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目标:巴顿——铁血将军殒身之谜平装人物传记

分享到:

定价:¥32.00

购买电子书:
  • 著者:2441 译者:
  •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本印时间:2010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16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07336-3
  • 读者对象:大众读者
  • 主题词:目标巴顿
  • 人气:163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让我们拭目以待!本书中,读者将有幸看到作者首度的独家披露:
   一位传奇的战争英雄、艺术家、雇佣兵,自称受命于美国情报机构去暗杀巴顿!
   一位美国战略情报员,得知巴顿身处险境后屡次伸出援手,设法搭救巴顿!
   新近解密的档案隐藏着新证据,隐约透露了巴顿之死的官方解释中的诸多疑点!
   巴顿车祸事故所有当事人尤其是那些事后销声匿迹的人的最终命运!
   这个疑窦重重的未解之谜背后,隐藏着各政治派系勾心斗角的内幕。本书披露了这些错综复杂的内幕,引人入胜。它将带你穿越历史的疑团,拨云见日。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中文简体字版根据美国Regnery Publishing,Inc.2008年版译出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罗伯特•K.威尔考克斯是一位作家、编辑、编剧,他的书籍一般取材于军事题材,涉猎甚广,出版《雄鹰啸空》《日本制造原子弹秘辛》《狂怒之翼》《黑色王牌飞行员》《第一位蓝衣战士》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他是二战期间备受争议的美国将军:军事上,他战功卓著、英勇无畏,却又藐视权威;政治上,他是直言坦率的守旧派。二战结束后,他担负着德国重建的重任。其间,他固执地认为苏联有侵占欧洲的图谋,并屡次向美国当局敲响警钟。他在媒体面前口无遮拦的言论,不仅使他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且不断让他的上级陷入尴尬境地。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四星上将——“铁血将军”乔治·S·巴顿。
    1945年12月9日,在功成名就准备凯旋时,他却遭遇了一场离奇的车祸,导致身体局部瘫痪。
车祸事发两周后,医生认为他恢复得非常好,允许他返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他的身体状况却突然急转直下,甚至来不及抢救,就客死他乡。出人意料的是,军方对这场车祸没有进行任何深入调查,就匆忙地认定为意外事故;巴顿也被视为正常死亡,连尸体解剖都没有进行,就草草地盖棺论定了。
    然而,众多目击者对车祸所做的证词大相径庭!可这些关键当事人事后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官方所有的关键报告也不见踪影,军官与士兵们更像接受了指示一样守口如瓶。
    美国著名军事作家、记者罗伯特·威尔考克斯花了数十年之久,探幽索隐,以求解开这些谜团。他的执著最终让这本熔铸了作者心血的力作《目标:巴顿》与读者见面。作者围绕着为美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巴顿将军之死,再现了当时令人震惊的情景——这些尘封的档案鲜为人知,许久以来犹如蒙着一层面纱一般扑朔迷离。

显示全部目 录

    人物列表
    机构列表
     第一章 最后的旅程
     第二章 不可思议的车祸
     第三章 杰德堡
     第四章 杀手的证言
     第五章 消失的档案
     第六章 密谋
     第七章 暗杀名单
     第八章 多诺万的阴谋
     第九章 与魔共舞
     第十章 苏联人的暗杀网
     第十一章 曼海姆的秘密
     第十二章 最后时刻
     第十三章 车祸+毒药
     第十四章 军人不谙外交
     第十五章 司机的宿命
     第十六章 阻止巴顿前进
     第十七章 那车是假的
     第十八章 政治家的密谋
     第十九章 杀机四伏
     第二十章 黑暗来临
     第二十一章 谜团
     第二十二章 历史在等待
    参考文献
    注释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大多数记者都以为巴顿残忍而冷漠。然而他速战速决、冷酷无情和突袭猛攻的作战风格的确加快了胜利的步伐,同时也减少了战争的伤亡。他的信念就是:犹豫不决是军人最大的敌人,指挥官的行动必须迅速而果断,要抓住战役中稍纵即逝的战机。那些反对他的人大都没当过兵——也幸亏他们没来当兵。那些人还认为巴顿缺乏同情心——好像同情心是战争的必备品。他们还说巴顿是个好战分子。不过跟大部分军人一样,巴顿确实热爱战争,因为他认为战争可以考验人的勇气。以他与众不同的宗教观看来,战争是他命运的归宿。但他对战争造成的可怕后果也很关注,且常常会付诸言辞。
    巴顿与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一直针锋相对。这也是媒体趋之若鹜的新闻焦点。两人的矛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蒙哥马利虽然比巴顿级别高,但巴顿认为蒙哥马利胆小懦弱、优柔寡断。两位战地指挥官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发生不愉快的摩擦。1943年西西里战役期间,他们的矛盾达到了最白热化的地步——巴顿抢在谨慎的蒙哥马利之前攻下了墨西拿,并故意将胜利大肆宣传。他觉得,媒体不是非常欣赏对手的宣传手段吗?那他就这么干!负责保障前线盟军内部团结的艾森豪威尔为此头痛不已。虽然他的荣誉和政治生涯多得益于巴顿指挥的胜利,而且他对巴顿的胜利为他所带来的荣誉一向都来者不拒,但他仍旧理直气壮地对巴顿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此后不久,巴顿在西西里前线打了一个患炸弹恐惧症的士兵的耳光,他觉得这个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士兵是个懦夫。此事引起轩然大波,巴顿受到公开的谴责。虽然之前他也曾打过一个士兵,但没捅出什么篓子。但这次媒体则对他口诛笔伐。艾森豪威尔为此撤销了他所有的指挥权,并强迫他当众道歉。最让巴顿懊悔不已的是,由于这次事件,他失去了渴望已久的诺曼底登陆指挥权。
    虽然艾森豪威尔不久又恢复了他的作战指挥权,让他在法国战场上带领他的第三集团军全力以赴东越法国打击德国。然而他的上司又数次命令他停止前进,他为此暴怒不已。最典型的那次就是他在法莱斯作战本可以消灭从一个狭窄山口逃跑的成千上万的德军,结果却因上级阻挠而失去战机,使逃脱的德军又重返突出部战役参战。
    他本可以更早穿越德国边界而缩短整个战争时间,从而减少美国人的伤亡。在欧洲战场总决战的前几个月,他曾申请长驱直入东欧深处,抢在俄国人之前拿下关键目标,特别是柏林,然而却遭到了严词拒绝。艾森豪威尔和巴顿的顶头上司奥曼·布雷德利将军唯恐巴顿对他们的命令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于是多次中断他的汽油供应。巴顿经常在自己的属下面前抱怨上司的这些行为:想想看,他们居然暗算自己的部队!
    虽然汽油问题不久就得到了解决,但他已经开始怨恨艾森豪威尔、布雷德利和其他上司了。同样,他们也把他当作一门没有约束的大炮,能力非凡但自行其是,不经上级批准就敢擅自四处作战。
    当然,他也犯过低级错误。在战争接近尾声时,他曾下令对一个偏远的德军战俘营发起突袭,战俘营地处危险的敌后方,这次突袭组织仓促而缺乏防御力,皆因当时他的女婿被囚禁在那个战俘营里。事后,他坦诚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表示不该不顾上级指示感情用事。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