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汉语国际传播——新加坡视角平装

分享到:

定价:¥22.00

  • 著者:674 
  •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本印时间:2010年0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90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06812-3
  • 读者对象:汉语教学研究者
  • 主题词:汉语国际传播
  • 人气:268

显示全部序言

       汉字具有表意性,其特点与数字信息系统非常相似。尽管汉字的读音随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改变,但字形却一直是老样子。汉字的意义与读音脱节,对汉语有利有弊。
       有利之处在于意义的表达不再依赖口语,所以完全不会讲汉语的日本游客在中国可以借助汉字认路。也因其表意性质,汉语语法较松散。
       相较于字母文字,这种脱节也有不利之处,那就是成人很难学会汉字,好在儿童没有这个问题。事实上,新加坡的小孩在学会读英文单词之前,就可以把图像化的汉字认读出来。但对大多数成人来说,掌握汉语的读写技能非常困难,这是汉语实现全球化的一大障碍。
       汉字的数字特征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但是,这一特征也使得汉语不易全球化。举例而言,日本、韩国和越南长期以来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但是,日语、韩语和越南语仍然需要一套语音系统来辅助汉字,以适应这些语言中更复杂的语法体系。
       新加坡社会语言环境特殊,很多新加坡人的头脑里混合着两种非常不同的语言体系。 四分之三的新加坡人是华人,大多数人的祖籍在中国南方。由于他们从父母和祖父母那里继承了闽南话、潮州话、广东话、海南话或客家话的句法,使得新加坡社会语言环境显得愈加复杂。再者,新加坡推行四大官方语言政策,即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其结果便是,在一个不大的城市里,日常生活中混杂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体系。
       新加坡复杂的语言景观是建国以来国家、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全球各地也面对类似的冲击。 由于交通和通讯日益便捷,不同的语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混用。正因如此,新加坡的语言教学经验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吴英成的新书《汉语国际传播:新加坡视角》的出版,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自1988年起,除了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的那段时间外,吴老师一直是我的汉语导师,近年来他还担任了李光耀资政和李显龙总理的汉语导师。
       吴老师潜心于语言学习领域的研究,对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不同家庭背景学习者尤其感兴趣。很多新加坡华人家庭同时使用英语(或者本土英语)、华语和少量汉语方言。这种情况造成了句法上的混淆,也为在同一班里教导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老师带来很大的问题。
       吴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协助新加坡教育部研发了更适合本地儿童学习的华语教学法。吴老师思维活跃,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无论教成人还是小孩,他都乐在其中。他毕业于新加坡早期的华校,荣获公共服务委员会海外奖学金赴台湾大学攻读中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并在那里找到了终生伴侣。有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加上我的一些鼓励,吴老师远赴英伦,在伦大亚非学院修读博士学位,同时也磨炼英语。
       学成回国后,吴老师执教于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2005年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6年擢升为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主任。他过去同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等地的国际汉语教学单位关系密切,而他目前的学术网络更遍及亚太、北美、欧洲与南非等地。他在汉语本体与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值得世界各地国际汉语专家学者借鉴和参考。
                                               杨荣文谨识
                                             2009年9月9日

显示全部前言

       《论语•为政》讲“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了这个年纪,总是希望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进行一个总结,借此作为向更远处出发的新起点。应该说,眼前这本书的编写即缘起于此。
       本书是我自1987年至2007年这二十年学术历程的回顾,也是对自己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化整理。每一个醉心于学术研究的人都应该知道,文章不仅是心血的结晶,也是一段人生经历的体现。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眼前不时浮现出过去在中国的不同经历。
       1987年,我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参加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并发表首篇论文,期间有幸结识北大朱德熙和周祖谟先生,并得到他们的赞许与鼓励,这可以视作我学术生涯扬帆起航的一刻。之后,我几乎参加每一届会议,先是作为1987年成立的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创始会员,继而于2006年成为常务理事。二十年间世汉会议的规模逐渐壮大,到了第九届会议(2008年),与会人数已从第二届的两百人激增至两千人。数字上的变化恰恰反映了中国崛起这一大趋势下汉语迅速传播的事实。
       回首二十年前,真有恍若隔世之感。我还记得当年在王府井的新华书店里,所有的图书都闭架出售,定价十元人民币的书籍,统统被锁入玻璃柜中,有意翻阅购买者,需经服务员开柜取出;故宫博物院里外籍人士寥寥无几,展出的“宝贝”也极其有限,徒有一座皇家宫殿的躯壳;当时的可口可乐还分为两种:一种卖给中国人,味道似药水一般,另一种则是友谊商店里专供我们这种“老外”的正宗货,不过得用外汇券购买。1997年,去上海旅游,现金用尽,忽然发现了VISA标志,兴冲冲去刷卡,却被告知只能刷本地卡,国际卡不受理……这些十几、二十年前的事情现在看起来就像旧默片镜头的再现。
       如今的中国,自由开放,与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经济领域国际化的内在推动力使汉语逐步走向世界,国际汉语教学也随之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理清国际汉语教学的整体脉络。如果本书能在这方面有些许贡献,那就是我最大的荣幸了。
       讨论国际汉语教学的书籍很多,如果说本书有什么特色,那便是新加坡视角。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生于斯长于斯,亲眼目睹了这个“小红点”的诞生与发展。而作为在新加坡这块土地上成长的汉语教学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新加坡语言政策之下,本地华语教学的历史进程。作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主任,我现在更肩负着培养新加坡新一代华文教师的重任。 由于有幸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语言学系,经常游走于东西方之间,因此对于汉语国际传播和教学都有自己的理解。我的求学与工作经历使我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
       一、新加坡华语作为汉语的一个重要变体到底具有哪些特色;
       二、在汉语全球化的浪潮下新加坡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三、新加坡主流华语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显示全部后记

