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平装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分享到:

定价:¥32.00

  • 著者:512 
  •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本印时间:2007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75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05506-2/B516.54
  • 读者对象:哲学爱好者
  • 主题词:来自德国大师
  • 人气:219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该书是一部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精髓的深入浅出的传记,1994年在德国出版,问世不久就成为畅销书。

显示全部序言

《中国现象学文库》总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在汉语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兴趣,渐成一门显学。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此后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会一刊的运作节奏。稍后香港的现象学学者们在香港独立成立学会,与设在大陆的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常有友好合作,共同推进汉语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学者这些年来对域外现象学著作的翻译、对现象学哲学的介绍和研究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值得称道,在我国当代西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的现象学事业才刚刚起步,即便与东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译介和研究也还差了一大截。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此间出版的翻译和著述成果散见于多家出版社,选题杂乱,不成系统,致使我国现象学翻译和研究事业未显示整体推进的全部效应和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文库》分为“现象学原典译丛”与“现象学研究丛书”两个系列,前者收译作,包括现象学经典与国外现象学研究著作的汉译;后者收中国学者的现象学著述。《文库》初期以整理旧译和旧作为主,逐步过渡到出版首版作品,希望汉语学术界现象学方面的主要成果能以《文库》统一格式集中推出。
  我们期待着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藉《文库》这个园地,共同促进中国的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文库》编委会
2007年1月26日

显示全部前言

  本书作者萨弗兰斯基生于1945年,哲学博士,长期生活在柏林,1987年他出版了已被翻译为多国文字,至今仍然畅销的叔本华传《叔本华与哲学的野蛮时代》,使他成为当今德国哲学著名的自由撰稿人。
  本书出版于1994年,问世不久就成为畅销书。这本书出版以后,知道我在研究海德格尔的德国朋友纷纷来信向我推荐,一年之内我就收到三本朋友的赠书,其中一本是海德格尔的再传弟子,布尔特曼的学生海因里希•奥托(Heinrich Ott)寄来的,并且告诉我,这是他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好的海德格尔思想传记。另外一位赠书的朋友是德国乡间中学的生物学教师马克斯•宾德(Max Binder)先生,他在附信中说,“连我这个哲学盲都能看懂这本书。它居然使我也了解了海德格尔的思想,所以我想,这一定是本好书,值得向你推荐。”
  翻阅过全书之后,我发现本书的确是一部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精髓的深入浅出的好书。译者于海德格尔思想之中盘桓有日,自以为独有心得。但在初读萨弗兰斯基的《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时,不仅如逢知己,且常有茅塞顿开之感,所以迫不及待,向尚不能读德文原著的哲学爱好者译荐此书,共同分享恍悟之乐。
  这本书以平实的语言,一边说故事一边讲道理,介绍了海德格尔的家庭背景、童年和青年时的生活,他故乡的政治文化及宗教传统,他大学时期的思想转变,如何成为地下哲学王及与犹太姑娘,后来的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阿伦特的恋情,纳粹时期的拙劣表演,光复以后政治上的顽冥与哲学上的深邃,并且按照海德格尔著作写作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讲述评论了海德格尔整个思想的发展过程。这本书难能可贵之处有两点:第一,他不是孤立地评介海德格尔思想,而是把海德格尔思想放到当时的哲学、宗教、政治思潮中,通过比较,确定海德格尔思想的来源、从属的政治倾向,以及他比同代人的同类思想高明在何处。为此,传记作者用了大量笔墨,介绍了一次大战前后曾经名重一时,但现在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思想家的思想。正如一位Carl Hanser出版社的编辑向我说的那样,该书不仅仅是一本海德格尔的思想传记,而且是一本20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史。
  还记得我的朋友王炜先生听说我要翻译《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一书时,曾问我,你常说翻译太难,罕为移译之事,如今出乎尔,反乎尔,怎么译起500页的长卷呢?我说,为了海德格尔,我愿意上这个贼船。我这里所说的为了海德格尔,是指为了更好地理解海德格尔。
  按译者感觉,海德格尔对人生的分析好像一张人生剧照的负片,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一张关于人生的清晰夺目、绚丽多彩的生动写照。但要得到这幅彩照,则需要把这负片拿到暗室里在显影灯下,放在显影纸上,泡到显影液中去洗。这就属于哲学爱好者自己的工作了。译者希望此书的读者也能像摄影爱好者那样,在暗室的操劳中享受到难以言传的乐趣,并可以将完成的作品向公众显摆,与大家共同品评欣赏。

