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批判性思维:如何教授与养成 平装交界译丛

分享到:

定价:¥66.00

  • 著者:189676 
  • 出版时间:2025年08月本印时间:2025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25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5243-0
  • 读者对象:大众读者、教育从业者、学生群体
  • 主题词:思维科学高等学校教材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交界译丛
商务印书馆大热书系
交界,谓边际相连,有共同疆界,寓意抵达前沿、跨越分歧、建立共识之可能。该丛书围绕当下公众或思想界聚焦的主题,提供由各领域专家撰写的知识概述,从某础原理出发,逐步切入关键论题,使读者得以理解并探讨更为复杂的观念。
 


从哲学、心理学与科学视角,追溯批判性思维的起源与定义,剖析其核心要素,包括结构化思维、语言技能、背景知识和信息素养,以及必要的智力特征。通过方法论解析和案例分析,证明批判性思维可被系统教授、训练与评估,为教育者、学生及思考者提供实用指南。

为什么爱因斯坦说“常识是18岁前积累的偏见”?
为什么同样的事实会引发截然相反的结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批判性思维是每个人的“防身术”,我们要如何学会它?
思维塑造着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影响着个人采取的行动,
甚至拨弄着个体命运的轮盘。

商务印书馆大热书系“交界译丛”新作
批判性思维:现代人的必备技能
从来源、概念,到理论、实用技巧、教育方向
厘清批判性思维的方方面面,指引教育方向
1. “交界译丛”新作,开辟“交界译丛·知”版块
“交界译丛”是商务印书馆大热书系,此前出版的《虚无主义》《犬儒主义》《极端主义》《避孕简史》等图书,均受到读者欢迎,一再加印。如今,“交界译丛”版块拓展,开辟为“思”“象”“知”三个板块,“交界译丛·知”带领大众探索科学领域,拓展认知边界,《批判性思维:如何教授与养成》作为首发图书,将带领大众学会批判性思考。
2. 批判性思维是当代人的必备技能,是教育的核心要义
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看法和观点所包围,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和处理信息。面对这些信息,我们是否具备准确判断真伪和评估价值的能力呢?如果我们误信了谣言和偏见,是否会进一步加深我们的无知?是否会在不经意间做出错误的决策?为了应对上述问题,作为信息的处理者和决策的执行者,学习批判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广泛文化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个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所强调的理性分析、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能力,正是高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3. 系统分析批判性思维的定义、要点、学习技巧,教会你理解并运用
本书从批判性思维的谱系学,组成部分,定义、教授和评估,以及未来发展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来龙去脉,如何教授与养成。既是一本简短的思想史,也是一本方便的实用指南,薄薄一本打通批判性思维脉络,市场少见且急需。
从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哲学与逻辑思考,到现代学者的理论研究,系统分析批判性思维的历史发展。
介绍批判性思维所必需的结构化思维/逻辑、语言技能和论证,并介绍一些额外的技能和属性,如创造力和个人倾向,这些都是学习者和教育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阐明未来的教育者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
4. 配有词汇表、延伸阅读,进一步帮助读者了解批判性思维
本书“词汇表”中详细列出书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及其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或者回顾书中讲到的专业知识,同时列出了延伸阅读书目,有利于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拓展批判性思维知识。

 

