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红色记忆|商务印书馆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2021-05-20新闻来源:官网浏览人次:3

  导语:商务印书馆职工经过五卅运动和两次大罢工的锻炼,组织上有了较大发展,拥有近千名工人积极分子和工人纠察队员,他们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于1926年10月、1927年2月发动的两次武装起义。

  上海工人两次起义失败后,并未偃旗息鼓。中共上海党组织曾多次召集各工会负责人开会,总结起义失败的教训,研究再次发动起义的事项。周恩来、赵世炎曾几次由徐梅坤、廖陈云(陈云)等陪同,到商务印书馆工会来召集党和工会骨干了解两次起义情况和观察地形。商务印书馆装订女工、共产党员马月娥,奉命在青云路上租了一幢小楼房独住。马月娥租的这幢房子,实际上是周恩来亲自设立的秘密联络站。有一次,周恩来派马月娥到宝山路一条小弄口,布置她在弄口沿街的路灯下,丢几个空的红色香烟壳,以暗示到会者“由此前进到会场”。人数到齐后,会议在夜晚没有一丝灯光的情况下召开。周恩来虽然压低了声音,但他讲话的内容和坚决的语气,给到会的人以极大的鼓舞。商务印书馆工人牢记周恩来的教导,提高警惕,严防内奸,积极地作好再次起义的准备工作。

  周恩来常常亲自到商务印书馆指导工人纠察队工作,还选派了黄埔军校毕业的胡公冕指导军事训练,钟汝枚讲解巷战战术。选调何孝章带领部分共青团员去参加受训。据参加过受训的孙诗圃回忆,那时钟汝枚教导他们怎样在巷战中找掩护物体,保护自己,消灭敌人,尤其要注意保护自已胸部、头部的安全。还教导如何使用20发快慢机驳壳枪、白朗宁手枪、步枪以及手榴弹。纠察队员中有许多人,都参加商务体育队和国术队,平时打球、练拳、练武功,个个身强力壮。他们利用商务厂晚上铁工部翻砂间噪声大,便于掩护实弹射击的有利条件,抓紧时机训练。

 

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的工人纠察队员

 

  为了迎接起义战斗,商务印书馆的中共党组织召开过几次“三所一处”的积极分子会议,商讨行动方案。印刷所工会和发行所职工会的执行委员们,都亲自参加,编译所的杨贤江、郑振铎、丁晓先等,也常到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总务处的赵伯恒等,天通庵路新厂的陆定华、施友良等人。

  经过整顿以后,商务印书馆工人纠察队分为两个大队。徐辉祖任第一大队长,张文奎任第二大队长。徐文思、朱光慧、白生荣、邵鹏君等分别担任中、小队长。全厂还设立群众指挥部,由蒋钟麟任总指挥,李建中、鲍于渠任副指挥,分别领导救护队、消防队、后勤供应组等。救护队由陆定华负责,大部分工人参加喊话宣传队、爆竹队。

  3月21日,天气特别晴朗。中午12时整,全市的工厂和轮船以及救火会的救火车“突然”、“到处”、“同时”汽笛齐鸣,警铃齐响。这是战斗的号角,它宣告上海80万产业工人总同盟罢工,第三次武装起义开始了。商务印书馆工会立即召开全体工人大会下达口令,发给纠察队员武器弹药和铁棍、斧头等。12点45分,集合在商务印书馆钟楼下铁门里的纠察队,臂带红袖章,分成三路,以急行军步伐,分别奔向东方图书馆和五区警察署以及北火车站等敌人据点附近待命。这时,群众的喊杀声和空油箱里燃放的爆竹声(似机枪声)混杂在一起,刹时间,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吓得据点里的敌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起义开始后,总指挥部先设在商务印书馆职工医院(疗病房)内,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和闸北区委书记郭伯和都曾在这里指挥战斗。一部分商务纠察队由大队长、排字工人徐辉祖带领,先攻打五区警察署。他们到了天吉里五区警署,中队长、石印工人徐文思高举手榴弹带领队伍冲到警署大门前,队员们在空油箱里放爆竹,顿时如枪声齐鸣,同时高呼:“你们被包围了,快投降吧!”警察们龟缩在屋里胡乱打枪。徐文思将手榴弹扔进警署内,急忙中没有拉引线,手榴弹没爆炸。部分队员悄悄绕到了警署的后门,用斧头猛砍大门,大门被砍倒,纠察队冲进警署。这时,警察已仓皇逃走,室内留有20多支步枪和子弹,队员们立即用来武装自己,由两名队员留守五区警署,其余队员奔赴东方图书馆。工人胜利了,五区警署被攻占了,可是工人阶级的忠诚儿子,商务印书馆工人纠察队中队长徐文思,在这次战斗中壮烈地牺牲了。

