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论语本原 精装

分享到:

定价:¥150.00

  • 著者:118674,187194 
  •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本印时间:2023年07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94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0708-9
  • 读者对象:中国哲学、古代文学的学生,专业研究者,对古代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 主题词:儒家《论语》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对《论语》的一次重新整理,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论语》

作者结合古典文学教学研究的成果,试图从整体上把握《论语》,根据内容和释义调整了《论语》的篇章,这在当前众多的论语解读中是难得一见的。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黄瑞云,1932年生,别号黄黄山,湖南娄底人,教授。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在湖北工农中学、湖北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业余进行文学创作。著有《老子本原》《论语本原》《孟子本原》《庄子本原》《诗苑英华》《词苑英华》《历代抒情小赋选》《历代绝妙词三百首》《中国历代寓言选》等;参与主编《历代辞赋总汇》;文学创作有《黄瑞云散文选》《长梦潇湘夜雨楼诗词集》《新诗集》《溪流集》《黄瑞云寓言》《快活的答里•坎曼尔》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论语本原》《孟子本原》《老子本原》《庄子本原》是黄瑞云先生数十年来结合古典文学教学经验的成果,作者在书中一改古人重视文学训诂、忽视系统论述的习惯,力求做到对古代经典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四本《本原》可以成为学生和一般读者了解孔孟老庄的有用参考。
《论语本原》在前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论语》,辨正历代注疏中的各种误解,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和新发现;将孔子的所有言论综合地加以分析,根据义理对各章次重新进行了编排和联系,这些新的组合内容连贯,语言流畅,天衣无缝。

显示全部目 录

序/曾世竹
 凡例
 孔子世家
 《论语》的编纂及其特点
 “吾道一以贯之”——说孔子的仁学
 《论语集解序》注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问第二十
附录:关于孔子诛少正卯问题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自《论语》于战国前期成书,儒家奉为经典,到汉代传授训解者产生了许多大家。郑玄是其中集大成者。但郑氏《论语注》已经亡佚(在敦煌和日本发现者只剩部分唐写本残卷),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论语》训释是三国魏何晏等人集孔安国、包咸、周氏、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之说,为《论语集解》,该书便成为现存《论语》注解的第一里程碑。南朝梁皇侃作《论语义疏》,宋真宗咸平二年(999)诏邢昺就皇疏重新改定,去其冗蔓,兼采诸儒之说,成《论语注疏》。由于皇疏也已亡佚(清乾隆时得之于日本者,已有窜乱,非皇氏之旧),邢昺疏乃成为现存《论语》注释的第二里程碑。南宋朱熹作《四书集注》,其中有《论语集注》。朱熹颇有创见,且注文简明扼要,不失为《论语》注释的第三里程碑。清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近乎收结的时代,许多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经学小学尤为辉煌,《论语》注解自然也在其列,产生了多种注释考订之作。清道光时宝应刘宝楠氏作《论语正义》,“存魏晋人著录之旧,而郑君遗注悉载疏内。至引申经文,实事求是,不专一家”。刘宝楠全家研究经学,特别注重《论语》。其父刘履恂有《秋槎杂记》,叔父刘台拱著《论语骈枝》,长兄刘宝树撰《经义说略》,刘宝楠于《论语》则总其大成。所著《论语正义》,未及完成,即因病去世,由其子刘恭冕续完。该书乃成为现存《论语》注释的第四里程碑。
由于历代经学家的努力,使我们今天能读懂《论语》;如果没有前人的指引,我们会寸步难行。但古人注释也有其不足。孔子的弟子们大多只是孤立地记录孔子的言论,很少记述说话的具体背景,其再传弟子编排又相当混乱。前面举了若干本应是一章而割裂成为两章或三章的例子,只要将分割的章次连在一起,意思就清楚明白。即使不连在一起,意思也还是能够理解,不会太离谱。还有一类情况就要严重得多。因为汉魏注家大多重视章句文字的训解,忽视书中章次之间的联系,更不注意追索原文特定的语言环境。后来的注释者虽偶尔提及内容背景,大多仍遵循前人的训解方式,往往造成不少错误的解释。
如《里仁》篇第二章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4.2)历代注家无例外都认为孔子说的是“不仁者”本人不可以久处穷困,不可以长处安乐,却忽视和前一章的联系。前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4.1)说的是住居在仁风之所乃是美的;如果选择住居不在仁风之所,焉得为智?接着就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意思是不仁的人不可与之久处困乏,也不可与之长处安乐;只有仁者才能安于仁,智者才能利于仁。两章应为一章,都是说明选择住居必须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