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人人能劳动,人人能创作
全景式解读解放区的生产劳动与文艺实践
相关推荐:
该著表现出深入历史语境的努力,运用了丰富详实的史料,不仅深化了对解放区文艺实践的历史认知,也有助于揭示文化政治以及政党政治领域的问题的复杂性。在方法论的建构方面,这一研究表现出跨学科、跨媒介研究的探索意识,在探究解放区文艺生产与形式实践的特殊性的同时,力图生成一种诗学的视野,从而表现出驾驭史料、方法、理论的均衡性,良好的大局观和处理复杂历史和学术问题的研究能力。——北京大学中文系吴晓东
该著的选题及切入角度均具拓展性意义,集中表现在三个层面。其一是对“文艺”范畴所做的理论自反和理论阐释,其二是对解放区文艺实践史料的详备深入的整理与阐释,其三是对代表性文艺文本实践内涵所作的敏锐解读。
——北京大学中文系贺桂梅
1940年代,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生产劳动”既构成了政治史与社会史层面的一系列事件,如大生产运动、劳模运动、劳动互助、土地改革等;也在文学史和艺术史的层面,深刻影响了文艺的生成和形式,如知识分子改造自身、木刻版画中的劳动情景、小说戏剧中的农民翻身与翻心等。本书即以“劳动”为中心,探究文艺工作者在生产劳动中进行身份新定位、思想新转变、形成新创作形式,并考察文艺对乡村文化进行的娱乐改进,以及与政治实践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