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审美即生活 平装尔雅通识教育读本

分享到:

定价:¥69.00

  • 著者:183963 
  •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本印时间:2021年0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23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6219-7
  • 读者对象:美学及哲学相关专业研究人员、高校师生、具有一定知识层次和审美诉求的大众读者
  • 主题词:社会生活美
  • 人气:119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学习生活美学,开启审美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艺术家。


相关推荐:
接着我的“实践美学”,去做你的“生活美学”。
——李泽厚
(读刘悦笛书)之前竟不知晓,原来“生活艺术化”的传统在中国!
——Alexander Nehamas(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
编辑推荐:
生活美学倡导者、美学家刘悦笛教授,以优雅的文字和鲜活的案例,沟通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下、美学与生活,引来西方美学的活水,浇灌古老而多产的东方美学传统,孕育出这朵并蒂奇葩。《审美即生活》一书,既是生活美学的学科总结,又是审美生活的知行指南,无论美学专业的研究者还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都将从中获益。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刘悦笛,生活美学倡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学者,辽宁大学生活美学研究院院长,曾任纽约城市大学及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美学协会(IAA)总执委、中华美学学会理事、Humanity Research and Review主编、Comparative Philosophy及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编委。著/编有《生活美学》、《分析美学史》、《当代艺术理论》、《生活中的美学》、《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艺术终结之后》、《视觉美学史》、《英美分析美学史论》、《世界又平又美》、《东方生活美学》、Subversive Strategi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Brill, 2011)、The Aesthetics of Everyday Life: East and West (Cambridge Scholars, 2014)等;译有《美学、心理学和宗教信仰的演讲与对话集》(维特根斯坦)、《艺术及其对象》(沃尔海姆)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生活美学,是一门学科(“生活的美学”),更是一种生活理念(“美的生活”)和生活姿态(“审美地生活”)。本书确立了生活美学作为“作为哲学的美学新构”的学科定位和作为“回归生活世界的本体论美学”的核心规定;爬梳中国社会所固有的生活美学传统,为中西方生活美学建构指明了“新构”与“返本开新”两种不同路径;剖析以公共艺术、日常设计等为代表的当代生活美学实践,重构以“全球化”“微时代”“电子复制”“景观社会”等为表征的新历史语境下美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实现美好生活”为指归,反观生活美育与审美人权等问题,集中展示生活美学作为新世纪美学新潮与主潮的范式与尺度双重价值。

