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从1979到2020,多维解读 “小康中国”的过去、现实和未来。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终成现实。
何谓“小康”?它在中国4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又如何真实地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展望未来,“小康的中国”将朝着怎样的方向继续前行?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小康社会理论专家周锟,从学理和实践层面讲述小康的历史,诠释小康的真谛。

定价:¥65.00
从1979到2020,多维解读 “小康中国”的过去、现实和未来。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终成现实。
何谓“小康”?它在中国4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又如何真实地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展望未来,“小康的中国”将朝着怎样的方向继续前行?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小康社会理论专家周锟,从学理和实践层面讲述小康的历史,诠释小康的真谛。
本书既是一部系统诠释小康社会的理论专著,也是一部生动鲜活的“改革发展史”和“民生发展史”。
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历史时期。本书以我国小康社会发展的5个阶段为纲,以小康社会建设实践过程的35个重要事件和发展理念为目,深入阐释“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绩,从国家决策层面叙说我国在小康道路上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伟大历程和真实故事。作者追本溯源,讲述了小康理论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而产生、丰富及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理论”,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与关联。此外,作者通过对西藏克松村、安徽小岗村、浙西凉棚岭村、大凉山火普村、广西合寨村、陕西金鸡沙村等地的采访和调研,以真实案例和翔实数据微观地讲述了我国农村和农民在小康社会建设历程中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切而感人。
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
——习近平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卡尔·马克思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邓小平(1979年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
“小康”,已经逐步成为真实存在的中国社会状态。它是中国人民生活不穷不富、日子好过的中间状态,也是中华文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中间状态。“小康”,是充实的过去,奋斗的现在,坚实的起点。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 周锟
1989年他(指农户高阿二)的房子造起来了,造了一层楼,造起来的房子外面没有贴砖,他感觉很高兴了,又过了5年,他把外面包装好了,94 年、95 年了,这个房子一包装以后就看起来蛮好的。他一步一步来的,这就是改变生活,这就是小康生活。
——《浙江日报》记者徐永辉
现在国家、县、村里面都鼓励我们农民搞‘互联网+’,虽然我们的草莓不愁卖,但这是一个渠道……现在20 亩土地种植得非常好,纯收入有八九万块钱,我自己上班(在村里还有一份兼职)一年有两三万块钱,自己在家小孩也能照顾了,也不用去外面租房子、找工作……我感觉现在过得也挺好的。
——小岗村村民杨伟( 2018年)
“没有中国,你也许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糟糕,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在未来的10 年中,我无论如何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了。”
——美国记者萨拉·邦乔尼(2008年)
置身中国,我现在比任何时候更加确信,当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头十年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经济大衰退,而是中国的绿色大跃进。
——美国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弗里德
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2018年视察大凉山火普村)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