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西方成长小说文本解读 平装

分享到:

定价:¥79.00

  • 著者:183218 
  •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本印时间:2020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46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8665-0
  • 读者对象:外国文学研究者、高校文学专业师生及文学爱好者
  • 主题词:小说研究西方国家
  • 人气:351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西方成长小说经典的经典解读,文学类型研究的文本批评范本。



其一,作为《西方成长小说史》的姐妹篇,既可与之配套,提供全面、权威的文本参照,又可单独研读,为西方成长小说研究再开门径;其二,以专题形式聚焦西方成长小说代表作品,兼容主流论调与不同声音,为经典文本的持续深入研究提供观念准备和多样化的专家视角;其三,组成此书的20篇批评文章,皆出自权威学者之手,聚焦成长小说母题,可作为文学类型研究的经典案例和文本批评范本,供相关专业的学生和青年学者借镜。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孙胜忠,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高级研究学者,多年来一直以成长小说为主线,致力于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有专著及译著多部出版问世,包括《美国成长小说艺术与文化表达研究》《西方成长小说史》《寻欢作乐者的历史》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以德、英、美三国为主要考察对象,勾描出西方成长小说“从源头到当下”200余年的流变路径和阶段性特征,爬梳洗剔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杰作佳构,择其最具代表性者以专题形式深入解析,综合运用当代文学批评手段,博采广纳而为再阐发,还原西方成长小说经典的思想源头和创作现场,熔铸出一个其来有自、其宗有定、其变不居的文学范型,于《西方成长小说史》之外,为西方成长小说研究再开门径,为文学类型研究提供文本批评范本。

 

