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云中锦笺:中国莎学书信 精装莎士比亚研究丛书

分享到:

定价:¥168.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本印时间:2023年07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608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2053-8
  • 读者对象:文学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包括中文及外语专业、艺术集传媒等领域的学者及学生,普通读者
  • 主题词:书信集中国当代莎士比亚(Shakespeare,William1564-1616)文学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友爱记忆的吟咏,真情实录的收藏。

本书收录了一代代前辈莎学学者的书信,他们在这些书信中探讨莎学研究和中国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研究中国莎士比亚学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组织。这些书信凝聚着几代文化人的学术追求,同时真实记载了莎士比亚在中国传播和欣赏的历史,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本书的书信作者有我们熟知的诸多学者:曹禺、朱生豪、卞之琳、李赋宁、杨周翰、孙大雨、方平、屠岸、索天章、戴镏龄、赵澧、陆谷孙、王元化等等。一些信函文字隽永,字迹优美,本书亦选取部分书信作为彩页插图收入其中,让我们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重温书信的魅力。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杨林贵,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执委,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副会长,《世界莎士比亚文献》等国际学术期刊编委。2010年起受聘为东华大学特聘教授,现任东华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外语学院副院长。
李伟民,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主编,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一代代莎学学者的书信。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莎学迅猛发展,许多莎学学者留下了大量书信,这些书信探讨了莎学研究和中国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了中国莎士比亚学会(现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的各项工作和学科建设。这是中国莎学研究界的一部书信集,也是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反映中国学者心路历程与研究心得的合编书信集。书信作者包括曹禺、朱生豪、卞之琳、李赋宁、杨周翰、孙大雨、方平、屠岸、索天章、戴镏龄、赵澧、陆谷孙、王元化、戈宝权、裘克安、张君川、孙家琇、王忠祥、蒋锡金、张泗洋、孟宪强、孙福良、曹树钧等前辈学者。

显示全部目 录

总主编前言 世界莎学 中国叙事——“莎士比亚研究丛书” / 杨林贵
编者序言一 莎友真情见证 莎学史迹实录 / 杨林贵
编者序言二 海内莎学知音 天涯君子传书 / 李伟民
顾问序言一 中国莎学与中莎会 / 曹树钧
顾问序言二 捧读莎学书简(外一篇) / 彭镜禧
朱生豪致宋清如的译莎书信
中国莎学集体书信集
索引
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本书开篇收录的是天才的青年翻译家朱生豪(1912—1944)写给女友宋清如的部分信函。伟大的翻译家朱生豪先生,是很多中国人开始认识莎士比亚戏剧并与莎士比亚结缘的媒介。他在艰难困苦、贫病交加和战火动乱中用不到10年时间独自完成了翻译31部半莎剧的英雄壮举。后经过其他译者补译,于197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是最受欢迎的中文译本。他的翻译并非十全十美,从某些批评角度看亦有瑕疵,但其译文所传递的神韵无可替代,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经典译文。正如德国有多个德文版莎士比亚全集,但都无法取代施莱格尔的译本;又比如日本的几个全集版本中不朽的仍然是坪内逍遥的翻译。那是因为,我们知道,翻译中体现出的神韵是任何语言形式的对等都无法企及的最高境界,因为那体现了译者和作者之间共通的文学灵性和创造性。如果莎士比亚作品是广大莎士比亚爱好者的世界语,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给这个语库增加了一种亿万中文读者能够读懂的文本。他对莎作的领悟和他本人的文学天赋令他的译文成为值得欣赏的中文读本。
笔者这代读书人(后“文革”时代上大学的人)差不多都有通过朱生豪译本研读莎士比亚的经历。广大中文读者能够欣赏莎士比亚大多得益于朱生豪的翻译。我也是通过朱生豪才开始认识莎士比亚艺术殿堂的辉煌。在从原文作品中汲取莎作提供的精神营养之前,我以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朱生豪译本就是莎士比亚。英语莎作不消说对于一个刚学英文没几年的读者有多困难,即使是对于英语是母语的英美大学生,莎士比亚的Early Modern English(早期现代英语)也是个挑战。我给他们讲授莎氏作品时常常要用现代英语来翻译某些地方,或者解释某些已经在现代英语中消失的英语语义以及语言结构。我常常对我的美国学生讲,我接触莎士比亚要比他们容易得多,因为我开始读的是朱生豪为中国读者提供的通俗读本。朱生豪用现代汉语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使我们感到和莎翁更加亲近。也许朱生豪的语言对于当今年轻读者有一定隔膜,但是我这代人,一下就被精妙的几乎可以和莎氏原作相媲美的个性化语言所吸引。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对莎士比亚作品的介绍无疑给禁锢多时的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空气,而给我们带来这股生动气息的就是朱生豪先生的翻译。正是朱译本中的这种灵性引导着我一步步接近莎士比亚的文学圣地。大学时代,图书馆里有美国大学所捐赠的原版书,我找来莎剧原文阅读,开始时感觉非常吃力。幸好有了读朱译全集的基础,不至于望而却步。后来,开始比较译文与原文,自以为发现了译文与原文上的出入,但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出比朱生豪的译文更好的处理办法。再后来,在美国大学学习莎士比亚、教授莎士比亚,虽然用的都是英文版本的莎士比
亚全集,但是,无论何时都有回头读朱生豪译文的冲动,因为朱生豪的散文译文中透着诗意,不仅没有背弃莎作亦庄亦谐、亦雅亦俗的特色,语言符号内外还渗透着翻译家的个人气质以及语言能指之外的中国文化内涵。因此,我的精品收藏中,除了几套英文全集,还保留着三套完整的朱生豪译本。朱生豪译本在我经过了20年北美学术游历后仍然收藏在我的书架的最重要的位置。青年朱生豪的书信同样精彩纷呈,是书信乃至散文文学的佳作。朱生豪写给女友宋清如的信,既是情书又是译莎记事或者心得交流,其中饱含的情愫,既对情人又对莎翁,既内敛又外溢,既浪漫又书呆子气,甜而不腻的爱情告白中洋溢着别样的幽默。
一个书呆子的浪漫原来可以通过谈论莎士比亚来传递!朱生豪于1933年至1942年写给宋清如的情书几乎每篇必提到莎剧或者他的翻译处理,对莎剧一本正经的言说与调皮可爱的逗趣相得益彰,正如朱生豪的译笔,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当一个才子跟一位佳人谈情说爱,不时拿着“坏孩子”的腔调说正经事,这个女孩子多半难逃情网,越陷越深。在宋清如的心中怕是爱得更深了。实际也是如此,宋清如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这
位失了业的穷书生,并在逃避战乱的困苦岁月中充当他的“保护人”,给他提供避风港,让他能够“闭户家居,摒绝外务”,专心翻译莎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