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快讯 |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理论与实践暨
《土地正义》《土地经济学论纲》研讨会召开
2023-04-10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浏览人次:33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理论与实践暨《土地正义》《土地经济学论纲》研讨会召开

 

  4月8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理论与实践暨《土地正义》《土地经济学论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基于两本专著成果,从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两个维度研讨新时代中国特色土地制度与经济问题,希望为破解中国实践中的土地问题,形成一个共同的研究框架和达成理论共识提供支撑。

  两本书均为商务印书馆学术主题出版的代表性产品。

 

土地正义——从传统土地法到现代土地法

 

土地经济学论纲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甘藏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王超英,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中央财经委员会副局长张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丰雷,浙江大学教授谭荣,四川大学教授姚树荣,南京大学教授陈志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朱道林,《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王庆日,以及来自《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部分教师、研究生等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王庆日主持。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甘藏春做了题为“当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法学解读:土地正义”的主题发言。他结合所著《土地正义:从传统土地法到现代土地法》,对土地问题中公平与效率关系之间的特殊性、土地的公平正义、公平和效率关系在中国土地制度当中的体现和应用等方面做了深入阐述。他表示,当前学界对土地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学术共识,尤其是“土地法是一个什么法,土地经济学是一门什么学问”的命题仍待探讨。对此,他认为土地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解决土地问题的特殊性,在其制度安排上应兼具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和法学意义上的公平。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甘藏春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朱道林教授以“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理论与实践:土地经济机制”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朱道林教授从当前土地问题的理论逻辑与现实矛盾出发,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为例,指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准确定位农村土地资源可能发挥的作用,必须重视保障农村土地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的基本功能,生产性需求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核。他进一步基于土地参与生产的过程,深入阐述了“完全竞争市场下土地价格最终取决于土地产出品价格”的基本理论,并提出土地资产的价值上涨无法增加物质财富的基本观点。在主题发言中,朱道林教授介绍了《土地经济学论纲》的理论框架,提出土地经济学研究应基于土地的本质属性,考虑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遵循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规则,认为土地经济学研究涵盖土地经济关系、产权关系、交易关系、投资关系和税赋关系五个方面,提出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类生产要素、土地权利的私法保护与公法管制及土地空间位置固定性,是决定土地经济关系特殊性的主要方面。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朱道林

 

  陈锡文主任围绕中国土地问题的本质,进行了交流和发言。他肯定了《土地正义:从传统土地法到现代土地法》和《土地经济学论纲》两本著作在解释中国土地问题中的重要性,并对我国特色土地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精辟阐释。他强调,土地兼具自然资源、生产要素、资产等多重角色,当前亟需建立一个适用于不同学科领域的土地问题语境,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共识。针对中国土地制度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陈锡文主任提出土地制度要想有效,必须既能保障公平,又得提高效率,找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是解决实践中土地矛盾的关键所在。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


  通过此次研讨,来自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诸位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当前的土地制度中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土地正义:从传统土地法到现代土地法》和《土地经济学论纲》两本著作在基于现实问题探索理论规律方面做出了贡献,开了个好头,未来应通过加强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共识,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