显示全部后记

  在本书的翻译中,凡海德格尔的专有术语,译者均按给自己定的译法,尽量意译为通俗易懂的汉语词汇,这也多少合乎海德格尔遣词造句的精神:避雅不避俗。他把大量不登传统哲学大雅之堂的德文口语、俗字略加调整,取为他自己的生存论概念,从传统哲学表达方式看,不伦不类,十分诡谲。但这种新造的文风正好是他“远哲学近生活”思想倾向的体现。但愿译者的尝试,多少能传一点海德格尔的这种“神”,并获得读者们的认可。
  和我写作《亚里士多德传》一书时一样,整个移译工作是在“两地书”中完成的。我在德国的乌帕河畔用铅笔写成又乱又丑的汉字,按期于周末寄给远在北京的“她”。“她”则在工余假日将其辨认录入到“窗口”里去。这位“她”就是工资收入高于我两三倍的“拙荆”。尽管这种内助并不是我“得天独厚”,但我仍为此万分庆幸。也愿这种内助普天皆是。本人对哲学的愚忠甚至得到“犬子”理解,并且不断在“技术上”提供支持和帮助,使我时常感慨系之。正是囿于这种生存体验,我不赞同海德格尔把无情无绪看作人生在世的最基础的结构,而更倾向于马克斯•舍勒的洞见:“爱与亲密无间”、心心相印与携手共进,才是人生在世的最深沉的基础结构。这不仅为我与“她”的生存共在所证明,更为我与学界同人友好同舟共济的经历所证明。
  译稿初成,杜丽燕女士和柯小刚先生不辞辛苦仔细审读了全书的译文,张祥龙先生和邢滔滔先生审读了1至9章的译稿。他们向译者贡献了很好的建议,勘正初稿中的大小错误,数以千计。黑尔德(K.Held)先生和特拉沃尼(P.Trawny)先生、鲍姆(Walter Baum)先生、奥特林豪斯母女(Gabriele und Bettina Ortlinghaus)都为译者理解原文提供过有益的帮助。书中海德格尔的几首小诗都经过杜丽燕女士的润色。译者只能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当然,译文中仍然会有很多问题与错译,应由译者全权负责,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文本应一年前就交给商务印书馆,但因诸事冗杂,延误至今才得完稿。为此,对商务印书馆,特别是本书编辑陈小文先生对译者的理解与支持,以及他对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艰辛表示由衷的谢意。

译 者
1998年10月15日
识于京西骚子营

重印后记
  本书中文第一版名为《海德格尔传》,收入商务印书馆《世界名人传记丛书》中。这次重印,收入《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书名按照陈嘉映和孙周兴先生的建议按原书直译为《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和他的时代》。此次重印只改动了个别译名的翻译,校正了一些手民之误,译文语句未做改动。张卜天先生为本书校出各类手民之误近百处,特此感谢。

译 者
2006年4月19日
识于镶黄旗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该书是存在主义及现象学大师海德格尔的一部传记。书中记录了海德格尔的成长经历,思想发展历程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学术环境,其间穿插了他与当时众多著名学者的交往经历和学术观点的碰撞。作者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是当今德国哲学界著名的自由撰稿人。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被抛 麦氏教堂上的那片天 地方上的教派分裂 主角 敲钟的小男孩儿 唯一的
  兄弟 此-此-此在 双亲 在教会的卵翼下 在康斯坦茨 世俗与其他 弗赖堡高级中
  学 差一点儿当上耶稣会修士
第二章
    跻身于反现代主义者之间 亚伯拉罕•阿•桑克塔•克拉拉 生命的彼岸价值
  美妙的逻辑 海德格尔发现了布伦塔诺和胡塞尔 19世纪哲学的遗产 晾干德国唯心
  主义 “仿佛”哲学 到文化价值中避难 有效与有钱
第三章
    橄榄山的时刻 事业上的计划 博士论文 虚无存在吗 《响起来了》 在神甫
  圣下面前的祈祷 生命哲学的彼岸 哲学生活的开始 狄尔泰的体验生活与尼采的
  享受生活 柏格森的巨流 马克斯•舍勒 鲜花盛开的庭院
第四章
    战争爆发 1914年的观念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考 对经院哲学的蒸馏 邓•斯各
  特 高级教职论文服兵役 破格提拔未果 男人团 结婚
第五章
    现象学的凯旋 开放的感性 头脑中的世界 胡塞尔和他的追随者 疯狂的制表
  匠 基础工作 诗:作为哲学的秘密追求 作为现象学家的普鲁斯特 胡塞尔与海德
  格尔 父与子 伊里莎白•布洛赫曼 海德格尔的生活乐趣和“疯狂的处境”
第六章
    革命时代 马克斯•韦伯与书斋先知的对抗 圣徒贬值 海德格尔的讲台 存在
  问题的早期历史 体验生活与离异生活 世界活动 破坏的哲学 海德格尔的达达主
  义 生活的透视 经历过的瞬间的黑暗 有亲缘的精神:海德格尔和年轻的恩斯特•
  布洛赫
第七章
    脱离天主教 “现实生活”与“向上帝的祈祷” 解构工作 卡尔•巴尔特的上
  帝 如何在降落中研究降落规律 同雅斯贝尔斯友谊的开端 1923年讲授“存
  在论” 《存在与时间》的前奏
第八章
    马堡的聘请 与雅斯贝尔斯的战斗同盟 马堡的幽灵 在神学家之中 汉娜•阿
  伦特 巨大的热情 汉娜为明晰性而战 隐蔽中的胜利 把生活简单纯粹高贵地置于心
  灵之前 《存在与时间》的诞生 母亲的亡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