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帝俄时代生活史——历史人类学研究(1700-1917年)平装

分享到:

定价:¥95.00

  • 著者:302 译者:
  • 出版时间:2013年04月本印时间:2013年04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825页
  • 开本:16册数:2 卷数:1
  • ISBN:978-7-100-09291-3
  • 读者对象:历史学、人类学专业读者及研究者。
  • 主题词:帝俄时代生活史
  • 人气:394

显示全部序言

   《帝俄时代生活史》中文版序(米罗诺夫 撰)

    现在要奉献给中国读者的这部著作曾在俄罗斯引起巨大反响。围绕本书提出的观点,学术界进行过两次集体讨论,发表的书评超过15篇。辩论者的意见迥异,或者完全认同,或者彻底否定。《祖国》杂志以“鲍里斯• 米罗诺夫热”为题刊登了与辩论相关的内容。
      这部专著何以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
      首先,书中的新史料显著提升了争议水平。人体测量学资料——身高和体重数据——首次成为研究俄国居民福利状况的历史文献基础。现代科学认为,人的最终身高是生活水平的替代性合成指数(专门文献称之为生物状况)。人类生物学证明,平均身高反映了衣、食、住和医疗服务等需求的满足程度,基本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的人比基本需求满足较差者身材高,反之亦然。据此可以推断,在单一民族框架下,同个子矮的人相比,大多数高个子成年人或者儿童饮食状况良好,受到的照顾更精心,居住条件更佳,生病较少等,即生物状况较高。利用平均身高数据可以评估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程度,并据此判断居民总体福利状况的变化。
     以1700—1917年的人体测量数据为基础,笔者得出结论,1700年至1915年期间,俄国男性平均身高约增长4厘米(从165厘米增长到169厘米),女性身高的增幅大致相同。不过,同17世纪末18世纪初相比,平均身高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帝俄时期的最后70年(1846—1915年),而18—19世纪上半叶则呈周期性波动。体重的变化情况与此相似。19世纪60年代的大改革推动了居民福利水平的提升,从而影响到男性和女性身高的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当代中国存在类似情形。20世纪7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家日益富裕,具体表现在民众的饮食得到改善,人口的身高和体重增加。
  其次,导致辩论白热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苏联时期的主导观点认为,俄国人民生活贫困,社会极端不平等,持续不断的危机最终导致革命爆发。而笔者的研究结论与其完全对立.这也是本书的要点所在。
   废除农奴制以后,俄国发生真正的经济奇迹。经济走向市场化:商人、农业生产者自主作出经济决策,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确定价格。1861年至1913年间,国民收入增长2.84倍,人均收人增长0.63倍,人类发展指数从0.171提高到0.308,人均生产规模增幅达欧洲平均水平的85%。从19世纪80年代起,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超过欧洲平均水平,而且超过西方平均水平。国民收入年均增长3.3%,甚至比1929-1941年的苏联高0.1%,仅比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美国低0.2%。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工业成就斐然,尽管存在制度性障碍,农业仍保持欧洲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最大的奇迹是,在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条件下,居民富裕程度提高,换言之,工业化伴随的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改革后经济和社会生活取得显著进步.尤其是政治过程发生重大变化。政权最关键职能(社会化、吸收精英、沟通、协调利益、制定和实施政治方针、通过司法决定)的履行由政府部门、传统等级管理机构过渡到大众传媒、志愿性协会、议会、政党和各类学校等。俄国公民社会发展迅速,其基本要素形成。
    虽然到1917年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仍未能完成,但专制制度条件下取得的成就是不容争辩的。近现代历史上欧洲国家不乏在集权制度下成功实施经济改革的例子。例如,法国、德国和奥匈帝国在王权统治下成功实现变革,而民主时期却与灾难性的通货膨胀、经济衰退联系在一起(法国大革命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哈布斯堡王朝覆亡后的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兰)。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国家的发展过程亦与之相似。
    由此产生一个问题:如果现代化发展顺利,为什么还会爆发革命?
    即便是在较为成功的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仍然会面临诸多潜在的风险和问题。现代化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部分社会群体会受到冲击和考验.而且不可能立即使所有人都享有均等的财富。社会不同领域的现代化远非同步实现,有时甚至会以牺牲某些领域的利益为代价,社会关系紧张和失调不可避免。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社会群体秉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价值观及优先发展方向会出现分歧。在多民族国家,现代化易使民族问题激化。这一切几乎注定将加剧社会紧张程度和冲突。而且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通常现代化越顺利,社会冲突性越高。例如,经济快速增长与政治不稳定之间成正比。
