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丝瓷之路VI——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丝瓷之路学刊

分享到:

定价:¥56.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本印时间:2017年09月
  • 页数:389页
  • ISBN:978-7-100-15465-9
  • 读者对象:中西交流史研究者
  • 主题词:中外关系国际关系史古代文集
  • 人气:206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最新成果展示

  《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持的学术刊物,每年一辑,收录海内外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权威研究成果,集中展示近一两年内海内外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学术性高,为欧亚研究前沿成果总结之作。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余太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毕业。此后任职历史所,1993年起为研究员,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专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锦绣,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入北京图书馆敦煌资料中心工作。1994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为该所中外关系室研究员。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丝瓷之路VI——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是有关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以地区史研究为依托,或者说通过研究有关地区史达到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的目的。本辑主要有内容有:中国境内塞伊马—图尔宾诺倒钩铜矛铸造技术初探、Records Concerning the Hephthalites in Arabic Data、龟兹地区佛寺形制及布局研究、《尊胜咒》唐代异译补考、元军“翼”制初谈——元代军制札记之一、Healthcare between Science, Religion and Magic in Greco-Roman Antiquity、戈尼萨文书所记印度洋犹太人贸易、2015年中外关系史研究综述、第6届欧亚草原中古史国际会议(匈牙利)综述等。

显示全部目 录

内陆欧亚史
中国境内塞伊马—图尔宾诺倒钩铜矛铸造技术初探………刘翔 / 3
Records Concerning the Hephthalites in Arabic Data………Yu Taishan / 22
龟兹地区佛寺形制及布局研究………苗利辉 / 82
《尊胜咒》唐代异译补考………马小鹤  汪娟 / 118
元军“翼”制初探
——元代军制札记之一………罗玮 / 151
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
Healthcare between Science, Religion and Magic in Greco-Roman Antiquity………Dan Aparaschivei / 173
戈尼萨文书所记印度洋犹太人贸易………李大伟 / 208
The Voice of the Dead : An Investigation of Inscribed Persian Poems of Epitaphs in Hangzhou………Ahmad Rezaei / 234
承前启后
——海上丝绸之路所见洪武瓷调查………李晴 / 250
Birds of Prey and Falconry in the Peregrinação: Terms and Translations………RoderichPtak / 271
The Impact of Chinese Porcelain o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Portuguese Society………Gustavo Portocarrero / 310
综述
霞浦抄本研究之心路历程
——写在《霞浦抄本宗教渊源丛考》出版之前………林悟殊 / 325
2015 年中外关系史研究综述………李鸣飞 / 346
“第六届欧亚草原中古史国际会议(匈牙利)”综述………陈浩 / 376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一、新资料的发现和整理、研究

  (一)考古发掘和考古资料研究

  中国古代文明无疑是独立起源的,但其发展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如何,在今年的研究中成为一个热点。2013 年,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开启欧亚草原考古课题研究,重点考察史前丝绸之路,研究核心是广布欧亚草原东部的一种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研究者考察了国内所藏的塞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钩铜矛,在《文物》期刊上发表了一组相关文章。经过调查,目前中国境内发现了13 件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倒钩铜矛,以实物说明中国的冶金技术来自欧亚草原文化。研究者也指出这 13 件倒钩铜矛中只有 1 件与塞伊玛—图尔宾诺典型器完全相同,其他都略加改造。独立起源的中国文明在不断与其他优秀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向前发展,而且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交流始于欧亚草原,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在史前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及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再次揭示了这一点。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的新成果还有杨建华、邵会秋的《匈奴联盟与丝绸之路的孕育过程——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往》。

  《欧亚学刊》新 2辑刊登了波兰学者Marek Jan Olbrycht 撰写的 “Parthian Cities and Strongholds in Turkmenistan”,哈萨克 E. A. Smagulov 撰写的“Religious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in the Ancient City of Sidak (Southern Kazakhstan)”,报告了在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最新考古成果。

