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藏书(全三册) 精装泉州文库

分享到:

定价:¥308.00

  • 著者:182777,183244,1660,183750 
  •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本印时间:2020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08页
  • 开本:16册数:3 卷数:1
  • ISBN:978-7-100-18560-8
  • 读者对象:文史哲专业研究者
  • 主题词:政治人物列传中国古代
  • 人气:22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晚明著名思想家李贽异端思想及其历史观的第一手资料。李贽是晚明著名思想家,尤其以其超前的历史见解,较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对明以前历史人物和朝代历史的看法,而《藏书》最能体现其“惊世骇俗”的异端思想。《藏书》六十八卷,分为世纪和传记两大类,其中卷一至卷八为世纪,卷九至卷六十八为传记,其中传记分为大臣、名臣、儒臣、武臣、贼臣、亲臣、近臣、外臣等八类,每一类又有更细致的子目。是书对明以前的帝王、圣贤、文人、士大夫、武臣、草莽英雄、乱世枭雄等历史人物的评判,大多不同于明以前各王朝的官方定论或儒家(尤其是理学家)的主流看法,甚至有些提法完全对立,尤其是对对秦始皇、项羽、隋炀帝、武则天、冯道等的评判,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古代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是研究李贽异端思想和晚明新思潮的重要文本。

此外,本书经李梦生(原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文审读。

 

丛书简介: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十四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一百家一百八十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最后筛选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种著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

《泉州文库》始唐迄清,原著点校,收录标准着眼于学术性、科学性、文学性、地域性、原创性、权威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优先。所录著作涵盖泉州各县(市、区),包括金门县及历史上泉州府属同安县,曾在泉州任职、寄寓、活动过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则取其内容与泉州密切相关的专门著作。文库采用繁体字横排印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旧椠秘籍,堪称温陵文献之帜志。

另外,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特为本丛书题签。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李贽(1527—1602),原名李载贽,字宏父,号卓吾,别号百泉居士、卓吾居士、卓吾老子、李长者等,人称李温陵,福建晋江人。七岁始随父读书,十六岁入府学,弱冠后奔走四方以糊口。