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表演视域下的口头文学研究——以苏州评弹为例 平装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分享到:

定价:¥75.00

  • 著者:187050 
  •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本印时间:2023年05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04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1470-4
  • 读者对象:评弹专业研究人员和编创演人员,国内外的民俗学和民间文艺研究者
  • 主题词:苏州弹词研究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带你走进苏州评弹,这一别具特色的口头文学的世界

本书以评弹作为口头表演艺术的载体,结合民俗学、书面文学、戏剧理论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充分研析了评弹的构成要素、表演机制、艺术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和互动,开创了评弹研究的新范式。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段静,湖南省南县人,200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英语系,2005年获广西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口头文学与非洲文学研究,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项。在《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被赞誉为“江南曲艺之花”的苏州评弹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蕴。然而,如其他口头文学一样,苏州评弹正在日渐衰落,致使包含于其中的传统文化不断流失。加强评弹表演理论的研究,是保存和发展评弹艺术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书将苏州评弹还原为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之内的动态的文学形式,以及内嵌于社会历史背景下的表演事件来加以考察,旨在阐明评弹与书面文学、戏曲的本质区别,将评弹艺术中包含的文学、表演、音乐等因素结合起来研究分析,从而发掘出评弹最本质的艺术规律与核心价值。

显示全部目 录

分序
自序
第一章  苏州评弹史论研究和表演理论研究概况
   第一节  评弹研究简史
     一、关于评弹
     二、清代以前的口头文学和说唱艺术研究
     三、民国时期的口头文学和评弹艺术研究
     四、1949年至2018年的评弹研究
   第二节  民俗学表演理论探析
     一、民俗学表演理论的形成
     二、民俗学表演理论的核心概念
     三、民俗学表演理论对于评弹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  苏州评弹表演概述
   第一节  评弹表演的本质
   第二节  评弹表演的属性
     一、民间性
     二、通俗性
     三、口头性
     四、新生性
第三章  评弹表演艺术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演员
     一、演员概述
     二、演员的担当
   第二节  听众
     一、听众概述
     二、听众的担当
   第三节  书场
     一、书场概述
     二、书场的担当
   第四节  评弹表演的文本特征
     一、敷衍:叙事的延展性
     二、勒:叙事的细腻性
     三、关子书和弄堂书:评弹表演的节奏和韵律
   第五节  演员、听众、书场和文本的互动
     一、商业层面
     二、文化层面
第四章  表演的实现:苏州评弹的叙事行为
   第一节  说:语言的对话与交流
     一、书情的变化和语言形式的转换
     二、叙事中“六白”的综合运用
   第二节  噱乃书中之宝
     一、噱的内涵和类型
     二、噱的功能
   第三节  弹和唱
     一、弹和唱是评弹的音乐部分
     二、评弹音乐的程式化与新生性
     三、弹词音乐的叙事特征
     四、唱与说的关系
   第四节  演
     一、“演”的重点在于“起脚色”
     二、“起脚色”在演出中的运用
     三、“演”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节  评弹表演策略的运用
     一、书情以外的感情交流
     二、书情中的感情交流
     三、交流框架的组合
     四、表演行为与非表演行为
结语
附录
   一、1952年至1966年在上海演出过的中篇评弹目录
   二、1949年前录制的评弹唱片目录
   三、全国电台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评弹不仅形式精美,其内涵也极为广博,体现出江南文化的诸多方面,包括伦理道德、人情礼仪、法律法规、民风民俗、语言语汇、节令饮食、起居服饰、建筑器皿等,可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宝库之一。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周锡山先生认为,评弹以及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各种戏曲和曲艺,是普通民众在文化艺术和道德教养等方面的人生教科书。一个多世纪以来,评弹“无视西方文化的传入,无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浸润,与文学界崇洋迷外的状况相反,敬畏传统文化,坚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力而有效地弘扬了传统文化”。
评弹这门口头艺术,经历了长达三百多年的缓慢演进之后,于20世纪初开始大举进入大都市上海,从此开始了其发展的全盛时期。学者顾笃璜先生在谈到评弹的历史时说:“在上世纪20、30、40年代,那时响档先生(明星)、稳档先生(实力派)辈出,(江南)各地书场林立。当收听无线电广播尚属新鲜事物之时,在上海,评弹迅速成为黄金时段当红的广播节目。艺人收入相当丰厚,队伍不断扩大,光裕社之外又有润馀社、普裕社的成立。其繁荣景象堪称是评弹艺术史上的一个亮点。而那正是在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的时期,评弹的上座率却不受影响(其时昆曲、苏剧正陷入严重衰落的境地),这一历史现象不是很值得评弹史家研究的吗?” 根据《评弹文化词典》提供的资料统计,到了30年代中,整个上海地区(包括市区和郊县)各类书场共有一百八十多家,另有电台播唱的所谓“空中书场”约二十家,共计二百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