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欧洲文化史 平装

分享到:

定价:¥159.00

  • 著者:183040 
  •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14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读者对象:欧洲文化研究者、爱好者,世界史研究者、爱好者
  • 主题词:文化史欧洲
  • 人气:13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欧洲文化的经典之作,一位被齐世荣、饶宗颐、刘家和等众多名家推荐的学者


相关推荐:
饶宗颐:阎宗临先生是世界史领域的著名前辈学者,早年留学瑞士,究心西方传教士与华交往之史事,国人治学循此途辙者殆如凤毛麟角。其所造固已出类拔萃,久为士林所推重。
齐世荣:拜读阎先生的文集以后,既对他的大著不胜钦佩,又对他的坎坷遭遇和未尽其才深感惋惜。……阎先生之所以能取得上述成就,得力于他在国学西学两方面都有深厚的功底,称得起中西会通。
刘新成:一个杰出的文化史学者,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后半生却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始终没有得到展其才学的机会,以致晚年竟以“学无所成”自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哀,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悲哀再现,是本文集每一个读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高毅:我感到了一种震撼:原来中国人也能写出这样的世界史!而且我敢相信,在通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现行中国学术话语里泡大的很多同行朋友,在读这套书的时候也都能产生这样的感慨和兴奋。


 

显示全部序言

近代欧洲文化的变动,始于16 世纪,其可注意者有三:个人意识的觉醒,国家思想的发展,追求无穷的进步。
这三种精神,相因相成,有时难以分辨的;辗转推进,形成所谓“机械文化”,充分表现出欧人思想的特征:于复杂中求“统一”,施以强有力的“组织”。
此种文化,使“自然”脱掉神秘的衣服,同时也使“人”失掉正常的概念,即是说:人非万物之灵,只不过万物中之一“物”。于是“物竞天择”的理论,遂成为不易的铁则。这是很残酷的。
我们看到许多醉人的名词,如自由与繁荣,流为一种虚幻的术语,实质上只是一种自私的卫护,激乱了人与人、人与物的平衡,其结果便是否认人类原有的理性。我们静心观察,近代欧洲昌荣的国家,受机械文化的支配,将“人”解体,形成阴暗的悲剧,这不是科学的错过,这是文化不以人为基调必有的现象。对此,我们应有一种新的认识。
我根据这种平凡的见解,累承万仲文兄鼓励,在《建设研究》发表了这几篇文字,现在收集起来,题为《近代欧洲文化之研究》,那不是有系统的著述,那只是我平日研究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幼稚的。
当我写这些文字时,我常想到瑞士伏利堡大学教授岱梧(Prof. E. Dévaud)先生,他教我做人,导我治学,我受了先生天高的恩谊,使我这个苦学生,得以完结自己的学业。古人说:“大德不言谢”,我只盼不太辜负先生的希望,这本书权当我遥寄恩师的微物。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阎宗临(1904-1978),历史学家,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24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在巴黎、里昂工作。1929年入瑞士伏利堡大学攻读欧洲古代史、欧洲中古史和拉丁文。1933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位,留校讲授中国近代史,同时入该校研究院深造。1936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阎宗临辞去伏利堡大学教职,携夫人返回中国,共赴国难。抗战期间,他先后任教于山西大学、广西大学、无锡国专、桂林师范学院。1946年应聘为中山大学教授,1948年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兼历史研究所所长。1950年夏,应张友渔、赵宗复之邀,返故乡山西任教,先后任山西大学历史系主任和山西大学教务长职务,直到逝世。著作有《近代欧洲文化之研究》《欧洲文化史论要》《巴斯加尔传略》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欧洲文化史》是作者有关“欧洲文化史”主题论述的汇编。分为“近代欧洲文化之研究”“欧洲文化史论要”“欧洲史要义”“巴斯加尔传略”“附录”等部分,其中“附录”部分收录了阎先生在不同时期撰写的关于“欧洲文化史”方面的论文八篇。作者从文学、雕塑、绘画、音乐及科技等各个角度来审视欧洲文化,以突出历史的互动性,将丰富多彩的欧洲文化史呈现给读者。本书主题着重“延续与演变”,通过分析历史而更深刻地认识今日欧洲的结构及各方面的表现,说明历史在变化中的延续性。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从文化发展的具体历史中把握文化的特性。纵观阎先生的欧洲文化史论,有关个人—集体二元对立的议论一以贯之。两者都起源于古典时代:希腊文化重个人,张扬个性;罗马文化重国家,强调秩序。近代以后,文艺复兴再现了希腊精神,而法国大革命将罗马精神复活。论及当世,阎先生甚至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也不啻这种文化张力的现代表现形式。在中外史作中将两千多年波澜壮阔、色彩斑斓的欧洲文化归纳得如此洗练者,实属罕见,非吃透西学者所不能。
 