相关推荐:
雨果说:“作品建构读者的灵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那么,经典的成长小说也可以说是这类“生活教科书”里的教科书。孙胜忠教授多年潜心研究西方“成长小说”,学术成就斐然,他这部《西方成长小说文本解读》在跨文化的语境中,结合歌德、狄更斯、勃朗特、菲茨杰拉德等名家的著名小说具体文本,对成长小说经典的思想价值与艺术特点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做了精深独到的阐释,有助于读者准确地把握西方成长小说传达的生活哲理与艺术精髓,领略这些文学经典“美善合一”的妙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  吴晓都
乐见佳作《西方成长小说文本解读》问世。选文精到,极具代表性,解读匠心独具,细腻老到,既生动揭示各具体文本的风貌,又精准点明其与成长小说传统的关系。全书洋溢审美愉悦,在在渗透深厚的学术素养,难得一见。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  殷企平
成长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对这个主题展示得最为全面深入的当属成长小说。孙胜忠教授的专著从西方文学大国的成长小说入手,归纳出这个主题发展变化的规律,展示其中蕴含的艺术特征,为我们把握西方成长小说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值得一读。
——南京大学教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  朱刚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言 1
德国篇
概论:德国经典成长小说与美国成长小说之比较 7
一、张力下的统一——论原型成长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21
(一)从反讽结局中看其辩证统一性 22
(二)从“美善合一”看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25
(三)从“相互联系”看“思”与“行”之间的辩证统一 28
(四)矛盾与统一的背后 30
二、反讽艺术之辩——对《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再思考 36
(一)盛名之下的质疑之声 37
(二)小说的反讽结局 39
(三)戏剧的感性与理智及道德的严肃性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41
(四)现实与观念、行动与思想之间的张力及其化解 44
(五)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分裂与统一 47
(六)“美善合一”与有机成长观背景下的反讽艺术 49
英国篇
概论:英美成长小说情节模式与结局之比较 53
(一)成长小说的两种情节模式 55
(二)成长小说两类不同的结局 61
(三)不同情节与结局的意义及其成因 67
三、“激进的内在改革”或卡莱尔式的自我教育——作为精神自传的《旧衣新裁》 76
(一)《旧衣新裁》之“奇” 78
(二)“激进的内在改革”:卡莱尔式的自我教育 81
(三)作为哲理性精神自传的《旧衣新裁》 87
四、论《旧衣新裁》中的“衣服”与“裁缝” 93
(一)《旧衣新裁》所作何为?衣服是什么? 94
(二)为什么要重新裁剪衣服?什么样的衣服才合身? 99
(三)谁是裁缝?谁又是那个新裁缝? 108
五、一部独特的女性成长小说——论《简•爱》对童话的模仿与颠覆 116
(一)《简•爱》对灰姑娘童话的模仿 117
(二)《简•爱》对灰姑娘童话的颠覆 122
(三)《简•爱》:一部独特的女性成长小说 125
六、《简•爱》——精神追求抑或权力算计 131
(一)对《简•爱》的再审视与追问 133
(二)社会流动性加大条件下的权力算计 135
(三)社会规范压力下简的“牺牲”精神与退让策略 144
(四)财富对简地位提升的决定性作用 148
(五)“神仙所生、凡人所养”:简的两面性 150
(六)《简•爱》:一部再现社会实用主义自我教育观的成长小说 154
七、异化的内在修养——论《远大前程》中的“绅士” 157
(一)“我真想做个上等人啊”:匹普的绅士梦 159
(二)“上帝啊,保佑这个厚道的好心人吧!”:狄更斯的绅士观 167
(三)“真正的绅士”:《远大前程》对《自助》中绅士观的回应 171
八、格雷的画像与王尔德的镜子——论《道连•格雷的画像》 178
(一)展示灵魂的画像:格雷美丽青春下的堕落人生 180
(二)“反映灵魂的镜子”:王尔德视为生活完美表达的艺术 187
(三)回到康德:走向美与道德、审美论与目的论的统一196
九、《无名的裘德》——一首“零余者”的成长悲歌 204
(一)“光明之城”:零余者的“无望之乡” 205
(二)“冻结的青年”:零余者灵肉分离的病态情爱 213
(三)“字句叫人死”:零余者悲剧的社会根源 222
十、“我们中间的一个”——《吉姆爷》中的归属感和精神追求 230
(一)“我们中间的一个”与“荣誉” 231
(二)“很不好”的梦与“很好”的追梦 235
(三)走不出去的过去与“渺茫的要求” 237
(四)《吉姆爷》的现代性及其对经典自我教育观的回归 240
十一、从灵与肉的分离到灵与肉的结合——评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243
(一)既是儿子又是情人——恋母情结的困扰 246
(二)米丽亚姆与克莱拉——灵肉分离爱情的象征 248
(三)灵肉合一——劳伦斯的爱情理想 254
十二、穿古装唱新戏——论《寻欢作乐者的历史》的书写策略 257
(一)“援古证今”:传统的小说情节模式与百年前的故事 258
(二)“据事以类义”:典雅的用典 263
(三)穿古装唱新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67
十三、阶级•宗教•性——再论理查德•梅森的成长小说《寻欢作乐者的历史》 273
(一)作为成长小说的《寻欢作乐者的历史》 274
(二)“纯真状态中的两个赤身裸体的人兽”——性对阶级差别的超越? 277
(三)“上帝就在这里”——宗教的桎梏与人性的解放 281
美国篇
概论:成长的悖论:觉醒与困惑——略论美国成长小说及其文化表达 287
(一)天真——“认识你自己”及周围世界的内驱力 289
(二)“顿悟”——获取“真理”的瞬间 292
(三)幻灭——偷食“禁果”的代价 295
(四)觉醒的困惑——一种文化解读 299
十四、分裂的人格与虚妄的梦——论觉醒型女性成长小说《觉醒》 302
(一)分裂的人格:艾德娜的双面人生 304
(二)蓝色的大海、绿色的草原与艾德娜虚妄的梦 310
(三)笼中的鸟与作为“死亡证”的觉醒 313
十五、“并无实体的城”——论菲茨杰拉德《冬之梦》中的美国梦 318
(一)德克斯特的“冬之梦”:那“光鲜亮丽的东西” 320
(二)朱迪的游戏:有“规”无“矩”的美国梦 325
(三)并非承诺之吻:作为“一种期货”的美国梦 331
(四)《冬之梦》:菲茨杰拉德之梦及其对美国梦的批判 337
十六、在情爱中成长——作为成长小说的《小城畸人》 342
(一)“粗俗沉沦”型性遭遇 345
(二)“激越飞扬”型爱情 349
(三)跨越青春,走向成熟 353
十七、从“顿悟”到“遁世”——评福克纳的小说《熊》 355
(一)在大自然的洗礼中“顿悟” 357
(二)路在何方:“顿悟”通向“虚无” 360
(三)诗性的美国想象:审美超越理想与现实的对峙 363
十八、二元对立的颠覆和文本结构的消解——解构《麦田里的守望者》 367
(一)二元对立因素在文本中的颠覆 369
(二)对霍尔顿身份的解构 375
(三)文本结构的自我消解 380
十九、身份困惑、种族冲突与民族寓言——为《没有指针的钟》一辩 383
(一)“粉红色的骡子”:杰斯特的身份困惑与种族意识 384
(二)未定的个体身份与无解的种族困境 392
(三)《没有指针的钟》——作为民族寓言的“后经典”之作 399
二十、言说无法言说的恐怖主义——论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 406
(一)无法言说的恐怖主义与“越界”言说的《恐怖分子》 409
(二)“这些魔鬼想夺走我的主”:《恐怖分子》对美国文化的批判 413
(三)“外来人”来到“发光中心”:异化感与归属感 422
引用作品 430
后 记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