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三十四年授辉县教谕,三十九年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六月,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后历任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南京刑部郎中、姚安知府等。万历三十年(1602)闰二月,被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参劾,被捕入狱,著述被毁。三月,以剃刀自杀,享年七十六岁。平生致力于讲学,著述颇丰,有《李氏说书》八卷(一作九卷)、《四书评眼》十三卷、《九正易因》二卷、《皇明三异人录》四卷、《老子解》二卷、《庄子内篇解》二卷、《初潭集》三十卷、《李氏藏书》、《李氏焚书》、《李氏丛书》十二卷、《枕中十书》六卷、《读升庵集》二十卷、《古文法眼》四卷、《吏阁万年》、《评选陶诗》二卷、《评选坡仙集》十卷、《评选王摩诘诗》三卷、《评选曹氏一门集》二卷、《姑妄编》七卷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藏书》六十八卷,明代李贽编著。卷首有焦竑序、刘东星序、梅国桢序、祝世禄序、耿定力序、李贽《后论》。正文分为世纪和传记两大类,其中卷一至卷八为世纪,卷九至卷六十八为传记。世纪共八卷,包括了历史上著名帝王、列国诸侯、起义首创者等,收录了秦始皇(附秦二世)、陈胜、项羽、齐王田横、汉高祖(附惠帝)等。传记共六十卷,分为大臣、名臣、儒臣、武臣、贼臣、亲臣、近臣、外臣等八类,每一类又有更细致的子目。《藏书》对明以前的帝王、圣贤、文人、士大夫、武臣、草莽英雄、乱世枭雄等历史人物的评判,大多不同于明以前各王朝的官方定论或儒家(尤其是理学家)的主流看法,甚至有些提法完全对立,尤其是对对秦始皇、项羽、隋炀帝、武则天、冯道等的评判,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古代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藏书》及其姊妹篇《续藏书》汇聚了李贽最重要的史观,也进一步激活了晚明新思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显示全部目 录

藏書序   焦  竑 1
藏書序   劉東星 2
藏書敘   梅國楨 3
藏書序   祝世禄 4
藏書敘   耿定力 6
藏書紀傳總目前論   李  贄 7
藏書紀傳總目後論   李  贄 8
藏書世紀卷一 1
世紀總論 1
九國兵争 1
東周、西周 1
燕 2
田齊 3
魏 5
趙 6
韓 9
楚 10
秦 10
藏書世紀卷二 12
混一諸侯 12
秦始皇帝附二世胡亥。12
匹夫首倡 15
陳王勝 15
英雄草創 16
西楚霸王項羽16
乘時復業 23
齊王田横 23
神聖開基 24
漢高祖皇帝附孝惠帝。24
藏書世紀卷三 32
明聖繼統 32
漢孝文皇帝附孝景帝。32
英雄繼創 37
漢孝武皇帝37
守成明辟 41
漢孝昭皇帝41
守成令主 41
漢孝宣皇帝附元、成、哀、平。41
篡弑盗竊 45
新王莽 45
乘亂草竊 49
公孫述 49
藏書世紀卷四 51
聖主重興 51
漢世祖光武皇帝 51
守成明辟 56
漢孝明皇帝附章帝以後。56
三國兵争 59
曹魏 59
孫吴 66
劉蜀 70
奸臣篡奪 73
晉司馬氏 73
藏書世紀卷五 80
南北兵争 80
南朝晉牛氏 80
定亂代興 82
宋劉氏 82
誅暴代立 86
齊蕭氏 86
誅暴代立 88
梁蕭氏 88
定亂代立 90
陳陳氏 90
藏書世紀卷六 93
北朝 93
北朝漢劉淵 93
後趙石勒 95
燕慕容廆 100
秦苻洪、苻堅 101
西燕慕容冲 104
後燕慕容垂 104
南燕慕容德 105
後秦姚萇 106
北魏索頭虜附聖主文帝宏。108
北齊高歡 111
北周宇文泰附聖主武帝邕。114
藏書世紀卷七 117
混一南北 117
隋楊堅附隋煬帝楊廣。117
因亂使智 121
魏公李密 121
亡命草創 125
夏主竇建德 125
英主肇興 126
唐太宗皇帝附唐子孫。126
篡弑巨盗 135
後梁朱温 135
討逆正位 135
後唐莊宗附賢主明宗。135
借兵臣虜 137
