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书专论汉魏六朝至明清之际的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是了解中国书论历史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相关推荐:
这是一部系统讲述古代书法理论和品鉴历史的书。文人论书,自不同于书家者流,专事于八法以及技巧上的执、使、转、运等细节末巧的追求,而多着意于书法的根本及其精神方面的探讨。宋人论书,在晋唐之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自此以往,一直到清代金石学的大兴,才又发展到另一个新阶段,那就是金石派书家之论。由于渗进了新的滋养,才又蓬勃一时地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从这部书论史中,不但知道每一时代的作品表现,也能体会支持此项表现的思想和精神。
——著名艺术史家、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 傅申
《中国书论史》以文献学的功底梳理中国古代书论的发展脉络,宏观把握,要言不烦,除书体、书史、批评、理论、技法外,亦重视著录与鉴藏,寓评于述,无论对于理解中国书法术,还是认识中国书法文化,都是非常有益的著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薛永年
书法虽为“德性之学”,仍有其“文献”流变。中国古代书论肇始于汉魏六朝,演进变迁于唐、宋、元、明、清历朝。书论文献和书法行为本就是书法一道的一体两面,历来人多重视书法磨炼心性、实践躬行的一面,于历朝文论多有忽视。
本书即依此展开论述,以历朝历代书法家、书论家所著与汉字书写有关的文论为依据,以现代学术眼光历时性地展示书法风格、笔法特点及其审美趋向、精神内涵的发展历程。
本书先总论概述古代书论的历史变迁,再按朝代分述历代论书的主要文献、主要内容及其主要价值,重点介绍了著名书法家、书论家的书法理论如“逸品”论、“神韵”论、“天真”论,务求客观严谨、条理清晰。尤其是,如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大家,其书论散见于后世文献中,作者将其摘取归类,将重要文献辑录一处,对于后来的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丛书简介:
《中国书法教育文库》为读者提供理论学习(书学讲堂)、技法训练(临帖指南)与教学研究(学书丛刊)三个不同方向的课程、教材、范本,目的是贯穿书法史上各时期的书风与历史、观念与文化、技法与书论,让人在笔墨实践中追寻书法的学理根源,在学理探索当中又不忘墨海践行。文库希望带领大家通过学习书法了解中国的历史观,探索中国文化的精髓,并从书法的脉络贯通整个中国的文化,与古人相通,从法度入手,到达心法或者无法之法,最终在艺术与文化上都有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