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平安之道与生命哲学 精装

分享到:

定价:¥168.00

  • 著者:185036 
  • 出版时间:2023年09月本印时间:2023年09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47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2259-4
  • 读者对象:哲学研究者、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道教文化研究者
  • 主题词:生命哲学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于生命哲学的观照,通过大量的文化典籍之稽考,发掘蕴含其中的平安之道。全书于绪论之后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平安之道的本元探究”,涉及神话渊源、文化表征、理论基础、状态预测、社会谐调等诸多方面;下编为“平安之道的生命观照”,侧重阐述平安之道的生命环境要求、传统礼俗、医疗养生、生活修行、生命境界超越、慈善精神。本书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阐述了平安生活法则,展示了中国经典文献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并从当代社会生活角度予以新的诠释。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詹石窗,1954年9月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82年获厦门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韩国大真大学授予教育学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厦门大学哲学系主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
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咨询委员会主任,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首席专家,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宗教学研究》(全国学术百强杂志之一)主编,《道家研究前沿》(Frontiers of Daoist Studies)主编,《道学研究》主编,《老子学刊》主编。
先后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百年道学精华集成”(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首席专家)等。主要著作有《道教文学史》、《生命灵光》、《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周易入门150问》、《道教文化十五讲》、《中国道教思想史》(副主编)、《中国道教通史》(主编)、《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等20余部,组织编纂《国学新知文库》等多系列大型学术丛书。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朱熹与〈周易〉先天学关系考论》等学术论文近300篇。论著先后获得省部级奖1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两部著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一部著作入选国家规划办“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专著《道教与女性》《道教文化十五讲》《中国宗教思想通论》先后被译为外文,在国外出版。先后招收博士生、外国留学生、博士后近百名,其中有不少已经成长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骨干。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解读中国文化中无处不在的平安智慧。

1.    著名道教文化研究专家、宗教学专家詹石窗教授集结多年的积累与思考,于耳顺之年的最新力作。
2.    从“平安”的角度出发,探索蕴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3.    文献资料丰富,解读生动,语言深入浅出,既可视之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对中国哲学爱好者来说,从中也能发掘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





 