   俄国也不例外。俄国的现代化是在欧化,准确地说是在西方化旗帜下进行的。现代化对社会高级阶层的影响大于低级阶层.对两部地区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对城市的影响大于农村,对首都的影响大于其他城市;由此导致城乡之间、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社会阶层之间、地区、职业和民族群体之间产生严重的矛盾和冲突。社会因此分裂为少数接受西方化思想的精英和大多数坚持俄国传统价值观的民众两大阵营,这是现代化造成的重要负面后果。同样,从价值观体系、政治取向和社会理想角度看,精明的西方化少数派并非一个统一体,其结果是,社会冲突和分裂逐渐累积。此外,现代化过程附带的破坏性后果日渐显现,如社会和民族间紧张关系加剧,冲突、暴力和犯罪行为增多,等等。正是迅速和成功的现代化制造了新矛盾,滋生了新问题,引发了短暂的局部危机。如果形势不乐观,这些危机将进一步发展为更大的危机;反之,则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改革后俄国社会的快速变化有双重性。一方面,社会变化产生了消极后果,人们思想观念迷失,国家处于混乱状态,社会紧张程度和冲突性加深,社会经历所谓的变革创伤;另一方面,社会变化具有积极意义,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动摇、业已确立的稳定秩序,中断发展的连续性,打破力量的均衡,质疑或者使原有技能习惯失去意义,人们才得以发现变化的消极方面。因此,认为社会紧张状况和冲突标志着俄国社会-政治制度危机、落后和不完善有失公允:前者不可避免,一定意义上说甚至有利于制度职能的正常发挥,即依靠政治力量的对立实现社会-政治制度的平衡。
   20世纪初俄国革命的原因不是19世纪60年代大改革后俄国持续不断的全面危机,而是社会不能驾驭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过程。同其他卷入第二次现代化浪潮的国家一样,俄国必然会为赶超式发展或过早实施现代化付出不菲的代价。抗议活动激增是社会迷茫的产物,也是民众获得自由、社会监督弱化和社会流动性增强的结果,更是需求增长超过经济和社会满足能力的后果。
  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称为现代化的系统危机,不过这与在苏联历史文献中提及的全面危机观点毫无共同之处。后者认为,普遍的、持续的危机使俄国社会变成无所作为、缺乏活力的系统,这个系统停滞不前,无法适应日益变化的生活条件,不能为居民提供福利保障。至今该观点在相关文献中仍普遍存在。旧事物的衰落伴随着新生事物的成长,这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标志。俄国社会的危机是成长与发展危机,并不必然导致革命,仅仅为革命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只是在军事失利、战时困唯以及反对派和君主制度争夺政权的特殊情况下,这种可能性才成为现实。
  当代俄罗斯正重返现代化之路,并且再次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迅速而顺利地实现现代化,同时避免革命。基于1905年和1917年两次俄国革命的经验,针对如何防止发生革命的问题,可以提出某些论点。
  存在准备夺取政权的现实反对派,具备政权从一种政治力量和平过渡到另一种政治力量的现实可能性,反对派应当有机会以非革命的方式取得政权。
  通过和平、合法途径实现权力由失败者向胜利者的转移,这一理念应深入民众的政治意识,并成为社会的政治传统。
  由于竞争和斗争,政治、经济和知识精英周期性更替,人才在各管理层面和不同生活领域循环。
  社会具备合法且现实有效的“阀门”,民众可以利用游行示威、罢工、集会以及持反对立场的大众传媒等形式和平表达对社会和政治的不满情绪,政权应当缓和而不是压制社会冲突。
  应该优先满足中产阶级的要求,因为来自白领阶层的革命,其危险远大于蓝领阶层。帝俄时期,尽管中产阶级数量不多,但恰恰是他们充当了20世纪初俄国革命运动的先锋,目前中产阶级在俄罗斯扮演着相同角色。如果这一群体感觉自己是生活的主宰者,那么即便生活不令其满意.他们也不会通过革命破坏现有秩序,而是把精力投入到改善生活上。
  必须将财产和社会不平等维持在社会安全水平并且考虑每个国家社会分化、贫富差距的特殊性。20世纪初,美国的不平等分化系数(10%最富裕人口与10%最贫困人口平均收人之比)为16—18,英国为70—80,但这些国家丝毫没有革命的迹象,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贫穷的责任在贫困者本人。而俄国在分化系数较低(5—7)的情况下却发生了革命,因为俄罗斯人对不平等问题非常敏感,现在仍然如此。
  应当持续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哪怕幅度不大,而且尽量避免生活水平短期性大幅下跌。
  需要运用一切可能的资源来避免将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和大量伤亡的战争及其他人为灾难。
  应当缩小俄罗斯与西方邻国之间财富水平的差距。明显的收人差距会引发被剥夺感,滋生不满。俗话说,“外国的月亮圆”,通常人们总是觉得别人的成就更大,因此,不断向民众灌输以下思想具有现实意义:只有在劳动效率提升的条件下才可能提高生活水平。如果俄罗斯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德国或美国水平的70%—75%,俄罗斯人享受更多的节日,大多数人工作时间较少,肆意挥霍水、土地、空气、森林等自然资源,那么我们不可能过上更富裕的生活。
  中国正在经历迅速而且极其成功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同样面临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希望拙著能吸引更多的中国同行关注现代化,能为认识现代化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诚挚感谢译者及决定在中国出版本书的出版社。继英文版发行之后,我将拥有更多的读者。
  特别感谢张广翔教授。他是真正献身于历史科学的人,是中国著名的俄国史和俄国历史文献研究专家。多年来,他一直密切关注着俄国历史学的发展,并积极与中国史学界分享所有重大变化。正是在他的支持下,本书才得以译介到中国。关于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但笔者认为,如果一个人思想丰富、目标坚定并付出辛勤劳动,那么他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国学者,张广翔教授就是这样的典范。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米罗诺夫,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历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当代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史学界第一部俄国历史人体测量学著作。作者首次以人体测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700-1971年俄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展示了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本书重新审视了传统史学范式,实现了非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突破,针对20世纪初俄国革命的性质和原因提出了全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