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文学通诠 精装

分享到:

定价:¥58.00

  • 著者:184953 译者:
  •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本印时间:2021年1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65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0460-6
  • 读者对象:思想史、文学史、翻译史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严复研究学者
  • 主题词:外国文学文学理论
  • 人气:29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严复译作遗珠,20世纪初西方文论经典,首次全译出版。
严复逝世100周年纪念版


1. 本书为风行于20世纪初的一部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读物。
2. 严复曾于1906—1907年节译本书前三章,这是他唯一一部与文学相关的译作,应是中国最早译介西方文学理论的尝试。
3. 这一文本的发现意义重大,不仅为严复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让人们重新审视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发展运动,同时也是是中外文化交流史方面一个重大成果。
4. 此次全译出版,内容包括最新的全译本、严复节译本和英文原本,方便读者对照阅读研究。



 

显示全部序言

《文学通诠》的解密与发现 (代序)

我必须说明,《文学通诠》不是一个最忠实的译名,但在我看来,它是最合适的译名。“通诠”一词,很可能乃严复所造,我在《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中都未查到此词。“通诠”的大意应该是“原理”“导读”,义与英文的 introduction 相近,属于入门类的理论书籍。我之所以取《文学通诠》之名,是希望从一个宏大的语境即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角度去看待严复的译本、英文原著和最新的全译本。
本书由三个部分构成,根据顺序为本人的全译本《文学通诠》、严复的节译本《美术通诠》和沃斯福尔德(W. Basil Worsfold)的英文原著 On the Exercise of Judgment in Literature。沃斯福尔德的英文著作发表于1900 年,严复的三章节译本出版在1906至1907年之间,从年代来看,全译本与原著、严复的节译本相差多达一个世纪,所以我今天的序可以看作是两位译者和作者的跨世纪对话。我希望《文学通诠》这个译名不仅能卓尔不群,还能与严复的译名产生某种互文关系,让读者明白商务印书馆的全译本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术或商业行为,而是一种历史的递进行为。我们可以视其为中国现当代思想史和文学史研究上的一次寻根活动,是有关严复研究的考证之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次重新认识。

严复用《美术通诠》的命名来统称他于 1906—1907 年刊载在《寰球中国学生报》(The World’s Chinese Students Journal)的三篇译文——《美术》《文辞》《古代鉴别》,这三个文章名对应的英文分别是 “Art”“Literature”“The Criticism of the Ancient World”。署名是“英国倭斯弗著,侯官严复译”。英国作者倭斯弗是何许人也?《美术通诠》的 原著名叫什么?这些严复都没有提供。学者们努力去揭开此谜,但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有人怀疑,莫非此书乃严复自撰,英国作者之名实为借用。
这种疑虑的产生完全可以被理解。因为至2010年以前,能找到的相关信息寥寥无几,最多的是在皮后锋的《严复大传》之中。书中记载了严复在上海期间的教育活动,他曾任《寰球中国学生报》主编,与全球华人学生会创始人李登辉关系密切。皮后锋(2003:308)还在书中提供了严复手稿的图片以及在报纸上发表的译文图片,甚至还引用第三篇文章《古代鉴别》中的一段,来解释严复之所以选择翻译这本书,是因为他意识到 中国人忽视了教育中艺术对词曲和小说的重要意义。皮后锋对《美术通诠》的引用和论述虽不过寥寥几行,但这已经是有关《美术通诠》的资料中最为详细的分析。陈平原(2007:62)也略有提及:“《寰球中国学生报》, 1906 年 6 月创刊于上海,双月刊,兼收中英文著述,由寰球中国学生报馆编辑发行,李登辉、严几道等主编。……除创刊号外,其余各期上均有严复的译撰。而 1907年6月刊行的《寰球中国学生报》第 5、6 期合刊上 , 载有严复译述英人倭斯弗著《美术通诠》第三篇《古代鉴别》, 以及自撰的《英 文百科全书评论》。”有人提出,仅凭严复译著的书名和作者姓名很难找到英文原著(吴小坤、黄煜,2010:39)。皮后锋(2003:308)也有类似结语:“这(指《美术通诠》)是严复一种重要的未竟译著,大多数从事严复研究的学者至今尚未发现这一译著,更谈不上利用。”
大约是2007年的5月,在一次会议上,清华历史系蔡乐苏教授跟我谈到严复的《美术通诠》,说此书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谜、一桩悬案。《美术通诠》到底是严复写的,还是翻译的?如果是翻译的,严复根本就没有提到译本的英文书名。而且“倭斯弗”仅为一个英国人的姓而已,所以,找到其英文原作者的名字已非常之难,更不要说凭《美术通诠》一名去找到原著的英文全名。莫非严复是借“倭斯弗”之名来阐述自己的学术 思想?不管如何猜测,不管如何努力,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美术通诠》就是谜一样的存在。
蔡教授建议我来完成这个解题。探索真理的火炬从历史学者手中传到了外文学者的手中,真可谓机缘巧合。我考虑再三,把这个课题交给了我指导的研究生于蕾,作为她的硕士论文选题。于蕾 2007 年本科毕业 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被保送本系攻读硕士学位,跟随我做翻译研究,是一位我信得过的学生。
严复《美术通诠》的底本和原著的发现,在大数据风行的今天算不上什么稀奇。但在十多年前,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于蕾的硕士论文填补了国内关于严复研究的一个空白,是一项具有标志性的学术成果。
首先,严复的《美术通诠》有了最清楚的考证,这就避免了学术界的种种猜疑,算是了结了一桩学术史上的公案。其次,原著的发现有力地否定了过去那些顽固的断言,即严复不翻译文学作品,他的兴趣点仅在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它的出现为严复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再次,原著的发现意义非凡,因为《美术通诠》应该是二十世纪第一部根据英文翻译过来的文学理论著作,它的出现让中国文学批评家需要重新审视 20 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发展运动,过去的教材于是也需 要被修订或者改写。最后,严复的《美术通诠》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方面一个重大成果,可以由此窥见 20 世纪初,在严复一批启蒙先驱的带领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其中就包括文学在内的文艺美学批评。
当然,发现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还要通过《美术通诠》去思考一些问题:严复为什么选择 W. B. Worsfold,是出于一种雅兴,还是有意而为之?严复为什么把这本译著取名《美学通诠》而不是《文学通诠》? 严复的《美学通诠》对中国近代之文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严复为什么只译了三章,没有完成全书的翻译?严复的《美术通诠》在清末民初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美术通诠》与严复提倡的“三民说”有什么关系? 这些都不曾有现成的答案。
……