显示全部目 录

近代欧洲文化之研究
自 序/3
欧洲思想之悲剧/5
近代德国的研究/20
意大利文化构成论/32
俄国革命与其文化/47
英国文化之特质/61
附录:抗战与文化/76
欧洲文化史论要
第一章 绪 论/85
第二章 研究欧洲文化史的出发点/91
第三章 埃及文化与自然/98
第四章 中亚文化略述/107
第五章 古代希腊文化之特点/117
第六章 古罗马帝国的精神/132
第七章 欧洲文化的转型期/144
第八章 中古文化及士林哲学之研究/156
第九章 16世纪新时代的分析/168
第十章 法国旧制度时代的家庭情况/179
第十一章 《民约论》与法国大革命/188
第十二章 论浪漫主义/195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202
第十四章 近代欧洲文化与机械/209
第十五章 结 论/214
欧洲史要义
绪 论/219
第一编 古代西方帝国/223
第一章 埃 及/227
第二章 加尔地亚/230
第三章 赫梯帝国/232
第四章 亚述帝国/235
第五章 波斯帝国/237
第二编 东地中海城邦/239
第一章 克里特古史/243
第二章 腓尼斯/245
第三章 希腊居民之移动/247
第四章 希腊初史/249
第五章 罗马初史/251
第三编 西方均势建立/253
第一章 波斯与希腊斗争/255
第二章 伯里克利时代/257
第三章 马其顿:希腊向外的扩张/260
第四章 罗马两种动向/263
第五章 罗马与迦太基/265
第四编 罗马帝国/269
第一章 共和政治的没落/271
第二章 罗马帝国/274
第三章 基督教兴起/276
第四章 罗马帝国解体/279
第五编 欧洲转型时代/281
第一章 日尔曼民族的迁移/285
第二章 拜占庭帝国/288
第三章 伊斯兰教兴起与阿拉伯帝国建立/290
第四章 基督教教会/293
第五章 查理曼帝国/295
第六编 基督教统一时代/297
第一章 封建社会/299
第二章 神圣罗马与日尔曼帝国/301
第三章 欧洲向东发展:十字军/304
第四章 蒙古西侵/307
第七编 欧洲之自觉/311
第一章 教会衰落/313
第二章 英法形成与百年战争/315
第三章 拜占庭的灭亡/317
第四章 精神自觉/320
第五章 欧洲国家奠基/323
第八编 欧洲发轫/327
第一章 法奥斗争/329
第二章 东北欧兴起/331
第三章 地理发现/333
第四章 资本主义降生/336
第五章 宗教改革与反改革/339
第九编 欧洲集权:旧制度/343
第一章 英国改革/347
第二章 路易十四/350
第三章 彼得大帝的改革/353
第四章 中欧局势与普鲁士兴起/356
第五章 殖民地与美国独立/358
第十编 新欧洲:均势建立/361
第一章 法国革命/363
第二章 法国与意大利统一/367
第三章 德意志统一/370
第四章 奥斯曼与欧洲/372
第五章 产业革命与机械/374
结 论/376
巴斯加尔传略
第一 巴斯加尔思想发生的历史条件/381
第二 少年时期的巴斯加尔/388
第三 巴斯加尔的科学工作/393
第四 巴斯加尔思想的转变/399
第五 巴斯加尔生活范围的扩大/405
第六 巴斯加尔艰苦的摸索/410
第七 《与乡人之书》/417
第八 巴斯加尔最后的生活/422
第九 余论——写在《思想集》之后/428
附 录
欧洲文化简释/439
哥德与法国/446
论法国民族与其文化/453
西班牙历史上的特性/464
李维史学研究/474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特质/480
欧洲封建时代的献礼/496
欧洲封建时代社会之动向/501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欧洲思想之悲剧
(节选)
近代欧洲思想的悲剧,是文化失掉重心的象征,其结果产出不安与不定。生活是思想的反映,而欧洲人的生活上,逐渐减少了智慧与意志的成分,因为最初他们失掉了人与人的和谐,继后又失掉了人与物的和谐,这是非常可怕的。
欧战后,国际联盟的成立,似乎是一转机。从那种惨痛的教训内,希望战争永逝,给人类生活一种新的意义。谁想,为时未及二十年,被发现这是一座蜃楼,只有他的躯壳,留在寂寞的列芒湖畔,供游人嗟叹而已。
欧洲的战争是无法避免的。不是欧人好战,乃是战争因素日见增加,使他们必走此艰辛的路途。英法讲和平,德苏又何尝不讲和平呢?现在未卷入战争的国家,哪一个敢保证他的和平呢?试看苏联和芬兰,现在也走入那种艰苦的境遇,将来的历史会给他一个正确的说明。
我们不敢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可以探讨它的过去,将近代欧洲促成战争的原因,特别是思想上,给它一个简略的说明。笔者见闻有限,学浅识短,这只是一种观察和感想而已。
我们想要说明的:
(一)近代欧洲的几种思想,为人憧憬,它给人带来许多福利,亦带来许多痛苦,两相比较,恐怕痛苦超过福利。
(二)我们想说明欧洲思想的错误,在失掉“人”的正确的观念,从此演出另一个错误, 即价值颠倒,人为物役,心为形役。
(三)从国家的立场上,我们非常需要机械文明,但它不能替代我们自己的文化。这次抗战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当经济恐慌到极点时,瑞士政府领袖米锐(Muzet)先生说:“再三反思,经济恐慌,仍是一个思想问题,哲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