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先进的语料统计软件,清晰地揭示不同语言因果复句语法化路径特征的共性和个性。同时,此书试图回答英汉因果复句“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为何如此”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以促进语言习得、语言教学、翻译实践以及语法化理论的完善。
作者通过对历史时期大规模语料库的深入挖掘与统计,运用历时与共时的双重视角,为我们揭示了英汉因果复句句法和语义演变的丰富特征。本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逻辑清晰,是语言学研究者和实践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
《牛津哲学辞典》对“因果关系”的定义是:“Causation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wo events that holds when,given that one occurs,it produces,or brings forth,or determines,or necessitates the second.”(“因果关系”是指相关两方面间的联系,当一方发生时会导致另一方的产生。)具有因果关系的复句就称为因果复句。因果关系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关系,即原因和结果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各级表现“因果关系”的语法单位中,因果复句是最重要的一级,处于中心地位。“因果”一词来源于佛教,但它并不 是佛教独有术语,在哲学领域里,凡是一种“现象”的产生,必有形成此“现象”的原因在先,然后才会产生结果。而在逻辑学中,因果关系用于解释某个事物,找寻某事物的来源、发展及最后的去向。因果逻辑被广泛应用,万物具有普遍联系,因此因果关系也具有普遍性。语言是对客观认识 的主观表达形式,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因果关系的形式有很多,其中英语因果复句和汉语因果复句就是表达这一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之一。英汉因果复句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经历了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到形式主义语言学再到认知主义语言学的转变。结构主义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因果复句重视记录实际语言中的因果复句使用,倾向于共时研究,主要是研究因果复句的分布情况。形式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因果复句倾向于从语言结构内部寻找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认为因果复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等边界非常清楚。认知语言学视角的因果复句研究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我们所用的因果复句也带有我们个人的认知印记和色彩,其语义、语用具有主观性,主观性的表达与主观化相关,主观化的进行与词汇化、语法化也有联系。因此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我们的研究主要从语法化和主观化两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语言学视角能够为我们呈现因果复句的不同特点,让我们一览当下因果复句研究的全貌。
……
邓云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英汉语言对比、计算语言学、外语教育与教学等研究,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学术带头人,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方向负责人,语言学研究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CSSCI和SSCI论文50余篇,《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5篇。
曾冬梅,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教育部产学研项目2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教改课题3项;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5项。
李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英汉对比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并结题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省级项目5项,主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2篇。
具有因果关系的复句称为因果复句。因果关系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关系,即原因和结果的内在联系。在各级表现“因果关系”的语法单位中,因果复句是最重要的一级,处于中心地位。书稿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框架,基于大规模的自建语料库,研究英汉因果复句句法和语义的演变特征,考察它们演变路径特征的共性和差异,对比两者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演变等不同层面上的共性和差异,解析其演变特征共性和差异的深层理据,发现英汉因果复句结构相同和各自的演变机制,并分析解释其演变机制、动因及相关问题。
第一章 英汉因果复句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因果复句
第二节 形式语言学与因果复句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与因果复句
第四节 以往研究的评论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语法化理论
第二节 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
第三节 识解理论
第四节 入场理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英汉原因连词的语法化过程
第一节 前期的研究
第二节 英语原因连词“because”的语法化过程
第三节 汉语原因连词“因为”的语法化过程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英汉因果语法标记和焦点标记的演变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标记的历时演变
第二节 因果标记演变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理据
第三节 英汉因果复句关联词焦点标记的演变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英汉因果复句关联标记模式和语序的演变
第一节 英汉因果复句关联标记模式优先序列的历时演变
第二节 英汉因果复句关联标记模式类型特征的演变
第三节 英汉因果复句语序和关联标记模式的演变及其认知阐释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英汉因果复句语法化和主观化的历程
第一节 英汉因果复句语法化的历程
第二节 英汉因果复句主观化的历程和机制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英汉因果复句的入场模式
第一节 因果关系表达形式的分类和研究目标
第二节 相关的前期研究
第三节 入场的两种基本形式与策略
第四节 英汉因果复句的认知原则与识解差异
第五节 因果关联词的入场
第六节 入场元素的形式与分类
第七节 因分句与果分句的入场
第八节 因果复句入场与场景的构建
第九节 英汉因果复句的认知异同
第十节 英汉因果复句异同对教学的启示
第十一节 小结
第八章 结 语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