後晉石敬塘(瑭)137
乘便竊位 137
後漢劉暠 137
因時援立 138
後周郭威附聖主柴世宗。138
藏書世紀卷八 139
聖主推戴 139
宋太祖皇帝139
繼統人主 143
宋太宗皇帝附真宗。143
守成賢主 143
宋仁宗皇帝附英宗。143
求治真主 144
宋神宗皇帝附哲、徽、欽。144
偏安一隅 145
高宗附孝宗等。145
附載 146
遼 146
金 148
華夷一統 151
元 151
藏書大臣傳卷九 156
大臣總論 156
一因時大臣 156
漢叔孫通 156
曹參 158
丙吉 159
晉王導附王衍。161
謝安 164
二忍辱大臣 167
唐婁師德 167
狄仁傑附朱敬則。167
三結主大臣 171
漢蕭何 171
公孫弘 173
苻秦王猛傳見“智謀名臣”。 175
唐李泌傳見“智謀名臣”。175
宋吕夷簡傳見“智謀名臣”。 175
藏書大臣傳卷十 176
四容人大臣 176
東漢陳寔附陳群。176
劉蜀蔣琬 177
晉山濤 178
羊祜 178
唐房玄齡、杜如晦180
盧懷慎 182
郭子儀 182
宋吕蒙正 186
王旦 188
畢士安附李允則。190
文彦博 192
藏書大臣傳卷十一 196
五忠誠大臣 196
燕樂毅 196
趙藺相如 198
齊魯仲連 200
魏侯嬴傳見“直節名臣”。204
漢張良 204
田叔、孟舒208
張安世 209
孫吴周瑜 212
藏書大臣傳卷十二 215
五忠誠大臣 215
劉蜀諸葛亮附傳。215
唐裴度 224
宋吕端 228
李沆 229
韓琦 230
藏書名臣傳卷十三 236
一經世名臣 236
漢魏相 236
晉江統 237
唐馬周 239
魏徵傳見“行業儒臣”。240
李德裕 240
後唐郭崇韜244
藏書名臣傳卷十四 247
一經世名臣 247
宋趙普 247
張齊賢 250
向敏中 253
蘇頌 254
邵雍傳見“德業儒臣”。256
范純仁 256
程顥傳見“德業儒臣”。259
吕好問 259
楊時傳見“德業儒臣”。260
葉適 260
崔與之 262
元劉秉忠 264
廉希憲傳見“行業儒臣”。264
耶律楚材傳見“數學儒臣”。 264
藏書名臣傳卷十五 265
二彊主名臣 265
秦商君 265
趙毛遂、李同267
韓韓非、申不害269
漢周勃 269
鼂錯 270
郅都 272
張騫 273
雋不疑 275
龔遂 276
傅介子 277
鄭吉 278
王尊 278
東漢董宣 281
藏書名臣傳卷十六 283
二彊主名臣 283
唐張柬之 283
李吉甫 284
杜黄裳 285
宋寇準附高瓊。286
王曾 290
富弼 292
沈括 296
李綱附种師道。298
趙鼎 304
陳亮 306
虞允文 308
藏書名臣傳卷十七311
富國名臣總論311
三富國名臣 312
魏李悝 312
漢孔僅、桑弘羊 312
耿壽昌 313
隋長孫平 313
唐戴胄 314
劉晏 314
宋陳恕 316
趙開 317
藏書名臣傳卷十八319
四諷諫名臣 319
齊淳于髠 319
楚優孟 320
秦優旃 321
趙左師觸龍 322
齊巖下貫珠 323
後唐敬新磨 323
附録 323
齊晏子 323
晉師曠 324
魏魏敬 324
漢東方朔 324
劉蜀簡雍 324
孫吴諸葛瑾 325
李忠臣 325
唐谷那律 325
王方慶 325
藏書名臣傳卷十九326
五循良名臣 326
漢張釋之 326
文翁 328
路温舒 328
兒寬 329
杜延年 330
朱邑 333
于公于定國 333
何武 334
東漢卓茂 335
魯恭 336
唐徐有功 337
房琯 339
武元衡 340
藏書名臣傳卷二十 342
六才力名臣 342
秦李斯 342
漢趙廣漢 343
田延年 345
黄霸 345
張敞 347
尹翁歸 349
韓延壽 350
召信臣 351
藏書名臣傳卷二十一 353
六才力名臣 353
漢薛宣 353
尹賞 354
朱博 355
翟方進 358
北魏李崇 359
唐張嘉貞 360
崔祐甫 361
宋張詠 362
藏書名臣傳卷二十二 367
智謀名臣總論 367
七智謀名臣 367
東周蘇秦 367
蘇代 373
秦張儀 376
陳軫 379
魏犀首 381
秦樗里子 381
甘茂、甘羅382
魏侯嬴傳見“直節名臣”。384
