤立的,它是西方工业社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矛盾和危机不断积累的产物,也是人类审美意识不断变迁的结果。因此,它与意识形态领域其他学科的变革几乎是同步发生的。这一个多世纪里,除文学外,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神学等等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命题和概念,把人类思想发展运动大大推进了一步。在艺术领域,各门类艺术,包括建筑,在19世纪末几乎都发生了剧变:就在与法国象征主义发表宣言的同一年,即1886年,以塞尚为代表的巴黎后印象派画展标志着美术中现代主义的起步;比这早两年,即1884年,布鲁塞尔的新艺术运动竖起了建筑领域的现代主义旗帜;1887年,法国安托万创建的“自由剧场”推倒了“第四垛墙”,突破了镜框式的封闭性舞台,开了现代“小剧场”的先河;稍后几年,1894年,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后印象派音乐诞生了属于“现代”的杰作《〈牧神的午后〉序曲》;……这一系列“瀑布式”的飞跃,说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乃是历史发展的“瓜熟蒂落”,而不是先锋派“弄潮儿”们人为地“弄”出来的偶然现象。
  这是人类在艺术领域所进行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探险运动。像科学的任何探险行为一样,失败是大量的,而成功则是凤毛麟角。正如美国美学家桑塔耶那所说:“在一千个艺术实验中,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都是平庸的制作,只有一个是天才的产物。”因此在泥沙俱下的历史运动中,历史自身是会进行淘汰和选择的。那脱颖而出的极少数“天才”的艺术探险者,起初好像“从文学外走来”,他们带着陌生的面孔,一时不被人们认识和承认;在时代的审美意识普遍觉醒之前,他们注定要经历一段孤独时期。一旦他们凝聚着时代精神的作品“烘暖”了时代,他们就领着时代的风骚,并构成明天的历史。这时,那大量穿着传统服装原本在“文学内”活动的作家,或多或少也染上了他们的色彩,从而整个儿改变了时代的风貌。所以,这些艺术探险者或先锋派也可以说就是艺术发展的“尖头兵”。
       ……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介绍了二十世纪15位世界著名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精神世界和主要作品,包括卡夫卡、里尔克、劳伦斯、艾略特、波德莱尔、川端康成、昆德拉、马尔克斯等著名文学家。编者叶廷芳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的德语文学专家,黄卓越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叶廷芳 黄卓越
卡夫卡:抛入世界的陌生者                  叶廷芳
 Ⅰ 一个失落了身份的精神漂泊者
 Ⅱ “误入世界”的孤独体验
 Ⅲ 灵魂磨难的逃犯
 Ⅳ 审父——卡夫卡的批判
 Ⅴ 控诉环境,也控诉自己
 Ⅵ “不接受世界”的异乡人
慕齐尔:没有个性的人                     黎奇
 Ⅰ 失去了个性
 Ⅱ 笑一切悲剧
 Ⅲ 寻求另一种状态
 Ⅳ 向生活圆的边界冲击
里尔克:奔向无边的宇宙                   杨武能
 Ⅰ “小时候,我没有家”
 Ⅱ 通过“女性之门”
 Ⅲ 孤独的风中之旗
 Ⅳ 奇异的隐潜——“自我治疗”
 Ⅴ 心灵的图像
 Ⅵ 人生•上帝•宇宙
劳伦斯:交叉的火焰                     黄卓越
 Ⅰ 自我的绝对存在
 Ⅱ 敞开的肉体
 Ⅲ 死亡与再生
乔伊斯:形式音符里的交响乐                 戴从容
 Ⅰ 古典的白昼与现代的黄昏
 Ⅱ 精神世界里涌动的暗潮
 Ⅲ 形式的真实与表意
 Ⅳ 斩不断理还乱的先锋文学渊源
 Ⅴ 词语:从透明的玻璃到斑斓的石子
 Ⅵ 叙述:透视他人与反观自我
 Ⅶ 结构:用真实撼动美的殿堂
 Ⅷ 创造一个狂欢的文体世界
艾略特:永恒循环的神话                    王宁
 Ⅰ 寻找失落的自我
 Ⅱ 精神分析式的“多重变奏曲”
 Ⅲ 传统与个性气质的张扬
 Ⅳ 走向天国之路
奥尼尔:悲剧的永恒追求                    华明
 Ⅰ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Ⅱ 人与上帝的关系——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
 Ⅲ 戴假面的人
 Ⅳ 更高级的乐观主义
波德莱尔:突入现代的文学尖头兵               郭宏安
 Ⅰ 《恶之花》:厄运,厌倦,忧郁,深渊
 Ⅱ 象征主义:人心的底层
 Ⅲ 当代生活:美的现代性
 Ⅳ 想象力——“各种能力的王后”
普鲁斯特:神秘显现的永恒时光                袁树仁
 Ⅰ 优游岁月
 Ⅱ 诺亚方舟
 Ⅲ 病态激情
 Ⅳ 时空魔镜
布勒东:强力性的精神解放                  葛雷
 Ⅰ 纯粹的美学
 Ⅱ 瑰丽的突进
 Ⅲ 超验与神奇
加缪:阳光与阴影的交织                   郭宏安
 Ⅰ “应该设想,西绪弗斯是幸福的”
 Ⅱ 普罗米修斯“仍在我们中间”
 Ⅲ 涅墨西斯的启示
川端康成:忧伤的“浮世绘”                 高慧勤
 Ⅰ “天涯孤儿”
 Ⅱ 感觉与表现
 Ⅲ 美丽与悲哀
 Ⅳ 生命即官能
昆德拉:对存在疑问的深思                  艾晓明
 Ⅰ 抓住自我对存在疑问的本质
 Ⅱ 审视存在的历史维度
 Ⅲ 勘探存在的范畴
 Ⅳ 存在的不能承受之轻
 Ⅴ 小说的智慧
艾特玛托夫:宇宙和历史的交响曲               曹国维
 Ⅰ 哲理的人学
 Ⅱ 表达全世界
 Ⅲ 钟爱自然
马尔克斯:热带丛林的魔幻                  陈众议
 Ⅰ “现实”与“魔幻”
 Ⅱ 马尔克斯的南方世界
 Ⅲ 魔幻现实与神话
 Ⅳ 魔幻现实与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