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量和数字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于是,单独的、形式化的数字崇拜逐步形成了。这是形式主义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最典型的表现方式之一。
首先,一些抽象的数字获得了神秘的意义。比如说,“8”是一个很普通的数字。但由于“8”与“发财”的“发”字谐音,所以,它突然平步青云,获得了不寻常的意义。它成了一种重要的资源,甚至其本身就意味着财富。不管是电话号码、汽车牌照号码,还是房屋门牌号码、手机号码等,只要连续出现几个“8”字,那常常就表明,号码的拥有者不是很有身份的人,就是非常有钱的人。有的含有“8”的号码,如汽车牌照号码,甚至公开进行拍卖;光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就可以获得令人咋舌的卖价。与此同时,日历中的“8”“18”“28”这些日子都获得了特别的意义,以致喜庆的日子几乎都选择在这3天。这些数字的神秘化都与“发财”有关,同样的崇拜,也见之于民俗中的财神。只要看看每年农历正月初五的财神节因为放爆竹而留下了多少“红地毯”,烧毁了多少“绿地毯”(草坪),我们就可以知道财神在中国诸神中的独裁地位了。正如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所指出的:“钱是以色列人的妒嫉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
与“8”这个数字的肯定性的神秘化相对峙的是另一些数字的否定性的神秘化。如“4”这个数字由于和“死”字谐音,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受到了排斥,当然更不用说“14”(和“要死”谐音)、“514”(和“我要死”谐音)这样的数字了。而“13”这个数字由于在基督教的传统中是一个忌讳的数字,中国人也顺便把它绑上了历史的耻辱柱。这样一来,不仅与这些数字相关的日期成了不吉祥的日子,而且与它们相关的楼层,如“第四层”“第十三层”“第十四层”“第二十四层”也都因此变成了不吉利的。有的建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种数字形式崇拜心理,干脆用“12A层”“12B层”分别取代“第十三层”“第十四层”,或者干脆从第十二层一下跳到第十五层。
与数字“8”“4”有确定的价值取向不同,数字“6”就没有那么好运了。中国传统习俗中,有“六六大顺”的说法,数字“6”是被赋予吉祥的含义的。今年6月6日因此而被追捧,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处门庭若市,大清早就排起了长队,媒体也不惜版面加以报道。然而,“6”又因在沪语中与“落”字同音而被沪上考生及家长嫌弃:赶考场时,凡车牌号中带“6”的出租车一概回避,因为涉嫌“落榜”!真难为了这个“6”字,左右不是人!到了这步田地,除了心生悲哀之外,还有什么可说呢?有趣的是,人们在人与人之间追求平等,却在数字与数字之间制造不平等,而数字本身也不过是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