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孟子本原 精装

分享到:

定价:¥124.00

  • 著者:118674,187194 
  •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本印时间:2023年07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82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0707-2
  • 读者对象:中国哲学、古代文学的学生,专业研究者,对古代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 主题词:儒家《孟子》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次对《孟子》的系统梳理,还原《孟子》的真实面目

作者近半个世纪教学研究的成果,对孟子思想做了认真的归纳,并有细致深入的批评,可作为学生读者了解孟子的敲门砖。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黄瑞云,1932年生,别号黄黄山,湖南娄底人,教授。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在湖北工农中学、湖北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业余进行文学创作。著有《老子本原》《论语本原》《孟子本原》《庄子本原》《诗苑英华》《词苑英华》《历代抒情小赋选》《历代绝妙词三百首》《中国历代寓言选》等;参与主编《历代辞赋总汇》;文学创作有《黄瑞云散文选》《长梦潇湘夜雨楼诗词集》《新诗集》《溪流集》《黄瑞云寓言》《快活的答里•坎曼尔》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论语本原》《孟子本原》《老子本原》《庄子本原》是黄瑞云先生数十年来结合古典文学教学经验的成果,作者在书中一改古人重视文学训诂、忽视系统论述的习惯,力求做到对古代经典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四本《本原》可以成为学生和一般读者了解孔孟老庄的有用参考。
《孟子本原》延续《本原》系列的“评注”方式,注释广采古今众长,“星评”考证相关史实,解说特殊问题,将《孟子》一书的有关内容一一揭出,一方面评论孟子的仁政理论,批评孟子的处世风格,另一方面引证孔子的言论显示其传承关系。本书充分重视前人注疏,不轻疑,但也不轻信,一切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

显示全部目 录

序/张树声
 凡例
 前言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孟子》是先秦散文重要的一家,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其中两种类型。
一是记叙孟子平生政治活动的篇章。《梁惠王上》全篇七章与《梁惠王下》前九章,加上《滕文公上》“滕文公问为国”章与“神农之言者许行”章,是此类文章的代表,孟子的仁政思想也体现在这些章次。文章基本上由对话组成,并没有多少“记叙”的文字,通过对话却能表现出内容发展的过程;没有任何形貌的描述,自会显示出人物的神态。以《梁惠王上》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章(1.7)为例,可以概见《孟子》文章的风貌。田齐宣王是战国后期颇有作为的诸侯王,又喜爱文学之士,孟子来齐,肯定对宣王抱有希望。宣王向往齐桓晋文的霸业,一开口便问“齐桓、晋文之事”。孟子用“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一句话推开,立即进入他一意宣传的主题,“无以,则王乎”。宣王一被吸引,孟子便肯定其“可以王”的条件,使宣王得到鼓励。齐宣王尚不自信,孟子还为他开脱。齐宣王有了兴趣,孟子却又指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并且解释其可能而何以不能的原因。宣王终于吐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将以求吾所大欲也”。但他不明确说出来,孟子便直接揭露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宣王没有否认孟子揭出的事实,恰好说明开头宣王愿闻“齐桓、晋文之事”的目的,文章前后呼应而不露痕迹。对话到此,孟子没有必要再转弯抹角了,便大力宣传他“发政施仁”的理论,描绘“王道”社会的图景。整篇文章都是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中间除插了“王笑而不答”一句外,没有任何叙述语句,两人你问我答达三十多个回合,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充分暴露了齐宣王的内心世界,也显示了孟子善于掌控对方心理和巧妙的语言能力;如此孟子和齐宣王的形象也跃然纸上。文章到孟子宣讲以后即告结束,没有下文;因为文章的主题已经充分表达,编书者的目的只是表述孟子的“仁政”思想而已。……
《孟子》另一类重要文章是孟子单篇的社会哲学论著,不是同他人对话,也不涉任何时间地点,是一篇一篇独立的政论。一般一百来字两三百字不等,其中那些优秀之作,无虚语浮词,简明扼要,论证却相当精辟。如《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章(4.1),强调“人和”的重要性,民心归向,团结一致,则有战必胜。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当然,关键还在于“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乃成为经世名言。如《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章(7.9),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反复强调得“民心”的重要。文中用了生动的比喻,“故为渊敺鱼者,獭也;为丛敺爵者,鹯也;为汤武敺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敺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孟子宣扬的仍是他的“仁政”理论。……
古代的思想家大都是复杂的,孟子也不例外。书中有些单篇政论,质量不高,甚至相当错误。如《公孙丑上》中对矢人函人的评论;有的甚为荒诞,如《万章上》等篇中对舜脱离实际甚至不近人情的歌颂。本帙正文注评中有所分析。但那毕竟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