藏書名臣傳卷二十三 385
七智謀名臣 385
秦范睢 385
蔡澤 389
齊孟嘗君 393
馮驩 395
魯仲連傳見“忠誠大臣”。397
楚春申君 397
秦吕不韋、吕(李)園 399
蒯通 402
厮養卒 403
藏書名臣傳卷二十四 405
七智謀名臣 405
漢陳平 405
張良傳見“忠誠大臣”。409
酈食其 409
張耳 410
婁敬 412
陸賈 413
朱建 415
韓安國 416
王先生 418
東漢虞詡 419
藏書名臣傳卷二十五 422
七智謀名臣 422
曹魏荀彧 422
滿寵 426
荀攸 426
賈詡 427
程昱 429
郭嘉 430
董昭 432
劉曄 433
孫吴魯肅 435
周瑜傳見“忠誠大臣”。437
吕蒙傳見“大將”。437
陸遜、陸抗傳見“大將”。437
曹魏劉巴 437
劉蜀龐統 438
法正 439
藏書名臣傳卷二十六441
七智謀名臣 441
苻秦王猛 441
唐姚崇 444
李泌 447
宋吕夷簡 460
藏書名臣傳卷二十七 465
八直節名臣 465
楚屈原 465
吴伍子胥、楚申包胥 467
晉豫讓 470
齊聶政 471
魏子與粟賢者 473
魏無忌、侯嬴、朱亥 473
齊魯仲連傳見“忠誠大臣”。 477
趙虞卿、平原君 477
齊王蠋 478
趙肥義 478
燕荆卿、田光、高漸離、鞠武、燕太子丹 479
藏書名臣傳卷二十八 484
八直節名臣 484
漢濮陽周氏、魯朱家 484
季布、欒布484
周昌、周苛486
張良傳見“忠誠大臣”。487
貫高 487
汲黯 488
蘇武 491
霍光 493
金日磾 496
朱雲 497
王章 498
龔勝、龔舍、寗壽、邴漢、曼容、薛方、郇相、郇越、相子、郭欽、蔣詡、
栗融、禽慶、蘇章、曹竟 499
譙玄、費貽、譙瑛502
李業、李暈、王皓、王嘉、任永、逢信 503
郭憲 504
許楊 504
東漢董宣傳見“彊主名臣”。 505
藏書名臣傳卷二十九 506
八直節名臣 506
東漢朱暉、朱穆 506
彭修 509
李善 510
范式、孔嵩510
王忳 511
戴封 512
李固、杜喬附李郃。512
陳蕃、朱震516
藏書名臣傳卷三十 518
八直節名臣 518
東漢皇甫規518
史弼、裴瑜、魏邵、陶丘洪 519
趙岐、孫嵩520
李膺、景毅、李篤、毛欽、夏馥、何顒 521
賈彪 524
范滂 525
王允、趙戩、士孫瑞、王宏 526
孔融、脂習528
田疇 530
晉周處 531
祖逖 532
劉琨 534
藏書名臣傳卷三十一 536
八直節名臣 536
晉嵇康、嵇紹 536
唐安金藏 537
顔真卿、顔常山537
辛讜 539
劉蕡、李郃 540
宋劉安世、鄒浩 540
蘇軾傳見“詞學儒臣”。542
陳東 542
陳瓘 543
胡銓、吴師古、陳剛中、王廷珪 545
洪皓 547
汪立信、汪麟、金明 548
陸秀夫、劉鼎孫 549
文天祥、文陞、杜滸、鄒£、趙時賞、趙孟濚 549
家鉉翁 553
謝枋得、謝徽明二子 553
藏書儒臣傳卷三十二 555
德業儒臣前論 555
德業儒臣 556
東周荀卿 556
孟軻附樂克論。557
漢揚雄 560
東漢馬融 562
鄭玄 563
隋王通 565
宋胡瑗 566
穆修 566
李之才 567
邵雍附伯温。567
周敦頤 570
程顥 571
謝良佐 573
楊時 574
羅從彦 575
李侗 575
張九成 576
陸九淵 577
楊簡 580
元吴澄 580
黄澤 581
德業儒臣後論 582
藏書儒臣傳卷三十三585
行業儒臣總論585
行業儒臣 586
漢申屠嘉 586
蕭望之 586
孔霸、孔光590
王嘉 592
東漢第五倫 594
宋弘 596
袁安 596
黄瓊 597
楊震等附晉蔡謨、隋高熲。598
藏書儒臣傳卷三十四 605
行業儒臣 605
唐王珪 605
魏徵 606
宋璟附魏元忠、韓休。608
楊綰附韋貫之。612
陸贄 614
裴垍 616
李絳 617
宋李昉 621
錢若水 621
杜衍 623
范仲淹傳見“大將”。624
張方平 624
司馬光 626
吕公著 629
吕大防 630
范鎮 631
范祖禹 633
程頤傳見“易經學儒臣”。634
張載傳見“易經學儒臣”。634
藏書儒臣傳卷三十五 635
