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快讯 | 《燕云在望:“永久黄”西迁往事1937-1952》
新书主题活动在成都举办
从战火到重生的工业传奇
2024-08-19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48
《“永久黄”西迁往事:从战火到重生的工业传奇1937-1952》新书主题活动现场
 
  8月18日,由成都市图书馆、乐山市文联、中共乐山市五通桥区委宣传部和乐山市五通桥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五通桥区文联和五通桥区图书馆协办的《“永久黄”西迁往事:从战火到重生的工业传奇1937-1952》新书主题活动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
 
  该活动由成都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周东主持,作者龚静染,乐山市文联主席罗国雄,中共乐山市五通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郑重,作家岱峻,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总编辑刘玥妍,侯德榜后人侯盛铮等人出席,围绕商务印书馆8月份出版的新书《燕云在望:“永久黄”西迁往事1937-1952》展开对谈。
 
  该书讲述了 “七七事变”后,中国化工骨干企业“永久黄”团体的千余名员工及家属携带机器设备西迁四川、空前绝后的壮举。他们在人烟稀少、满目荒凉的土地上先后建设了永利川厂、自贡久大模范盐厂和十余家小型工厂,以维持生计、支援抗战。永利川厂所在地被命名为“新塘沽”,为的就是“燕云在望,以志不忘”。龚静染采用非虚构历史写作方式,展现了“新塘沽”在中国抗战史、中国科技史上的丰功伟绩,勾勒了战火中爱国科学家和实业家的奋斗群像,歌颂了奋斗者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主义精神。以大量一手档案、文献和亲历者口述为基础,理清时代脉络、复原历史细节,为读者呈现一部抗战期间民族工业西迁的动人史诗。
 
《燕云在望:“永久黄”西迁往事1937-1952》作者龚静染
 
  在对谈中,龚静染提到了写作的契机,一是自己本就在五通桥长大,对永利川厂的来历自幼便耳濡目染;二是成为作家之后,凭借职业敏感性,觉得这段西迁往事值得被书写。
 
作家岱峻
 
  岱峻认为龚静染的这部新作填补了相关历史事件在非虚构文学领域创作上的空白,实业救国与上阵杀敌一样值得被好好讲述和铭记。作者通过爬梳史料、抽丝剥茧,揭开了蒙尘半个多世纪的抗战往事,特别是对历史背后人文细节的挖掘特别可贵。
 
乐山市文联主席罗国雄,中共乐山市五通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郑重对谈
 
  接下来罗国雄和郑重与在场读者分享了乐山在抗战中的贡献,还专门提到如今永利川厂的旧址已经成功申报省级文保单位和国家级工业遗产,今后还要继续挖掘其在教育科研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
 
侯德榜后人侯盛铮、商务印书馆成都分馆总编辑刘玥妍对谈
 
  身为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的孙子,侯盛铮在对谈中回忆了其祖父在科学研究和实业救国方面的光辉事迹,并肯定了书中对我国初代工业人和抗战历史的描写,认为他达到了客观、真实的标准。最后作为出版方的代表,刘玥妍提到“永久黄”团体和商务印书馆对中国现代化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又同样经历了战火、历经艰难重建,有着相似的精神气质。因此特别希望通过出版,将“永久黄”的故事及其精神实质呈现给广大读者。
 
  现场的读者踊跃与嘉宾互动,借由书中的描写,大家共同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重温了“永久黄”团体的英勇抉择与辉煌成就,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书生意气、家国情怀。
 
与现场观众互动
 
现场图书展示
 
 
《燕云在望:“永久黄”西迁往事1937-1952》
(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