显示全部序言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思维塑造着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影响着个人采取的行动,甚至拨弄着个体命运的轮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信息、看法和观点所包围。从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到新闻报道中的重大事件,从朋友间的饭后闲聊到专家的学术讲座,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和处理信息。面对这些信息,我们是否具备准确判断真伪和评估价值的能力呢?如果我们误信了谣言和偏见,是否会进一步加深我们的无知?是否会在不经意间做出错误的决策?为了应对上述问题,作为信息的处理者和决策的执行者,学习批判性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生活技能,也是高等教育的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广泛文化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个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所强调的理性分析、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能力,正是高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高等教育不仅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更希望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与高等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高等教育鼓励学生不要只满足于表面的知识积累,而要深入挖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创造力和领导力的人才。
批判性思维,简单来说,是一种对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它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简单接受或拒绝,它还要求通过对信息的来源、内容、逻辑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推理,从而得出更为客观、准确的结论。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在于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它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偏见和误导,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
读者手上的这本《批判性思维》出自乔纳森•哈伯之手。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市面上有许多类似的图书,也各有特色。从体量上来说,本书篇幅不大,但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作者哈伯仍然呈现了与批判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三个大问题。
首先,作者向我们讲述了批判性思维的谱系学。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写法。把握一种观念的思想源流,有助于让我们了解批判性思维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说让我们理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眼中的好的思考者应该具有什么能力。这种史海撷英式的笔法提到了古代哲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认知科学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这可以算是常规操作,但作者尤其展现了实用主义哲学和批判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比如在杜威那里,工厂式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能力,更好的模式则应该通过“公开和费力”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探索发现。新的学习模式应该始于向学生们提供怀疑,然后引导学生们用逻辑的方式消除这种怀疑。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自主思考意识,也有科学发现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读者不妨结合当下时代背景进行一个延伸思考,在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当下,批判性思维的新的增长点又在哪里?这无疑是未来批判性思维教材谱系学的一个关注点。
其次,作者向我们讲述了养成批判性思维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和个人品格。这是市面上标准的批判性思维教材必须涵盖的部分,也可谓是最内核的批判性思维工具。读者可以掌握很多硬核知识,而作者也很贴心地准备了很多图表和生活案例来增加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技能这个维度上,作者提到了修辞对于推理的影响,并结合西方的一些经典修辞法(比如三分句)展开讲解。读者不妨在本书的启发下进一步思考中文的修辞对于推理有效性是否具有同样的影响,以及自己在平常生活中会如何受到中文修辞的影响而犯下逻辑谬误。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略显“吝啬地”控制了第2章呈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更多的学习机会留给读者在附加资源中进一步寻找。这或许也符合作者在第1章提到的教学模式,先塑造怀疑,然后再留给读者排除怀疑的方向。对于个人品格,我想多说两句。这里的品格是认知主体的理智美德,而非道德美德。拥有理智美德的人更容易在认知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而批判性思维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我们在认知领域臻至卓越。理智美德名目众多,比如理智谦逊、创造力、理智自主等等。这些理智美德除了需要认知主体对真理等认知之善展现出内在的渴望,还需要在求真过程中不断打磨各种追求真理的技巧。比如,理智谦逊的人要克服的是取得认知成就后忽视自己认知局限的危险。
理智自主的人则是要避免在认知活动中完全依赖别人,从而缺乏自我引导和自我反思。本书作者没有提到,理智美德研究的大本营是当代知识论中的德性知识论(virtue
epistemology),这一研究在国内外都属于一个热点。德性知识论学者们不仅在一般层面上回答理智美德的本质,还会围绕具体的理智美德展开研究。读者如果对这方面的内
容感兴趣,可以进一步阅读德性知识论的相关文献。
最后,作者讨论了如何切实推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部分的受众更多是面向教授批判性思维的群体和宏观政策制定者,而不再局限于想学习批判性思维的个人。不难发现,作者内心有一个宏大的愿景,即让批判性思维尽可能惠及生活在当下世界中的个体,从而塑造更加理性与和谐的社会空间。在理想的图景中,我们期望个体以更细致和更优越的方式展开思考,我们期望社会能认可那些用批判性思维引导自己做出抉择的人。在末尾之处,作者展现了一种高度的乐观主义:如果我们齐心协力发展批判性思维,那么基于人类普遍拥有的理性,良好的理性能力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有好处。这也意味着,每个人的命运展开将更多获得理性之神的庇佑。
本书在写作风格上呈现言简意赅的特色。这样的写法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批判性思维学习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和刻意练习。读者不能仅仅依赖一本导论性书籍中提到的一些基础想法,还需要进一步检索更专业的学科内容,获得更加聚焦的学科内批判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避免烦琐的细节可以让更多的读者在短时间内对更多内容产生好奇,从而激发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兴趣和信心。正如作者所言,本书的读者受众广泛,可以是专职教师,可以是孩子的父母,也可以是任何一个想要自我启发、寻求真理的个体。
最后,希望各位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不仅在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技巧方面有所收获,也对批判性思维的思想层面加以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将批判性思维的精神真正贯彻到位。由于能力有限,本书翻译中或有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乔纳森•哈伯(Jonathan Haber),教育研究员、作家、企业家,从事批判性思维教育、评估和技术支持学习领域的工作。
王聚,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知识论。任《现代外国哲学》副主编,著有《无限主义与人类知识》《当代知识论导论》,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为什么爱因斯坦说“常识是18岁前积累的偏见”?为什么同样的事实会引发截然相反的结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批判性思维不再是选修课,而是每个人的“防身术”,我们要如何学会它?
本书作者乔纳森·哈伯从哲学、心理学与科学视角,追溯批判性思维的起源与定义,剖析其核心要素,包括结构化思维、语言技能、背景知识和信息素养,以及必要的智力特征。通过方法论解析和案例分析,证明批判性思维可被系统教授、训练与评估,为教育者、学生及思考者提供实用指南。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1批判性思维的谱系学
2批判性思维的组成部分
3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教授和评估
4我们将走向何方?
致谢 
词汇表 
注释 
延伸阅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