在严复看来,美术实乃文学艺术的最高表现,它包括文学但不能等同于文学,关于这一点,严复(2014:542)在《美术通诠》中有这样的描述:“……艺术可别为二类也,其一谓之美术,其一谓之实艺。美术如营建(Architecture),如刻塑(Sculpture),如绘画(Painting),如 音乐(Music),如诗赋(Poetry)。实艺如匠冶梓庐之所操,乃至圬者陶人红女车工之业。”他对美术内涵和地位的认识,无疑是受西方长期 以来观念的影响。其实,在清末民初,文学之代言者唯诗赋不可,那时 的小说等尚未进入文学和士大夫的大雅之堂。抓住了美术,就抓住了严复的改良要害之处。严复(2014:542)在《法意》中继而言之,“然美术之关于民德、民智尤深,移风易俗,存于神明之地;而实艺小术,则形质养生所不可废,而于人理为粗。”严复希望借助美术,来移风易俗,滋润民心,良苦用心由此一览无余。
严复说《美术通诠》是未竟译著,但他最后没有花时间来翻译余下的章节,也许他觉得本书前面三节,分别探讨了艺术、文学、古典批评, 而且三者各有侧重,古典批评乃经典之论,处于“原”或“元”之初, 意义可以演绎,其最容易激起共鸣。他就此停笔,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商务印书馆建馆百余年,出版翻译经典的传统深厚。我应胡晓凯编辑之邀翻译旧典《文学通诠》,并将译稿与严复的节译、英文原著合集出版,倍感荣幸。我希望这本书既是一本阅读的经典,也是一部研究的范本。 适逢严复逝世 100 周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合集,功莫大焉!
罗选民     
2021 年 10 月 7 日于西大镜湖斋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巴西尔•沃斯福尔德(1858—1939),英国学者,毕业于牛津大学。学术视野开阔,一生著述颇丰,除《文学通诠》外,还著有《批评的原则》《南非联邦》等。
罗选民,清华大学教授,现广西大学君武学者,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墨尔本大学亚洲学者讲座教授(2016-2018)。主要研究方向: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英汉语比较研究。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风行于20世纪初的西方文学理论入门读物。1906年由严复首次译介前三章,在上海发表,取名《美术通诠》,意为“关于文学艺术的普遍、系统的知识”。这应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根据英文翻译过来的文学理论著作,而其原著直到近年才被发现,解开了学术界的一个谜团。
今年适逢严复逝世100周年,特邀罗选民教授将原著全本译出,取名《文学通诠》。本书既可作为一部了解西方文论的大众读物,亦是一份新学术史料,希冀为现当代思想史、文学史、翻译史等领域提供新视角和研究空间。

显示全部目 录

文学通诠
   第一章 艺术本质之哲思 5
第二章 文学智慧之洞察 17
第三章 古典文学之批评 25
第四章 现代文学之批评 39
第五章 如何唤起想象力 51
第六章 当代文学之批评 61
第七章 文学判断之运用 79
第八章 形式方法与风格 101
美术通诠
篇一  艺术
篇二  文辞
篇三  古代鉴别
On the Exercise of Judgment in Literature
Chapter I  Art 148
Chapter II  Literature 160
Chapter III  The Criticism of the Ancient World 167
Chapter IV  Modern Criticism 182
Chapter V  How Creative Literature Appeals to the Imagination 195
Chapter VI  Contemporary Criticism 204
Chapter VII  The Exercise of Judgment in Literature 225
Chapter VIII  Forms of Literature—Classical and Romantic Methods—Style
List of Author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