行業儒臣 635
宋鄒浩 635
吕大臨 636
胡安國傳見“春秋經學儒臣”。636
陳師道 636
張浚 637
張栻 641
陸九齡 641
楊萬里 642
朱熹傳見“經學儒臣”。642
趙汝愚附韓侂胄。642
蔡元定傳見“經學儒臣”。647
吕祖謙傳見“經學儒臣”。647
陳俊卿 647
真德秀 647
元廉希憲 648
許衡傳見“經學儒臣”。650
姚樞 650
虞集 651
藏書儒臣傳卷三十六654
詞學儒臣 654
漢賈誼 654
賈山 655
枚乘、枚臯656
鄒陽 659
嚴助 661
朱買臣 662
吾丘壽王 663
主父偃 664
徐樂、嚴安666
終軍 667
藏書儒臣傳卷三十七 669
詞學儒臣 669
漢司馬相如669
伍被 671
王褒 673
劉向 675
揚雄傳見“德業儒臣”。679
東漢張衡傳見。679
崔駰等 679
王充 682
王符 683
仲長統 685
蔡邕 690
禰衡 692
藏書儒臣傳卷三十八 694
詞學儒臣 694
曹魏曹子建 694
王粲并建安諸子 694
晉張華 696
陸機 698
左思 699
宋謝靈運等 700
顔延之附劉穆之。701
鮑照 703
齊謝朓 703
沈約 704
唐陳子昂 704
許敬宗附李義府。705
張説 707
蘇頲 708
張九齡 709
李白附張旭、裴旻。711
藏書儒臣傳卷三十九 714
詞學儒臣 714
唐杜甫 714
王維 716
韋應物附李揆。716
白居易 717
韓愈附孟郊、張籍、皇甫湜、盧仝、賈島、劉叉、李翺。 718
柳宗元 722
宋王禹偁附丁謂。722
歐陽修附梅堯臣、蔣之奇。724
王安石附吕惠卿、章惇。727
蘇洵 732
蘇軾 733
蘇轍附張耒。737
曾鞏 738
藏書儒臣傳卷四十740
史學儒臣 740
漢司馬談、司馬遷 740
東漢班彪、班固 745
劉蜀陳壽附王隱。747
宋范曄 748
北魏崔浩 749
高允 753
北齊魏收 754
藏書儒臣傳卷四十一 757
史學儒臣 757
唐姚思廉 757
李延壽 757
吴競(兢)758
劉知幾 758
宋宋祁 760
鄭樵 760
元歐陽玄 761
藏書儒臣傳卷四十二762
數學儒臣 762
一音律 762
隋萬寶常附王令言。762
宋魏漢津 763
二曆象 763
唐李淳風 763
僧一行 764
元郭守敬 765
三占卜 767
晉管輅 767
郭璞 770
索紞 772
唐嚴善思 773
周傑 774
宋竇儼 774
劉敞 774
元耶律楚材774
四星相 776
曹魏朱建平776
唐袁天綱附子客師、張憬藏、金梁鳳。 776
王遠知 778
藏書儒臣傳卷四十三 779
經學儒臣 779
易經 779
漢田何等 779
張禹 781
京房 782
晉王弼 784
宋程頤附譙定。784
張載 787
元許衡 790
書經 791
漢伏生、歐陽生、夏侯勝等 791
李尋 794
夏賀良 794
歐陽歙 795
東漢伏湛 795
孔僖 796
魯詩 796
漢申公 796
韋孟、韋賢、韋玄成 798
薛廣德 799
齊詩 800
漢轅固 800
匡衡 800
翼奉 803
平當 803
韓詩 804
漢韓嬰 804
毛詩 804
漢毛公附衛宏。804
藏書儒臣傳卷四十四 806
經學儒臣 806
春秋 806
漢董仲舒 806
王吉 807
貢禹 809
疏廣、疏受 811
宋孫復 812
胡安國 812
公羊春秋 814
漢胡毋生、眭孟、嚴彭祖 814
東漢何休 815
丁恭 815
穀梁春秋 816
漢瑕丘江公 816
晉范甯 817
唐啖助 818
左氏春秋 819
漢張蒼等 819
劉歆 819
東漢賈逵 820
鄭衆 821
晉杜預 822
藏書儒臣傳卷四十五 825
經學儒臣 825
禮經 825
漢高堂生、二戴 825
梁皇侃 825
北齊熊安生 826
宋陳暘 826
五經儒 827
漢許慎 827
魏王肅 827
梁崔靈恩 828
隋劉焯、劉炫 828
唐孔穎達 829
宋朱熹 830
蔡元定 832
吕祖謙附祖儉、陳傅良。832
藏書儒臣傳卷四十六 835
藝學儒臣 835
字學 835
魏鍾繇 835
晉王羲之附子敬等。836
唐褚遂良 838
懷素附黄山谷。839
宋蘇軾傳見“詞學儒臣”。840
