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系统论法学新思维 平装

分享到:

定价:¥68.00

  • 著者:186182 
  •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本印时间:2022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76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605-0
  • 读者对象:学研究者,法学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对前沿法学理论感兴趣的读者
  • 主题词:法的理论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80后”教授新锐巨制,系统论法学新成果!


本书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以系统论法学为主题的学术专著,作者以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从“理解现代法律的新思路”“推进法学研究的新范式”“观察当代法律的新工具”三个内在关联的视角,展现了高度复杂的“系统论法学新思维”。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陆宇峰,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首届优秀博士后,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近10项;在《中国法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曾翻译出版《宪法的碎片——全球社会宪治》一书;获2020—202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奖”。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系统论法学”是复杂社会的理论法学新流派,主张将现代法律作为“自创生”的“社会系统”加以观察,颠覆了关于法律功能、法律要素、法律演化、法律效力、法律价值、法律全球化以及法与政治、经济、道德关系的传统理解,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本书作者深耕该领域超过十五年,以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展现了“系统论法学新思维”。上篇以“新思路”解题,重构系统论法学的学说体系,中篇以“新范式”展开,阐述系统论法学的学术价值,下篇以“新工具”发力,创造性地运用系统论法学研判当代中国的法治发展,包括全球司法治理浪潮下的中国司法、法制改革背景下的网络法律舆论、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困境、信息技术的反噬效应及其法治挑战等,令人耳目一新。

显示全部目 录

自 序
上篇  理解现代法律的新思路
引 言
第一章 “自创生”社会系统理论
第一节 社会系统理论的范式转移
第二节 沟通:社会系统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社会系统的三种类型
第四节“全社会”的三种分化模式
第二章 社会演化与法律系统的“分出”
第一节 分割社会与原始法
第二节 分层社会与“前现代高等文明的法”
第三节 功能分化社会与现代实证法
第四节 法律的演化:变异、选择与再稳定化
第三章 稳定规范性预期——法律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既有的法律功能学说
第二节“规范性预期”与“认知性预期”
第三节 法律作为全社会的“免疫系统”
第四章 代码、纲要、程序——法律系统的结构
第一节 代码化:运作封闭与法律悖论
第二节 纲要化:悖论展开与认知开放
第三节 法律作为“条件性纲要”
第四节 通过“程序”的正当化
第五章 司法作为法律系统的“中心”
第一节 现代司法的“决断”属性
第二节 现代司法的中心地位
第三节 “中心”与“边缘”的协同运转
第六章 重新界定“正义”  
第一节 自然法学说中的正义
第二节 法律系统中的正义
第三节 正义的纯粹“形式性”
第七章 法律系统与其他功能系统
第一节 系统际的关联模式
第二节 法律与经济
第三节 法律与政治
第八章 系统论法学的特色与贡献
第九章 系统论宪法学
第一节 现代宪法的社会功能:维系功能分化
第二节 现代宪法的现代属性:效力自赋之法
第三节 现代宪法的空间位置:系统际耦合结构
第四节 现代宪法的内容要求:社会的规定性
第五节 基本权利的社会原理:性质、主体和效力
第六节 无关权力的宪法问题:失控的社会媒介
第七节 现代宪治的模式转换:迈向多元主义
中 篇 推进法学研究的新范式
引 言
第一章 有关法律的科学性宏观理论
第一节 社会理论法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学
第二节 社会理论法学具有科学属性
第三节 社会理论法学取向于宏观理论
第二章 现代法律全面理性化的动力
第一节 对法教义学的“激扰”
第二节 法律运作的“自我调整”
第三节 法律理性的四个维度
第三章 各领城法学研究的知识增长点
第四章 系统论法学与社会理论法学
第一节 系统是社会理论的普遍观察工具
第二节 人是社会系统最重要的环境
第三节 社会整合建立在差异基础上
第五章 重思“法律与文学研究”
第一节“有所不为”的法治
第二节“有所作为”的法治
第三节“不可强为”的法治
第四节 被遮蔽的法治问题
第六章 从卢曼到托依布纳: 全球社会宪法论
第一节 民族国家的政治宪法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新宪法问题
第三节 片段化的全球社会宪法
第四节 全球的宪法碰撞与“新冲突法”
第五节 附论:系统论宪法学的新进展
下篇  观察法治中国的新工具
引 言
第一章 走向“社会的司法化”
第一节 现代法功能再辨析
第二节 现代司法之于法律功能的决定意义
第三节 现代司法作为解纷机制的决定性优势
第四节 “大司法”与“社会的司法化”
第二章 社会治理创新与法制改革转型
第一节 民间社会的法制改革诉求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的权力碰撞
第三节 转型期的法制改革与党的领导
第四节 以社会治理创新迎接法制改革转型
第三章 网络奥论与法制改革顶层设计
第一节 法制改革模式转型背景下的网络舆论
第二节 策略重构型网络法律舆论:典型方式
第三节 策略重构之于法制深改:意义与局限
第四节 超越策略重构作为顶层设计的内在要求
第四章 中国网络公共领城: 功能、异化与规制
第一节 促进社会各领域的自我反思
第二节 基于技术设置的异化风险
第三节 “行为主义”规制模式的错位
第四节 “公一私”合作的新型网络规制
第五章 信息社会技术反噬效应及其法治挑战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逆向淘汰”效应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全景敞视”效应
第三节 信息技术的“加剧排除”效应
第四节 信息技术的“异议阻却”效应
第五节 通过反身法化解信息社会的法治困境
中国进入“风险社会”(代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