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谓专供观赏之用的水果,一如佛手柑,其形可观,其芳可赏,却不能食,和一般可以下肚成为营养的实用水果不同。那么严格来说,是否也有纯供欣赏的文章呢?从前是有的,所谓“美文”就是专供欣赏的华丽文章,比如中国的四六骈俪体。当时写文章的技巧属于特殊的技能,当今时代教育普及,只要不是文盲,谁都会写文章,为此,写文章这一技能的特殊性也日渐淡薄,我们身边能够阅读到专供欣赏的华丽文章的机会也就愈来愈少了。
尽管如此,文章还是免不了带着几分微妙的专业性质。看起来谁都能写的普通文章,或是谁都读得懂的文章里头,其实都经过了特殊且专业的锤炼。现今即便有供人欣赏的文章,也会将这层意义隐藏起来,在表面上伪装得和一般的实用文章没什么两样。例如,杂志或各式各样广告上可见的标语,虽然没有高深的文学含义,却都是基于各自的目的,经过锤炼、讲求技巧的结晶,绝非业余之作。
自从推行现代口语文之后,一般大众的文章都改用日常生活的语言,不过在部分书信当中仍旧存在“候文”的体裁,官厅及军队也仍在使用艰深的汉语。天皇陛下的敕语本来只可心领神会,二战结束之后,来到了敕语也变得口语化的时代,天下文章看似愈来愈平均化的同时,口语文却也因为不同的目的与用途,而存在着写作方法上和语感上的差别。先谈谈我个人的经验:过去我在大藏省工作的时候,也曾为了撰写大藏大臣的演讲稿而吃足苦头——原本我所拟的一篇文情并茂的讲稿,竟被认为可能严重损害大臣的威信。课长说我写得太蹩脚,让我的上司把稿子彻底修改,结果改成了一篇令我俯首称臣的“杰作”—它虽然是口语文,却闪耀着八股文的光辉。那篇文章完全不带任何情感或个性,并刻意删除了所有可能动人心弦的修辞,变成了位高权重者对多数不特定的大众发言时所用的独特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