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汇集丝瓷之路研究最新成果
《丝瓷之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持的学术刊物,每年一辑,收录海内外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权威研究成果,集中展示近一两年内海内外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学术性高,为欧亚研究前沿成果总结之作。

定价:¥88.00
汇集丝瓷之路研究最新成果
《丝瓷之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持的学术刊物,每年一辑,收录海内外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权威研究成果,集中展示近一两年内海内外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学术性高,为欧亚研究前沿成果总结之作。
《丝瓷之路X》,是有关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目的是以地区史研究为依托,通过研究有关地区史达到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的目的。主要的内容有:余太山《马其顿亚历山大征略印度的动因》、曹金成《跳出“鞑靼”看蒙古:前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历史再认识》、陈明《“替中国学术界打开一条路”:季羡林的赴德留学之旅》等。
马其顿亚历山大征略印度的动因
(节选)
余太山
马其顿人征服中亚后,有了巩固的后方,征略印度的客观条件业已具备。特别是公元前 326 年,斯皮塔米尼斯(Spitamenes)死后,亚历山大与罗克塞妮(Roxane)成婚,巩固了他与中亚土著的关系,终于可以把注意力转向印度了。[1]而征略印度,反过来也有利于巩固马其顿人在中亚的统治。本文略述亚历山大征略印度
的动因。
一、征略印度是东征阿喀美尼德波斯帝国的继续
亚历山大征略印度是他东征阿喀美尼德波斯帝国的继续,只有征服了印度,征服波斯的使命纔算完成。
1. 阿喀美尼德波斯帝国是希腊的宿敌。
从公元前 546 年到前 539 年,居鲁士二世(Cyrus II,前 550—前 530 年在位)已全面扫荡了希腊伊奥尼亚和达达内尔海峡的沿海城市。从居鲁士二世到冈比西斯二世(Cambyses II,前 530—前 522 年在位),都在不断蚕食伊奥尼亚城邦,大部分城邦被波斯郡县化。居鲁士二世之孙大流士一世(Darius I,前 522—前 486年在位)的贝希斯顿(Behistan)铭文称这些城邦为“海滨的人们(those are beside the sea)、Sardis(萨尔迪斯)、Ionia(伊奥尼亚)”[2],年年纳贡。[3]
此后,大流士一世于前 492—前 490 年间[4]、薛西斯一世(Xerxes I,前 485—前 465 年在位)于前 480 年[5]均对希腊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这两次入侵尽管均以失败告终,却很可能在希腊人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这些都不妨认为是亚历山大东征波斯的远因。
不仅历史恩怨,前 334 年 5 月格拉尼卡斯(Granicus)河一战,波斯全军溃败,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前 336—前 330 年在位)逃离伊苏斯(Issus)战场后,去信亚历山大求和,索讨被俘的母亲和妻女。据阿瑞安(Arrian,约 86—160 年)《亚历山大远征记》[以下简称“阿瑞安”](II. 14)[6]记载,亚历山大在复信中除了历数大流士三世的祖先对希腊的侵略,还将其父菲利普二世(Philip II,前 359—前 336 年在位)被刺与波斯人联系起来,直指大流士三世和菲利普二世之死难脱干系。由此可见,亚历山大务必彻底征服阿喀美尼德波斯帝国。
2. 在希腊人心目中,印度(至少其部分)是阿喀美尼德波斯帝国的属地。一般认为,早在居鲁士二世治期,阿喀美尼德波斯帝国势力就开始伸向印度河流域。文献有若干简略记载,如:色诺芬(Xenophon,约前 440—前 355 年)《居鲁士的教育》(I. 1. 4)[7]称居鲁士统治了巴克特里亚和印度;同书(VI. 2. 1- 11)[8]又载印度作为属国遣使向居鲁士朝贡。而据普林尼(Pliny the Elder, 23/ 24—79)《自然史》(VI. 25)[9],科芬河(Cophen 河,今喀布尔河)上游地区的迦毕试(Capisa)城曾被居鲁士摧毁。阿瑞安(VI. 24)则载居鲁士自印度经由伽德罗西亚(Gedrosia)回军时的艰难历程;虽然阿瑞安在另一处(VIII. 1- 3)[10]只是说,印度原属米底(Media),米底亡于波斯后转而臣服波斯。[11]居鲁士二世征略南亚次大陆在前 545 年至前 540 年左右[12],而向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征收贡品始自前 533 年。[13]
最重要的是,大流士一世贝希斯顿铭文列出了该帝国设在印度次大陆的三个萨特拉普(Satrapy)[14]:干陀罗[15]、Sattagydia[16]和 Maka。前两者位于印度河中游以西的平原和山脉;Maka,一说在 Makran 海岸。[17]一般认为,该铭文镌刻于前 520—前 518 年,亦即大流士一世即位后不久。如铭文所载,大流士一世即位后忙于镇压帝国各地的叛乱,似乎不可能顾得上远征印度。因此,上述三个萨特拉普应该是居鲁士二世所置。
居鲁士二世征略南亚次大陆的经过并不清楚,其路线或许和后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略印度路线相髣髴,也是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印度河流域。[18]居鲁士二世回国时,途经伽德罗西亚,也和后来亚历山大西归时的遭遇相似,如阿瑞安所记。
在大流士一世即位后,波斯帝国必定继续保有位于次大陆的属土。不仅上述三个萨特拉普见载于贝希斯顿铭文,前 518—前 515年的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铭文[19]、前 515 年的纳克希·鲁斯塔姆(Naqš-i-Rustam)铭文[20],以及薛西斯一世的波斯波利斯铭文,而且在大流士一世的波斯波利斯铭文、纳克希·鲁斯塔姆铭文、Susa 铭文[21]、哈马丹金银碑(Hamadan Gold and Silver Tablet)铭文[22],以及薛西斯一世的波斯波利斯铭文中还出现了 Sind(或Hindu)这一萨特拉普的名称。一般认为,Sind 萨特拉普治区可能包括今天整个信德省和部分旁遮普省。这表明继居鲁士二世之后,阿喀美尼德波斯在印度次大陆的势力范围还有所扩大。
上述波斯对印度的征略,希罗多德(Herodotus)《历史》[23](III. 94)所述似乎可视作一个概括:
印度人是第二十地区。他们是我所知道的,比任何民族都要多的人,他们比其他任何地区所缴纳的贡税也要多,即三百六十塔兰特(talent)的砂金。
上述波斯对印度的征略希罗多德《历史》(IV. 44)还提到在进军印度之前,大流士一世曾派出一支侦察舰队沿印度河顺流而下。自此,印度河流域地区长期处于阿喀美尼德波斯帝国的控制之下。[24]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