显示全部目 录

导 论 生活美学:美好生活的知行之道 1
第一讲 融入全球的生活美学 9
生活美学成为全球美学新路标 11
生活美学是什么?不是什么? 17
美学既是感性学又是觉悟学 24
“知行合一”与“体用不二”的美学 29
第二讲 植根本土的生活美学 35
生活美学的古典面相 37
“乐志”于天地之间 44
“魏晋风流”大自觉 49
“唐风宋韵”塑风范 56
“明清趣味”全图景 61
第三讲 天气时移的生活美学 67
“一气”充塞天地之间 69
天气有“大美”自不言 77
春秋冬夏的“环之循” 83
生命节奏的“律动感” 90
第四讲 物质文化的生活美学 97
中土审美重在“体物” 99
成为体系的“物之美学” 104
物之“雅情”何处寄? 109
完善“长物”之生活 114
第五讲 鉴人形貌的生活美学 119
“以貌取人”之相人 121
“人物品藻”之审视 126
“风雅之士”尚优雅 131
“食色男女”真风情 135
第六讲 饮馔啜茶的生活美学 141
“茶味禅味,味味一味” 143
舌尖上的“高级美感” 149
从“美味”到“味外有味” 154
美食的快感与美感融汇 157
第七讲 山水景观的生活美学 163
中国“最美之地”在哪里? 165
“人文化”的自然本土 169
以“栖居审美化”为生 174
三教眼中“三重山” 180
取境冥心乎?取心冥境也! 187
第八讲 日常书写的生活美学 191
“修禊”变身“雅集” 193
书法并非纯艺术 198
复归到日常书写 205
“三大行书”复原生活 210
第九讲 媒介时代的生活美学 217
“微时代”:小、快、即时的美学 219
如今人人都是“生活艺术家” 226
“再光晕化”的虚实相生 233
“电子复制时代”新路数 238
第十讲 当代艺术的生活美学 245
以生活美学革新当代艺术观 247
政治生活美学与现实主义 253
精英生活美学与现代主义 257
日常生活美学与当代主义 261
第十一讲 公共艺术的生活美学 267
真正公共性的公共艺术 269
直面公共文化新难题 274
新型公共化的拓展 278
打造生活化的“审美场” 284
第十二讲 景观社会的生活美学 289
究竟何为“景观社会”? 291
不同社会构成了不同景观? 295
“国际情境主义”何以失败? 302
看电视到底是何种观看? 308
第十三讲 身体塑造的生活美学 315
中韩日美星的脸型比较 317
从美发、美容、美体到美甲 321
对身体进行“审美化塑造” 325
体育运动也成为“大美学” 332
第十四讲 日常设计的生活美学 339
现代日常设计的“商业幽灵” 341
设计以“人”还是以“物”为本? 347
为“大众”或为“小众”而设计? 352
在审美自律与社会他律之间 355
第十五讲 回归教育的生活美学 361
哈佛通识教育改革的新启示 363
“生活美育”让美育回归生活 368
建成中国人的“观赏文明” 373
当代中国美育短板何在? 378
文明素养乎?文化人权乎? 383
第十六讲 道德人格的生活美学 389
“尽善尽美”的君子之美 391
由“履礼”而归于“践仁” 398
观“天地生意”而气象出 403
“曾点气象”与“孔颜乐处” 408
结 语 美学成为“第一哲学” 417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追求美好生活,人人皆有此愿。于是,一种与追求美好生活相匹配的“生活美学”便应运而生。这股新世纪生发出来的最新美学主潮主张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既美且好的生活,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民众把美好生活作为美好愿望,然而关键还在于实现。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巨变。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民众达成美好生活夙愿的历史条件和文化契机,而“生活美学”恰恰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文化中,“美好生活”其实说的是两种生活:一个是“好生活”,另一个则是“美生活”。然而,我们往往以为,“好生活”就是“美好生活”的全部。老婆孩子热炕头,有车有房,有点小爱好,有闲钱消遣,那就是好日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日子”。小日子不过是物质生活被满足的日子。在好的生活之上,还有美的生活。“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代表着我们在“好”之上的更高追求,而这种追求正是以“美”为目标的。

质言之,好生活,就是有“质量”的生活;美生活,就是有“品质”的生活。那么,两种生活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好生活,构成美生活的现实基础,而美生活则是好生活的理想升华。没有生活的理想,就没有理想的生活,生活美学恰恰是美好生活的理想所在。

那么,民众选择过好生活,还是美生活?选择过有质量的生活,还是有品质的生活?有的人觉得质量就是生活的全部,有的人则会继续追求生活的品质。当代艺术家吴冠中先生曾感叹:国人文盲不多美盲多也。我们要知道如何审美,不仅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因为审美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高级尺度。

令人欣慰的是,“生活美学”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逐渐成为一个关键热词,从茶道、花道、香道、汉服、家居、日常设计、公共艺术、社区设计到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们都在倡导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充分审美化。这恰恰是中国人对自身生活传统的一种复兴,而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拿来。这股中国人的生活美学潮流,正在悄然形成一种运动,它并非源于自上而下的号令,而是自下而上自然生长出来的,其国民心理基础,大概就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国需要整体的美学规划——既然曾是“礼仪之邦”,那将来也要成为“美善之国”,这才符合“礼乐相济”的华夏悠久传统。

这种生活传统就是生活美学的传统,应该说,生活美学的根就在中国。从孔子和老子分别建树起中国儒家生活美学与道家生活美学传统开始,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已经存续了几千年,一直是中国审美文化的主流。这是由于,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审美与生活始终处于一种不即不离的微妙关联当中,这种传统始终没有断裂过,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美学就是生活美学,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被古人赋予了审美化的追求,中国人的审美也在古代被奠定了生活化的根基。

