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餐桌植物简史:蔬果、谷物和香料的栽培与演变 平装自然文库

分享到:

定价:¥50.00

购买电子书:
  • 著者:182816 译者:
  •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本印时间:2019年1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29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7660-6
  • 读者对象:对饮食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植物爱好者
  • 主题词:作物农业史普及读物
  • 人气:477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句话宣传语(标题宣传语):
吃货的好奇心词典,讲述粮食、水果和蔬菜的传奇身世。


这是一本关于餐桌植物的“冷知识大全”。如果你是好奇心旺盛的吃货,或是热衷于考究的植物极客,那么这本书便是为你量身打造。为什么我们把小麦、大米、土豆作为主食?为什么我们要栽培含有剧毒氰化物的木薯?为什么我们常吃的坚果是杏仁而不是橡子?为什么兰花有两万多种,人类的食谱却只选择了香荚兰?回答上述问题,都要从这些栽培植物的起源说起。
本书将带你踏上一段关于餐桌植物的时空穿越之旅,揭秘这些蔬果、谷物和香料令人大跌眼镜的原貌和风味,再现它们与人类漫长互动中的那些恩怨情仇。原来,人类与这些栽培植物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体现于农业生产中的杂交育种工作,而是与古代先民的生活、世界各地的习俗、宗教传说故事以及近代以来的殖民地扩张和全球经济发展都息息相关。



“这些故事生动精彩地讲述了日常餐桌植物的起源,深挖历史,有趣有料,让人停不下来。而且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用来在马桶上翻阅也是极好的。”
——《新科学家》周刊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约翰•沃伦教授在研究千里光属(Senecio)植物(一类杂草,其拉丁名的意思是普通的老男人)的繁殖系统之后,取得了一个博士学位。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利物浦大学播种野燕麦——虽然他从未完全明白野燕麦的起源。他曾作为遗传学者受聘于特立尼达西印度大学的国际可可基因库。
最近,他研究了各式各样的话题,如外源基因逃逸到醋栗的野外居群后产生的生态影响、为什么花儿在微风中摇曳、毛茛属的额外花瓣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关于草地年龄的信息。沃伦现在是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的生物环境与农村科学研究所的教导主任。在那里,他一边讲授农业环境保护,一边享受着种植和食用各种水果和蔬菜的过程。
译者简介:
陈莹婷,网名咘呱,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目前在国家植物标本馆打工。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地球上现存植物超过40万种,然而为人类驯化并作为日常食物的却仅有其中200种;人体所需的一半以上的热量和蛋白质仅来自于三种栽培植物:玉米、水稻和小麦;世界各地早期农耕文明中的先民,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四大植物家族作为日常饮食之选……想要将野生植物培育为餐桌上的美味,究竟需要克服怎样的困难?而我们如今食用的粮食、蔬菜和水果,是否还保留着它们“祖先”最初的模样?自古以来,在人类尝试培育这些植物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了惊险刺激,而又不无偶然。作者挑选50余种餐桌上的植物“常客”,以英国人特有的幽默感,讲述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栽培历史,道出它们在各国文化中的深层含义。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大自然的本性
第二章 野生植物
第三章 学会与外来性行为相处
第四章 储存麻烦
第五章 神秘而又神奇的物质
第六章 历史的偶然
第七章 经典组合,回归主题
第八章 所有权和偷窃
第九章 50 种绿色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榴莲是“臭名昭著”的水果,有多少人喜爱它就有多少人讨厌它。许多著名的引述都尝试表达榴莲的味道和气味。引用最广泛的也许是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给出的描述:“它的果肉可食,黏稠性和味道难以形容。浓郁的奶油冻加扁桃仁味是最好的概括了,但阵阵飘荡的气味也令我想起奶油干酪、洋葱汁、雪莉酒和其他毫无关联的菜肴。果肉浓厚、黏糊糊、入口即化的感觉是其他任何水果都没有的,也增加了它的风味。它不酸、不甜、不多汁,但它不需要这些品质,因为它本身就是完美的。它不会使你产生恶心或其他不良的感觉,吃得越多,就越停不下嘴。”显然,华莱士是榴莲的忠实粉丝。榴莲迷们都奉其为水果之王,甚至很多人都说这是最好的食物。不过,榴莲经销商一定会对许多关于榴莲的描述感到哭笑不得。例如美国电视名厨安东尼·波登(Anthony Bordain)曾说过,“(吃了榴莲后)你的口气闻起来就像你和去世的祖母接了个法式吻”,旅行作家理查德·斯特林(Richard Sterling)形容榴莲的气味“像猪粪、松节油和洋葱,混合了健身房袜子的味道”。
人类关于榴莲价值的意见显然大相径庭。相比之下,野生和家养的动物却都超级喜爱榴莲。众所周知,大象、猩猩、猪,甚至老虎和灵猫都为榴莲心醉神迷。榴莲的许多俗称,如“灵猫树”和“灵猫果”即源于此。甚至它的拉丁名种加词“zibethinus”也来自印度灵猫(Viverra zibetha) 。没错,灵猫爱吃榴莲,这种水果闻起来也有点灵猫的味道,然而榴莲的俗称是否与之相关就不确定了。
榴莲的人类粉丝常常指出,对它的嗜好是后天“修炼习得”的。这似乎是我们会吃多种反常或重口味的食物的一个缩影。这也可能说明,我们食用奇特的臭气熏天、火辣辣的或引起幻觉的作物,部分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而不在于植物。一些相关的化合物明显令人上瘾。但随着榴莲、辣椒之类的影响使我们的味蕾变得麻木不仁时,我们为取得与之前同等的效果就需要加大剂量。除了生物学解释,也许还有文化认同和文化地位的原因。吃些带点儿刺激的东西,可以使我们显得更具男人味,或者让我们感觉自己融入了某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