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 精装

分享到:

定价:¥76.00

  • 著者:183849 
  •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本印时间:2020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81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8813-5
  • 读者对象:对中国当代艺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艺术史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
  • 主题词:艺术研究中国现代
  • 人气:131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立足于现代中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对美术变革做一次“再解释”。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叙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多位学者都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鲁明军,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曾任教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策展人,剩余空间艺术总监。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在集结》(2018)、《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街角、广场与蒙太奇》(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等展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近著有《理法与士气:黄宾虹画论中的观念与世变(1907—1954)》(2018)、《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2019)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6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20世纪初中国美术变革的一次再解释,也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之历史叙述的一次大胆尝试。本书的取经既不诉诸特殊性和身份本质主义,也不遵循全球化和普遍主义的逻辑,而完全是立足于现代中国的历史、现实及其内在的碰撞和紧张。作者将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实践置于20世纪初以来的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的建构这一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基于对当代艺术的敏锐意识和深刻体认,通过跨媒介、跨时代、跨区域的多维度观察和梳理,意图构成一部极具想象力的有机的文本装置。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现实主义”作为底色:“走向民众”的历史变体
引言 “走向民众”:启蒙、救亡与“美术革命”
一 “民族—现实主义”:“史诗”与“日常”
二 左翼木刻之“力”:“怒吼”与“内曜”
三 “群众路线”:从“艺术大众”到“大众艺术”
余论 “波普艺术”及其政治
第二章 “旧山河”与“新山水”:士人的目光与中国革命
引言 重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次“艺术论争”
一 形式、理法与意境:文人画美学的绵延与体变
二 “旧山河”与“新山水”:士人的目光及其国族认同
三 绘画、摄影与电影:媒介作为伦理政治实践
余论 “小文人电影”的美学与政治
第三章 民族与国家:边疆写生运动的世纪回响
引言 长城:边界,抑或边疆?
一 疆域的历史书写与“中华民族”的建构
二 向西去:边疆写生运动与“艺术救国”
三 边疆、民族与“现代中国油画”的重估
余论继续往西:边疆在当代
第四章 革命与大同:当代的预演与新世界构想
引言 “达达”在中国:无目的的革命
一 “写实”之辨:艺术运动,抑或社会革命?
二 语言的“赤化”:从“无政府”到“乌托邦”
三 “参与式艺术”的全球联动与“大同”构想
余论 超越“世界剧场”:进化、变异与全球化
结 语 “为艺术战”“形式美”与“意派”:现代主义及其“同时代性”
引言 文人画与现代主义的精神相遇
一 “为艺术战”:“中西调和”与艺术运动
二 “形式美”:“前卫”,抑或“后卫”?
三 “意派”:特殊性,还是特殊的普遍性?
余论 现代主义及其“同时代性”
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在《遗容》的前景,横卧着已经闭上眼睛的鲁迅肖像,画面远处的左上角是密密麻麻低头缓行的送殡队伍和灵车。灵车右边的设计看似是为了平衡画面的构图,它既像建筑,又像是横置的四把尖刀,正在刺向行进的队伍。兴许,它还暗示着作为木刻工具和战斗武器的刻刀。尽管我们看不到远处众人的表情,但依然能听到他们传来的悲痛的哭声,前景中的鲁迅虽然已经闭上了眼睛,但依然能感受到他不息的“心声”。远处一片黑暗,但泉下鲁迅的身体依旧散放着光芒。《敬礼》刻画的是万国公墓的坟场,悼念鲁迅的仪式。前景中的众人密密麻麻排成一片,他们都背过身,低着头,仿佛一座座矗立的墓碑或纪念碑。虽然看不到远处的鲁迅,但依然能感受到他们悲痛的情绪。太阳渐渐西沉,黑夜无情地袭来,但很快,就被悄然爬上东边天角一弯“新月”所照亮,每个人身上都笼罩着一层光晕,都仿佛是黑暗中的“新生者”,包括已逝的鲁迅。这里的“新月”(包括画面中挺直的松柏、冬青和前景中生机勃勃的鲜花、野草)隐喻着“新生”——鲁迅曾和友人共同创办过的一本同名杂志,对于哀悼者和他的追随者们而言,鲁迅是不死的,他既是他们的思想导师,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在《沉痛的哀思——悼鲁迅先生》一文中,黄新波写道:“鲁迅先生之死,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是在旧制度变革中失却了伟大的慈爱的良师,是无千无万的被压迫的向着黑暗势力战斗的队伍中失却了一位最有力的战斗员!我们是如何的悲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