  五区警署被攻下以后,就暂作起义总指挥部。这是商务工人纠察队在第三次武装起义中旗开得胜的一仗,大长了纠察队员的士气,增强了实战经验,充实了纠察队的实力,为以后的战斗打下了基础。

 

起义开始后,总指挥部先设在商务印书馆疗病房(即职工医院)

 

  商务印书馆附设的东方图书馆,是幢五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为工人俱乐部,是战区内最高的房屋,易守难攻。这时被直鲁军阀毕庶澄部队的一个排占据,内有30多人。有些工人纠察队员心情急躁,主张强攻,有的主张火攻。周恩来制止了主张强打硬攻的急躁做法,井向大家说明:东方图书馆是我国最大的图书馆,馆内珍藏很多古今中外的书刊,是重要的文化宝库,将来也是我们工人阶级所有的精神财富。为了减少伤亡,保存东方图书馆,周恩来命令纠察队实行围而不攻的战术。双方相持到22日下午,艰难的围歼战胜利结束,东方图书馆回到工人纠察队的手中。战斗结束后,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迁入商务的东方图书馆,周恩来便在该图书馆四楼办公。直至“四一二”政变前夕,周恩来等领导人才撤离转移。

 

东方图书馆旧影,周恩来曾在该图书馆四楼办公

 

  攻打北站,是闸北地区的最艰难、最激烈的战斗,也是第三次武装起义中最后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仗。22日下午4时,商务俱乐部战事胜利结束,总指挥部即集中各路纠察队,以全部火力向北站敌军发起总攻,奋勇杀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国文字典部的编辑、1923年经董亦湘和沈雁冰介绍入党的中共党员赵虎廷,奉命带领部分工人纠察队员,奔赴北火车站,奋勇参加战斗。18岁的商务零印工人、纠察队总交通员、共青团员胡林根,他机智勇敢,多次完成传递命令的任务。在战斗中,他奋不顾身,不幸受伤,而后又带伤执行任务,在宝道路第二次中弹,英勇牺牲。商务铅印工人、纠察队员、共青团员王金有,在宝山路鸿兴路一带站岗放哨,不幸被暴徒暗杀牺性。经过1个小时左右的激烈战斗,直到下午6时,工人纠察队终于占领了北站,攻下了敌人最后一个堡垒。

  在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中,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就是商务印书馆的工人救护队。它分成男队和女队两队。男队由王剑秋任队长,女队由陆定华任队长。早在第一次武装起义前,党组织就十分重视救护队的作用,商务印书馆工会曾派部分共青团员、青年工人到闸北济生医院学习战地救护急救技术,到第三次武装起义时,他们个个都已成为熟练的救护人员了。3月21日,起义的当天下午,救护队的男队全部出发开往前线,女队员派10人分成两组,在作战地段流动,其余女队员留在商务印书馆宝山路总厂内的疗病房内,帮助教治伤员。随着战事越来越激烈,疗病房的救治任务也越来越重。指挥部命令女救护队员全部撤回,由男队员分为五组,从商务总厂到北站分段设置驻点。队员们冒着枪林弹雨,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安危,他们到处巡视奋勇抢救伤员,把轻伤人员送回本厂疗病房包扎,把重伤人员抬上备有红十字旗帜的卡车,送租界医院救治。

 

商务印书馆为起义死难烈士举行追悼大会现场

 

  商务印书馆有7位职工在起义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是徐文思、陈安芳、俞敬忠、胡林根、王金有、俞茂宏和赵延经。商务印书馆职工和全上海工人阶级一起,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上海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一页。

 

——摘自《上海商务印书馆职工运动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