如今,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个古老的生活美学传统。“生活的理想”就在于“理想的生活”,生活美学构成了中国人美好生活的理想之一和主流,这就是现代中国美育大家蔡元培先生所标举的“美育代宗教”之鹄的所在。

当代人既需要全球化的生活美学,又需要审美化的中国生活。中国美学不只是西学的“感”(性)学,而更是本土的“觉”(悟)学。中国的美学超逾了Aesthetica 意义上的感性认识论,而更趋于Aisthetik 意义上的一般知觉论。因此,在我看来,在中国语境下的美学,既是感性学,又是觉悟学。美学在中国是一种关乎幸福实现的生活之道。由此,“审美代宗教”才可能成就理想生活,且使审美形上学再开新境。

所以说,生活美学既是最古老的中国美学主流,也是最新颖的全球美学新潮。这场生活美学热不只影响东方,它实际上已经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世界美学主潮。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最前沿的美学理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互动关联。生活美学对于西方美学而言是一个最新的思潮——西方没有将生活审美化的悠久传统,尽管他们的艺术传统非常久远。我们现在常说的“艺术”实际上是来自文艺复兴的西方概念,乃是西方现代性的产物,中国人接受这一概念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有诗、画、舞、乐和建筑的分殊传统,从来没有一个大的总体艺术概念将之统合起来。应该说,中国古人强调生活美化的传统,才是更为悠久的传统,艺的各个门类都包孕在生活之中。

中国的书法就是生活美学的最显明例证。书法在古代从来没被视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与生活直接贯通起来的。近代开始,书画才成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因为自西方引入艺术概念之后,东方人很自然地就把文人书法置于艺术的顶端(除阿拉伯文之外的外国文字都是没有书法传统的)。从王羲之、颜真卿到怀素的时代,都没有把书法视为纯粹的艺之门类,他们的作品不是正襟危坐着创作出来的,而是包孕在实用化的信札、便条、序跋、祭文等等之中。我们发现,书法作为文人的日课,日常书写才是常态,书法从古至今都没有脱离生活。道理很简单,书法之“书”不过就是写字,写出了一定的法度和美感才成其为“法”。

生活美学在中国,具有世界其他文明难以企及的广度与深度,这种本土美学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生理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性”,如饮食、饮茶等。第二是“情感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情”,如闲居、交游、雅集、人物品藻等。第三是“文化的”生活美学,这关乎广义之“文”。诗、书、画、印、琴、曲属于此类,园林、博弈、游艺乃至于游山玩水也属于此类。

美学在中国与民众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绝不是高头讲章,也绝不是抽象理论。生活美学之为生活的美学,就是要回归现实的生活世界: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升华美学问题,有了美学的反思之后再返回生活现实当中。如此循环往复,美学才能成为一种活生生的美学。“生活美学”作为一种日常化的美学,乃是一种“体用不二”的美学。这个“体”,就是生活之体,就是中国民众的衣、食、住、行、用、娱的生活本体;这个“用”,就是将生活美学应用在生活本体上。这才是审美意义上的中国人的“知行合一”。

总之,生活美学就是审美生活之学,关乎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美学在西方乃是哲学意义上的感性学,而中国的生活化美学,不只是西方的感学,更是本土的觉学。中国化的美学,不仅与人类的感性世界直接关联,而且与中国人的情理架构紧密关联:中国人历来既强调不同于西方纯理性主义的“情本主义”,也强调情与理的圆融合一。生活美学乃是根源于中国本土既植根于生活又超逾于审美的悠久传统,它是一种生意盎然的活的传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东方生活美学最佳范本。

所以说,当今中国生活美学的积极践行者们,他们就是在发现中国人的生活之美,从而为中国生活立“心”——立“美”之心。我们最终要的,并非生活的“美学”,而是审美地“生活”。

我所在的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美学室的老同人李泽厚先生,曾多次当面叮嘱我说:接着我的实践美学,去做你的生活美学。还记得有一次,在与李泽厚先生的对话当中,我先感叹说:可惜你的实践美学,不是美学的实践。李老师的反应非常之快,马上回我说:实践的美学就该是美学的实践。那么好,生活的美学,也该是美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