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走近真实的杨振宁
2024-06-15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12

分享会现场
6月15日,备受期待的《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新书分享会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举行。资深出版人李昕先生,本书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珊女士与资深主笔苗千先生,以及商务印书馆教科文编辑中心主任蔡长虹女士参加对谈。活动由《三联生活周刊》出版总监罗丹妮女士主持。
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是在商务版《杨振宁传》、《我知道的杨振宁》之后的第三部杨振宁传记类作品。围绕杨振宁的百年人生,叙写其家庭、生活、学术研究和经历,包括从儿童到青少年时期的安徽和清华大学阶段、西南联大时期、赴美学习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回到清华大学反哺中国的高等教育四个人生阶段。两位作者充分利用第一手采访实录资料和传记研究文献,糅合重组叙事,侧重感性叙事和细节故事,同时插配与内容相关的照片,立体呈现了杨振宁丰富多彩的百年人生。
在当代科学史上,杨振宁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名字与诺贝尔奖、基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紧密相连。而在《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珊和资深主笔苗千的笔下,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真实的杨振宁呈现在读者面前。两位作者通过报道和写作杨振宁先生,看到他身上更多的维度,包括他的家庭、幼年和后续的人生是如何在缔造他,他的自我的养成,以及大的时代变更之下,他是如何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并做出人生转折处的关键选择,最终走向我们现在所认识的杨振宁的。
本书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珊
本书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苗千
《三联生活周刊》出版总监罗丹妮
在活动现场,嘉宾们围绕新书,围绕杨振宁先生,谈到许多重要的、有启发性的话题。王珊向线上线下的读者朋友介绍了《天才杨振宁》一书的选题确定过程、采访和撰写成书的过程,分享了其中最有挑战和让她印象深刻的部分。苗千分享了如何向普通读者、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储备的大众介绍一个物理学家或科学家,认为这其实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天才杨振宁》一书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的特点,体现出用大众语言写好科学家传记对传记作者的要求是何等高。
资深出版人李昕先生
李昕先生作为资深出版人,熟悉已经出版的很多杨振宁传记,而且也策划过多本有关杨振宁的传记。他认为《天才杨振宁》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取材新颖,切入点独到,不同于大多数厚重的杨振宁传记。李昕先生与杨振宁先生保持着多年的联系,通过一些具体事情,越来越感受到杨振宁先生真实、大度等高尚的人格。李昕先生还是《天才杨振宁》一书序言的作者,他的推荐不仅是对本书内容的认可,更是对杨振宁先生人格魅力的致敬。
商务印书馆教科文编辑中心主任蔡长虹
蔡长虹女士向大家介绍了商务印书馆在出版杨振宁先生的传记、文集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晨曦集》(以及《晨曦集》增订版)、《杨振宁传》、《杨振宁论文选集(1945—1980)》、《我知道的杨振宁》、《天才杨振宁》,也介绍了商务印书馆在科学经典、科学史、科普作品等出版领域取得的成果。对于《天才杨振宁》一书,蔡长虹认为它从“创造力”和“平衡感”这两个关键词出发,呈现出杨先生富有启发的人生道路、平易谦逊的人格魅力、寻美求真的科学精神和回报故园的家国情怀。她还分享了自己在出版杨先生的传记、文集过程中的几件事,从中感受到杨先生的幽默,思想、语言和行动上的敏捷和不容一丝作假的完全的真实。
与现场观众互动
在分享会现场,嘉宾们还探讨了当下为何难以再出杨振宁式的天才以及如何平衡地教育孩子的问题。现场观众对此问题十分感兴趣,积极与嘉宾互动。也许,读者朋友们可以从本书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杨振宁接受的早期家庭教育,也能够给一些读者面临的教育困惑提供一些解答思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作为一个数学家,对杨振宁在幼年表现出的数学上的天分,没有任何的催促或者专门用力气去激发他的这个特点,而是非常平衡地去教育孩子,包括让他去读古文和对他进行性格的磨炼、培养。这一点,是今天不太放松的父母相对缺失的。”
部分读者表示,这次新书分享会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得以走近一个真实的杨振宁,了解一个与我们认识中不一样的天才。正如本书作者所说:“杨振宁这个人物,写了许久,我们在一层层地讨论、探讨何为杨振宁之后,最终得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杨振宁……这是作为一个写作者最质朴的野心——无论何种人物,处于什么样的阶层,什么职业,都希望对方能回到最本质的‘人之所以为人’”。

《天才杨振宁:创造力与平衡感》(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