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对宋明理学历史发展演变加以系统探讨,试图网罗宋明理学的方方面面,对宋明理学做一个客观、全面和辩证的介绍与评价。
定价:¥238.00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对宋明理学历史发展演变加以系统探讨,试图网罗宋明理学的方方面面,对宋明理学做一个客观、全面和辩证的介绍与评价。
《宋明理学论稿》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对宋明理学历史发展演变加以系统探讨,前半部分按照历史顺序来对北宋、南宋、元代、明代四个时代的理学流派、人物展开专题研究。在分历史时代的研究中并不是单纯论理学,而是结合理学与宋学、新学、功利学、反理学的关系来论述理学发展演变的历史。后半部分对构成宋明理学的诸理论进行研究,分理学之心性论、认识论、经典诠释思想、儒佛道三教关系、道统思想、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六个专题。在论述和探讨构成理学的各个理论时,也涉及理学与政治、文学、史学、教育、科举、伦理、内圣与外王等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内容,即以理学为中心,以全方位的角度来揭示和论述理学思潮的发展演变与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内涵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关系。
所谓理学,指宋元明(延续到清代)时期哲理化了的新儒学,亦称道学、性理学、义理之学、心性之学等,名称虽异,实质则同。理学是以抽象性、思辨性的哲理来论证儒家纲常伦理的学术文化思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主流—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发展阶段。理学在宋学的基础上产生,是中国经学发展到宋代形成的哲理化的新经学、新儒学。宋代理学亦在宋代义理之学即宋学的范围之内,后体现了宋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与整个儒学相通,宋明理学具有崇尚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主张仁政,重视教育,重义轻利、尊公轻私的思想特质,以及在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存理去欲的价值观特点。
理学的基本内涵有二:一、它是儒学,而不是佛、道等非儒学,不应把它目为禅学等;二、它是在批佛老的基础上,又和合创新,吸取了佛、道等的精致的思辨哲学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即是哲理化了的,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相结合的新儒学,而不是以往缺乏思辨哲学色彩、缺乏本体论为依据的单纯伦理型的旧儒学。虽然宋明理学因其内部理论的差异而分为各个不同的流派,但各个流派在具有以上两层含义上却是一致的,因此而同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之内。
要之,宋明理学是在新形势下以思辨性的哲理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学术文化思潮,它在宋代义理之学即宋学的基础上产生并进一步发展。理学各派不管有多少差异,均以维护义理和“穷理尽性”为学术宗旨和思想特征。理本论一派以“性即理”为主旨,故强调“穷理”;心本论一派以“心即理”为主旨,故讲“尽心”;气本论一派亦讲“穷理尽性”、“立天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以“理”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发扬光大,并将其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维护社会的治理和稳定,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思想理论的根据和保证。
京ICP备05007371号|京ICP证15083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84号 版权所有 2004 商务印书馆
地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E-mail: bainianziyuan@cp.com.cn
产品隐私权声明 本公司法律顾问: 大成律师事务所曾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