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亚洲古代地理学: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 平装

分享到:

定价:¥40.00

  • 著者:189379 译者:
  •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本印时间:2025年05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179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4944-7
  • 读者对象:对丝绸古道历史地理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普通读者
  • 主题词:历史地理学亚洲古代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书延续、修正、深化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概念,为“丝绸之路”正名。

阿尔伯特·赫尔曼借由本书为“丝绸之路”正名。赫尔曼在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深化研究,使得具有相对明确的内涵和时空范围的 “丝绸之路”概念定型了下来。在当下“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热潮中,对“丝绸之路”的概念有扩大、泛化趋势,一定要注意它的基本内涵不能随意改变,译介本书对于使学者注意到此问题有一定助益。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赫尔曼,19世纪末德国著名地理学家,他重新考量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印度、两河流域)概念,将“丝绸之路”延伸到小亚细亚和地中海地区,以此凸显了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横贯亚欧大陆的通商及文化交往通道的重要意义。
付天海,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德语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基金项目3项,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译著12部。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认知与阐释东方和中国的重要图书。本书延续、修正、深化了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概念,通过更为缜密的历史文献梳理和更为精确的地理测绘数据,厘清了“丝绸之路”南北两线的具体走向,并将“丝绸之路”向西延伸至叙利亚,首次强调了河西走廊及沿线长城之于“丝绸之路”的过渡和屏障作用,为见证中原、西域和欧洲之间商贸往来及文明互鉴的“丝绸之路”重新正名。

显示全部目 录

本书所用缩写
导论
第一章  古代中国与伊朗 图兰国家的直接交往史
   第一节  公元前114—23年
   第二节  公元87—127年
第二章  对古代丝绸之路相关文献及其加工整理的一般性评述
   第一节  遗迹及其考证  
   第二节  中国文献记载及其加工整理  
   第三节  古希腊 罗马文献记载及其加工整理
第一部分 中文文献
第一章  综述  
第二章  司马迁的 《史记》  
第三章  西汉编年史 《汉书》
第四章  东汉编年史 《后汉书》  
第五章  汉代以后历朝补充性文献
第二部分 司马迁笔下及汉代编年史记载的中亚
第一章  西域的名称、 边界和大小
第二章  地形地貌说明  
第三章  水文地理说明  
   第一节  河流 (塔里木河)  
   第二节  盐泽 (古代的罗布泊)  
   第三节  其他水域
第四章  殖民与人口
第五章  丝绸之路走向及沿线诸国地理位置
   第一节  丝绸之路北线和南线的共同起点
   第二节  丝绸之路北线及北向分岔路线
   第三节  丝绸之路南线
   第四节  丝绸之路各交叉路线
   第五节  通往婼羌国 (位于柴达木河南岸) 国都的路线
   第六节  总结
第六章 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与伊朗图兰国家直接交往史上的
重要意义
   第一节  公元前114—23年
   第二节  公元87—127年
中亚地形图使用说明175
   1.主图 (比例尺为1:5 000 000)
   2.辅图: 和田附近遗址 (比例尺为1:2 500 000)
勘误与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