  对于内陆欧亚草原民族文物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2006—2007 年,中蒙联合考古队对胡拉哈一号墓园进行考古发掘,发现1 座匈奴墓、6 座漠北回鹘汗国时期墓葬及17 座蒙元时期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今年,《蒙古国后杭爱省浩腾特苏木胡拉哈一号墓园发掘报告》出版,对墓园的布局、结构、出土遗物以及各个时期的墓葬进行了详细介绍,探讨遗迹年代,阐释漠北回鹘汗国墓园制度,并对出土人骨进行了体质人类学分析。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共和国蒙古学、佛学、藏学研究所研究员纳塔利娅•齐杰诺娃(Natalia Tsydenova)于2015 年 9 月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做了《贝加尔地区与蒙古的新石器时代》和《贝加尔地区古代软玉的物理化学特征研究》的学术报告。《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研究 (第 3 辑)》 以呼伦贝尔地区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为基础,收录该地区发表的鲜卑、室韦考古调查和发掘简报及相关研究论文43 篇。 《北燕冯素弗墓》为北燕冯素弗及妻属墓的考古发掘报告。冯素弗墓位于辽宁朝阳地区北票市西官营子。冯跋长弟大司马冯素弗,为北燕国的缔造者之一。从葬制和随葬遗物观察,两墓具有慕容鲜卑和中原汉文化两种墓葬文化的特点。

  黎珂、王睦、李肖、德金、佟湃的《裤子、骑马与游牧: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有裆裤子研究》是首篇从设计和制作角度研究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裤子的报告。所研究的裤子年代为公元前13—前10世纪,研究证实分腿式下装的出现与骑马盛行、战争 频仍和大规模迁徒紧密相关,研究角度非常有趣。

  汉文墓葬研究中与内陆欧亚研究有关者有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汾阳市博物馆刊佈的《陕西汾阳唐曹怡墓发掘简报》。曹怡墓出土了“曹府君墓志”,并有陶器、瓷器等器物15件。此墓为隋唐时 期汾州、介州地区粟特人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文物》同期发表了王俊的《唐曹怡墓相关问题研究》,对墓志中的问题、隋末唐初昭武九姓中的“曹国”和“曹国人”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水下考古和海洋研究

  水下考古在今年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今年 4—5 月,中国考古1 号在西沙群岛进行了43 天水下考古作业,完成了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甘泉岛遗址陆上考古调查等任务。根据出水的瓷片和石构件特征分析,提出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时代为清代晚期,沉船为一艘专门运输石构件的远洋运输船。今年7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了北部湾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共发现 90 件从唐朝到清朝的瓷器及残片标本,印证了防城港航线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下考古是我国考古学界大力发展也极有潜力的一个领域,今年出版了一系列专题书籍,其中以图录为主,如《水下考古在中国 (专题陈列图录)》、《 鱼山遗珠:宁波象山“小白礁一号”出水文 物精品图录》、《 孤帆遗珍:“ 南澳1号”出水精品文物图录》等,收入“南海一号”、“ 半洋礁一号”、“ 南澳一号”、“ 碗礁一号”、“小白礁一号”等中国古代沉船中的出水文物。《 海上瓷路:粤港澳 文物大展》 收入粤港澳所藏精美外销瓷器。《 新技术•新方法•新 思路:首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文集》和吕章申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成果》则对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日本鹿儿岛国际大学考古学教授中园聪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福冈市博德遗迹群、鹿儿岛县南部萨摩市渡畑遗迹等6 处遗迹发现了12 世纪的瓦片。通过成分分析,认为是使用了宁波的土制造而成。并且博德遗迹群和箱崎遗迹出土的瓦片与宁波瓦花纹相同,很可能使用了同样的模具。

  白云翔的《从韩国上林里铜剑和日本平原村铜镜论中国古代青铜工匠的两次东渡》,通过考古发现探究古代东亚各地之间人群的移动和交流,尤其是环黄海地区之间的文化联繫及环黄海之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各期列表

《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是有关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由余太山、李锦绣主编。考虑到古代中外关系极少单纯的双边关系,往往是多边的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形态;加之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外交,以今例古不免削足适履,我们认为今天研究中外关系史不妨以地区史研究为依托。或者说通过研究有关地区史达到研究古代中外关系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