显示全部目 录

凡 例
绪 论
 一、“平安之道”的原初意义
 二、“平安之道”概念内涵与研究范围
 三、平安之道与生命哲学理趣
 四、平安之道的研究方法
上 编
平安之道的本元探究
第一章 平安之道的神话渊源
 第一节 盘古开天地
 一、盘古开天地的原初神话
 二、盘古开天地的平安意蕴
 第二节 女娲补天
 一、女娲补天的原初故事
 二、女娲补天的平安理趣
 第三节 羿射九日与夸父逐日
 一、羿射九日的平安追求
 二、夸父逐日的平安思想意义
第二章 平安之道的信仰表征
 第一节 混沌之道与太上老君
 一、“太上老君”释义
 二、“道”的演化与太上老君故事的平安内涵
 第二节 西王母与东王公的平安谐调
 一、西王母的平安象征
 二、东王公、西王母与阴阳感通原理
 第三节 三清信仰与众神护佑
 一、三清四御信仰的平安要旨
 二、众神护佑与平安神崇拜
第三章 平安之道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伏羲卦爻蕴平安
 一、伏羲氏与“安贞吉”
 二、观物取象与八卦推演
 第二节 先秦道儒表平安
 一、黄帝与道家平安智慧
 二、祈雨与儒家平安说
 第三节 制度道教说平安
 一、从经典创作看道教平安诉求
 二、从元典疏解看道教平安观念
第四章 平安之道与状态预测
 第一节 状态预测的哲理依据
 一、整体把握立场
 二、“天人感应”学说
 第二节 状态预测的基本思路
 一、占有信息与趋吉避凶
 二、趋吉避凶的三大要点
 第三节 状态预测的法度要诀
 一、占卜预测的几种传统法度
 二、占卜预测的平安理趣
第五章 平安之道与预测延伸
 第一节 太乙神数与治国安邦
 一、太乙神数的由来与原理
 二、太乙神数的平安意旨
 第二节 奇门遁甲与和合天机
 一、奇门遁甲原理、缘起与流传
 二、奇门遁甲的平安路向
 第三节 六壬课法与阳气培补
 一、六壬课由来与学说发展
 二、六壬课的平安机制
第六章 平安之道与社会谐调
 第一节 平安社会理想
 一、至德之世
 二、小康与大同
 第二节 平安社会纽带
 一、社会文化价值观
 二、社会组织系统
 第三节 平安社会管理
 一、无为而治的施政原则
 二、由道而法的行政方略
下 编
平安之道的生命观照
第七章 平安之道与环境要求
 第一节 堪舆与生态安全
 一、堪舆概念内涵及其生态学意义
 二、风水文化与生态安全
 第二节 人居空间的平安布局
 一、村社平安风水布局
 二、城市平安风水布局
 第三节 房屋建筑布局与平安吉祥物
 一、房屋建筑布局的基本原则
 二、房屋建造布局的几项具体操作
第八章 平安之道与传统礼俗
 第一节 从自然崇拜到图腾崇拜
 一、自然崇拜与岁时礼俗
 二、中国的图腾崇拜及其多元整合
 第二节 祖先崇拜与族群繁衍
 一、祖先崇拜的由来与发展
 二、宗法制度的建立与社稷祭祀的生命安顿
 第三节 作为生命礼俗的道教斋醮科仪
 一、道教斋醮科仪的由来与完善
 二、从道教斋醮类型看平安追求
第九章 平安之道与医疗养生
第一节     平安医疗认知
 一、关于健康标准及其新认识
 二、关于“亚健康”问题以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宏观预防医疗思路
 一、“治未病”的大智慧
 二、人与生存环境共治
 第三节 人文医疗精神
 一、人文医疗的由来与讨论
 二、人文医疗的诸多内涵及其功能
第十章 平安之道与生活修行
 第一节 安居乐业的生活方式
 一、社会呼唤安居乐业的环境
 二、“老死不相往来”与“起居有常”
 第二节 生命伦理的修养功夫
 一、生命伦理研究现状与思考
 二、中国传统生命伦理修养及其当代价值
 第三节 快乐的生命修养技艺
 一、道引、禹步及其他
 二、房中养生与阴阳运化
第十一章 平安之道与生命境界超越
 第一节 载营魄抱一与养元合真
 一、魂魄与健康
 二、从抱一到守一
 第二节 存想、音诵与大丹修炼
 一、存想与音诵
 二、从坐忘到内丹修炼
 第三节 内圣外王与齐物境界
 一、“内圣外王”的由来与思想发展
 二、庄周梦蝶与万物齐一
第十二章 平安之道与慈善精神
 第一节 倡导善德与平安社会
 一、积善成德与家国情怀
 二、“重积德”与“要妙”境地
 第二节 修己情怀与无量度人
 一、修己与安人
 二、修己安人与无量度人
 第三节 仁及昆虫草木与天地化生
 一、生生不息的大德
 二、培养爱心与效法天道
结语 平安之道与世界健康生活
 一、平安之道与社会和谐发展
 二、构建平安世界的生命哲学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古人为什么要看风水?说到底就是为了寻找能够安身立命的场所。基于这样的目的,先民们对地形地貌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有了许多非常独特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观念就是通过象征,把大地拟人化,看作有生命的存在。这一点在唐代道教学者卜应天撰的《雪心赋》中便有生动的叙说:

相山亦似相人,
点穴犹如点艾。

“相山”与“相人”都是古代的相术。“相山”就是考察山形地貌,而“相人”就是观察人的长像。在风水学界有一句俗话叫作“人不入形不相,地不入形不葬”。意思是讲,如果一个人不入相术中的一定规格,就不值得再深入一步予以考察,如果山形不符合相地术中所记载的态势,就不能作为埋葬死者处所考虑。《雪心赋》把“相山”与“相人”相提并论,体现了“以山为人”的生命意识。
“点穴”是风水实践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向来,风水实践有“寻龙、踏砂、观水、点穴”四大步骤。“寻龙”就是勘察山形龙脉走势,“踏砂”就是在确定主龙脉走势的情况下对周围小山的形态以及相互对应关联做进一步考察;“观水”就是观看水流的状况;“点穴”是确定风水取用的核心所在。这四个步骤,最终落到了“点穴”,因此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穴本指土室。如《诗经·大雅·绵》所谓“古公亶父,陶复陶穴”即是此义。另外,穴又指孔洞、巢穴。风水师把穴当作死者的葬地或生者的住所。《雪心赋》把“点穴”比作“点艾”,这牵涉到中医学的治疗方式。
艾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背有白毛。茎、叶点燃后可以驱蚊蝇,叶也充药用。在古代,“艾”与“乂”可通假,“乂”有“治”义,又训为“养”,故“艾”亦有治养之义。“点艾”就是用艾草来点灸人体穴位。按照中医针灸学原理,人体有十二经络,又有奇经八脉。在脉络之间有许多交会点,称为“穴位”。不同的疾病可通过不同穴位的针灸或艾灸得到治疗。中医认为如何选准穴位,这对于“艾灸”疗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稍有偏差,即可造成损伤。卜应天《雪心赋》把中医学的艾灸原理应用到堪舆学的点穴上来。他提出“点穴犹如点艾”,这实际上是把风水中的空间场地选择与人体穴位的选择及分寸的掌握相比拟。由此不难发现,其山地之论背后乃是一个“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