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新资本主义史”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2024-01-19作者:〔德〕于尔根•科卡刊发媒体:北京日报浏览人数:5
《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反思》(商务印书馆2018年出版)
 
  现代社会中的人对“资本主义”这个名词都不陌生,但如果要问“资本主义”究竟是什么,大家可能会一时语塞。本书以资本主义为核心命题,对于资本主义史相关的领域,譬如经济史、企业史、金融史、劳工史、消费史等进行了细致考察,不仅从多种方法论和各种角度审视了关于资本主义史的最新史学研究,还为未来的研究取向提出了建议。
 
  “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
 
  “资本主义”概念出现于19世纪下半期,最初只是一个用于批判性的概念,譬如法国人蒲鲁东最早就谴责巴黎的住房市场是“资本主义的堡垒”。当然,对资本主义发起最猛烈批判的还要数马克思,但他几乎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这个名词,而是大量使用了其形容词的表述。
 
  后来“资本主义”概念在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不断演变,人们不光把它当作一种政治口号或批判概念,还将其用作一个描述性和分析性的工具。大部分学者都用“资本主义”指代某种经济实践或经济制度,通常特别关注其社会影响和文化影响,因此“资本主义”这个概念的含义特别复杂和丰富。
 
  “资本主义”概念被欧美学界长期排斥
 
  与中国读者的印象可能截然相反的是,欧美虽然是近代资本主义的代表,但学者并不喜欢“资本主义”这个概念,如历史学家赫伯特·希顿就说:“在所有以主义结尾的词中,资本主义一词最容易招惹是非。它的含义和定义是如此混杂,因而一切懂得自重的学者都应该把它同帝国主义一起从词汇中摈弃。”其他学者也指出,多年来,“资本主义”“这个术语一直为人们所排斥和厌恶”,人们宁愿使用各种各样的委婉说法,如“自由企业、私人企业以及竞争体制和价格体制”来代替这个术语,而不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
 
  “资本主义”遭到西方学者厌弃几十年后,最近二十年来,人们又开始重新发现“资本主义”。欧美各大学竞相开设资本主义史相关课程,选课学生趋之若鹜,有的大学还专门设立资本主义史教职。
 
  这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一是冷战结束后,学者们可以从严格中立性的立场使用“资本主义”概念了。二是2008年的经济大危机促使西方学者反思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三是近几十年来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现象,需要历史学家提供分析和解释。另外历史学家自身的研究也陷入了僵局,“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恰好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分析工具。
 
  “新资本主义史”研究挑战了传统观点
 
  “资本主义(史)研究”如今已成为西方学界的热门和前沿领域,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这些学者在重复前人的研究?实则不然。这些新的学术研究不仅挑战了传统的研究观点,还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
 
  譬如何谓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劳动”?传统资本主义史研究认为,资本主义的核心劳动是“自由劳动”;但新资本主义史研究指出,“自由劳动”并不是资本主义的核心,恰恰相反,资本主义下的劳动体制是非常多样化的,除了自由劳动外,还包括强迫劳动、非正式化劳动、生计劳动、奴隶劳动等,没有这些劳动的存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奴隶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什么?传统研究认为,奴隶制是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奴隶制是非资本主义的体制。但新资本主义史恰恰认为,奴隶制是资本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譬如,如果没有美国南部奴隶制的存在,19世纪全球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就不可能如此迅速。
 
  如此说来,传统资本主义史的其他研究论题也会受到挑战。譬如,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欧美资本主义陪衬的非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该如何解释?近500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乡村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它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什么?在近代世界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大分流”现象?以往学者对大分流的解释存在什么局限?市场是如何构建的?是否存在所谓的“自由市场”?等等。
 
  新资本主义史研究不仅挑战了传统资本主义史研究,还提出了新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借用法国学者斯坦齐尼亚的话说:“不研究资本主义,我们就无法理解我们的世界及其过去。”
 
  (转载于《北京日报》2024年01月19日第13版,
作者曾任国际历史学会主席,为德国“新社会史学”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