元趙孟頫 840
畫師 841
晉顧愷之 841
張僧繇 842
唐吴道元 842
五代郭忠恕843
郭熙 843
蜀黄筌附孫位、孫知微、徐熙。 843
宋李公麟 844
器工 845
魏馬鈞 845
元藝元 846
藏書武臣傳卷四十七 847
武臣總論 847
大將 847
吴孫武子、孫臏 847
齊司馬穰苴 849
魏吴起 850
趙趙奢 852
李牧附傳。853
漢韓信 855
周亞夫 861
藏書武臣傳卷四十八 864
大將 864
漢趙充國 864
陳湯 871
東漢寇恂 875
藏書武臣傳卷四十九 878
大將 878
東漢班超、班勇 878
鄧訓 884
虞詡傳見“智謀名臣”。885
孫吴周瑜傳見“忠誠大臣”。 885
吕蒙 885
陸遜、陸抗888
晉馬隆 891
西魏韋孝寬 892
藏書武臣傳卷五十 895
大將 895
唐李靖 895
裴行儉 897
郭震 899
張仁愿、唐休璟 900
王忠嗣附哥舒翰。901
李光弼 903
張巡、許遠 908
藏書武臣傳卷五十一 912
大將 912
唐段秀實 912
李晟 913
李愬 916
高仁厚 918
宋曹瑋 921
范仲淹 923
狄青 928
种世衡 931
藏書武臣傳卷五十二 934
大將 934
宋宗澤 934
岳飛 938
韓世忠 944
吴玠、吴璘 947
孟珙 951
藏書武臣傳卷五十三 953
名將 953
齊田單 953
秦白起 955
王翦 956
漢衛青附霍去病。958
李廣 960
李陵 964
東漢耿弇 967
吴漢 969
段熲 971
藏書武臣傳卷五十四 975
名將 975
曹魏張遼 975
劉蜀姜維 976
曹魏鄧艾 978
晉王濬 980
後周賀若敦附賀弼。981
長孫晟 983
隋楊素 984
唐馬燧 985
宋劉錡 988
余玠 991
元董摶霄 993
藏書賢將傳卷五十五 994
賢將論 994
賢將 994
東漢鄧禹 994
馮異 996
馬援 999
皇甫規傳見“直節大臣”。1003
皇甫嵩 1003
朱儁 1006
張奂 1008
藏書武臣傳卷五十六 1011
賢將1011
劉蜀關羽1011
張飛 1012
唐李勣 1013
王晙 1016
渾瑊 1016
李抱真 1018
李光顔 1019
宋曹彬 1020
藏書賊臣傳卷五十七 1023
一盗賊 1023
漢赤眉賊劉盆子等 1023
後魏破六韓拔陵 1024
唐黄巢 1026
二妖賊 1028
東漢黄巾賊張角 1028
五斗米賊張魯 1029
晉奉五斗米道賊孫恩 1030
隋妖賊宋子賢 1031
三貪賊 1032
宋蔡京 1032
賈似道 1035
四反賊1037
唐僕固懷恩1037
李懷光 1039
藏書賊臣傳卷五十八 1041
五殘賊 1041
漢寗成、周陽由等 1041
趙禹、張湯 1046
江充 1048
嚴延年 1049
唐裴延齡1051
皇甫鎛 1052
宋蔡確 1053
邢恕 1055
史嵩之附彌遠。1056
藏書賊臣傳卷五十九 1058
六逆賊1058
東漢董卓附吕布。1058
晉王敦 1062
桓温、桓玄 1063
唐安禄山、史思明 1066
李希烈 1069
朱泚 1071
漢王陵 1072
東漢趙苞1073
晉温嶠 1073
七奸賊1076
唐李林甫1076
盧杞 1078
宋秦檜附湯思退。1079
藏書親臣傳卷六十 1083
一太子 1083
漢戾太子據 1083
隋太子勇 1085
唐太子建成 1086
太子忠 1088
太子弘 1088
太子憲 1089
太子瑛 1089
藏書親臣傳卷六十一 1091
二諸王宗室 1091
漢梁孝王武 1091
楚元王交 1092
河間王德 1094
中山王勝 1094
東平王蒼 1095
楚王英 1096
朱虚侯章 1097
吴王濞 1099
淮南王長 1101
晉八王附齊王攸。1104
宋劉義康 1107
藏書親臣傳卷六十二 1110
三外戚 1110
漢史丹 1110
王商 1110
傅喜 1111
陰興 1112
樊鯈 1113
梁冀 1113
東漢竇武附胡騰。1114
晉楊駿 1115
唐長孫無忌 1116
藏書親臣傳卷六十三 1118
四后妃1118
東漢馬氏賢明之后 1118
漢成帝班氏賢明倢伃 1119
唐太宗長孫氏賢明之后 1119
宋仁宗曹氏賢聖之后 1120