       我在前言中提到《汉语国际传播:新加坡视角》是我20年汉语本体与教学研究的一个总结。历经论文初选、拟订提纲,完成初稿,又几经修改,最后编纂成书,整个过程中,许多同事、朋友、家人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令我不胜感激。
       首先要感谢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中文系的同事,其中要特别提到的是罗庆铭。他对本书的帮助贯穿整个编辑过程,包括编写修改提纲、审阅书稿等,大到篇章结构,小到键盘输入错误,他都提供了许多宝贵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我的研究助理杨荣华为编好本书,做了大量工作,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到全书框架的搭建及编写成书,事无巨细,付出了很多辛劳,在此也向她表达感谢。此外,翁凉平、林惜莱、徐峰、杨延宁等年轻同事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使我受益匪浅。
        除了系里的同事,世界各地多位挚友也为本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和美国麻省理:正学院高级讲师魏久安在百忙中为本书撰写序言;黄志远也对英文文稿进行修饰,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要感谢商务印书馆汉语出版中心主任周洪波和责任编辑陈丹丹,是他们促成本书得以出版。
       本书的编写与出版获得了国立教育学院高级学术行政主管研究资助基金(Research Support For Senior Academic Administra—tor(RS—SAA)Grant)[RS7/08 GYS]的鼎力资助。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太太江静芳。我常和同事开玩笑说,我太太是家里永远的“反对党”。正是这位“反对党”,对本书的框架、行文提供了不少批判性的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不仅是我生活中的好伴侣,更是我学术上的好拍档。
       本书难免有错误,这都是我个人的疏忽所致,希望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吴英成
                                             2009年10月1日于新加坡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新加坡是一个汇聚东西方文化的所在,这里华语教学中所面对的问题对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对于欧美地区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书从新加坡视角讨论国际汉语教学,主要涉及四大方面问题:新加坡华语作为汉语的一个重要变体具有哪些特色;在汉语全球化的浪潮中新加坡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新加坡主流华语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已有问题,新加坡华文教学界应该如何应变。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汉语变体研究
 第一节  新加坡华语的历史渊源及特色
   壹  新加坡华语语音特色
     1.1  祖籍方言类型与华族人口比例
     1.2  新加坡本土华语“第五声”研究回顾
     1.3  福建社群新加坡本土华语“第五声”调查
     1.4  小结
   贰  新加坡华语词汇衍变
     2.1  新加坡华人类型
     2.2  华语变体的衍变与移民文化的进程
   叁  新加坡华语句法特色一‘一句法实况调查及语码混用分析
     3.1  新加坡华语句法实况调查
     3.2  “罗惹华语”——新加坡华语的语码转换
 第二节  区域语言政策及汉语变体比较
   壹  新加坡语言政策与社会语言变迁
     1.1  “脱方人华”
     1.2  “脱华人英”
     1.3  新加坡华人双语形态的发展
   贰  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新加坡三地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
     2.1  三地语言景观
     2.2汉语与英语在三地的社会语言地位
     2.3汉语与英语在三地的语言教育地位
     2,4汉语与英语三地的未来地位
     2.5小结
   叁  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新加坡三地汉语变体比  
     3.1汉语在三地语言社群的地位
     3.2汉语变体:三地汉语词汇比较
     3.3语码混用:由句内层扩散至句间层
     3.4小结
   肆  “国际规范汉语”形成及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  汉语全球化与新加坡华语的定位
 第一节汉语全球化
   壹  全球汉语的崛起
     1.1中国崛起与汉语全球化
     1.2汉语全球化的迹象
   贰  全球汉语三大同心圈与国际汉语教学
     2.1全球汉语三圈理论
     2.2国际汉语教学
   叁  汉语国际传播的阻力
     3.1历史遗留的内部问题
     3.2区域语言变体规范化引起的外部问题
     3.3全球汉语服务业的品管问题
     3.4小结
 第二节本土认同与国际接轨的平衡点——新加坡的经验
   壹  新加坡华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