宋英宗高氏仁聖之后 1121
宋哲宗孟氏慈聖之后 1122
漢高祖吕氏妬虐謀篡之后 1123
漢成帝趙氏飛燕并女弟 1125
漢章帝竇氏妬虐之后附竇憲、鄭衆。 1126
晉惠帝賈氏淫虐亂國之后附賈充。 1127
隋文帝獨孤氏妬忌之后 1128
唐太宗才人武氏附吉頊。 1129
唐中宗韋庶人1136
唐壽王妃楊氏附楊國忠。 1138
藏書親臣傳卷六十四 1141
五公主 1141
宋太宗荆國賢公主附駙馬李遵勗。 1141
唐武氏太平權略公主 1141
中宗安樂淫縱公主 1143
列女附 1143
漢桓少君 1143
王霸妻 1143
姜詩妻龐氏 1144
班姬 1144
樂羊子妻 1146
李穆姜 1146
孝女曹娥 1146
龐涓母趙娥 1147
皇甫規妻 1147
陰瑜妻荀采 1147
孝女叔先雄 1148
晉羊耽妻辛氏 1148
隋洗氏夫人 1148
元謝枋得妻李氏1149
藏書近臣傳卷六十五 1151
一宦官 1151
漢正直中官吕强 1151
唐小心内侍高力士 1152
忠謹中官馬存亮、嚴遵美 1153
後唐忠節中官張承業 1153
秦狼賊奄豎趙高 1154
漢固寵宦侍石顯 1156
恃恩宦官單超等五侯 1157
結恨宦侍曹節、王甫等 1158
報怨奄人侯覽 1160
固寵宦侍張讓、趙忠等 1160
唐恃功奄豎李輔國 1161
恃功奄豎程元振 1162
恃恩宦豎魚朝恩 1163
悖逆奄豎仇士良 1164
二嬖幸 1167
漢嬖幸鄧通 1167
董賢 1167
三方士 1169
漢方士李少君、少翁、謬忌、欒大、公孫卿 1169
藏書外臣傳卷六十六 1174
外臣總論 1174
一時隱 1174
漢梅福 1174
逢萌、徐房、李子雲、王君公 1175
周黨、譚賢、殷謨、王霸 1175
周燮、馮良 1176
韓康 1176
范冉 1177
漢濱父老1177
陳留父老1177
魏桓 1178
姜岐 1178
申屠蟠 1178
黄憲 1180
戴良 1180
袁閎 1180
郭泰 1181
徐穉 1182
管寧 1182
王烈 1183
夏馥傳見“直節名臣”。1183
龐德公、司馬徽 1183
魏張臶 1184
焦光 1184
隋李士謙、崔廓 1184
張文詡 1185
唐元德秀1185
鄭遨、李道殷、羅隱之 1185
宋南安翁1186
蘇雲卿 1186
藏書外臣傳卷六十七 1188
二身隱 1188
東周莊周附列禦寇。1188
秦四皓 1188
漢嚴遵 1189
鄭樸 1189
向長、禽慶 1189
野王二老1189
嚴光 1190
井丹 1190
閔仲叔、荀恁 1191
梁鴻、高恢 1191
高鳳 1192
臺佟 1193
矯慎、馬瑶1193
樊英 1193
周勰 1194
法真 1195
魏寒貧子1195
翟莊 1195
晉孫登 1195
皇甫謐附楊王孫。1196
陶潛 1199
五代陶弘景1201
宗測 1202
馬樞 1203
阮孝緒 1203
眭夸 1203
李謐 1204
孔淳之 1204
翟法賜 1204
臧榮緒 1204
朱桃椎 1205
唐孫思邈1205
武攸緒 1205
崔覲 1206
陸龜蒙 1206
司空圖 1206
宋陳摶 1207
邵雍傳見“德業儒臣”。1211
魏野 1211
林逋 1211
張壆 1212
順昌山人1212
元劉因 1212
藏書外臣傳卷六十八1215
三心隱1215
戰國魯仲連傳見“忠誠大臣”。1215
晉阮籍附咸、瞻、孚。1215
劉伶 1218
隋王績、仲長子光附負苓者傳。 1218
唐李白傳見“詞學儒臣”。1219
宋种放 1219
吏隱外臣總論1221
四吏隱1222
戰國侯嬴傳見“直節名臣”。 1222
漢張良傳見“忠誠大臣”。1222
東方朔 1222
揚雄傳見“詞學儒臣”。1223
胡廣 1223
劉蜀譙周1224
晉王導、謝安傳俱見“因時大臣”。 1225
唐婁師德傳見“忍辱大臣”。 1225
白居易傳見“詞學儒臣”。1225
鄭綮 1225
五代馮道1226
附録 1229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1229
藏書提要 1229
校點後記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